瀋陽機床重組落定,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成第一大股東

日前,瀋陽機床重組落定,央企通用技術成為第一大股東,瀋陽集團與瀋陽股份這一對“父與子”被完全切割開,成為兩家

各自獨立運營的企業。

瀋陽機床曾被譽為國產機床“老大哥”。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的艱難時期和21世紀初的黃金十年,2011年以180億元營收登頂全球機床行業。2012年後i5系統共享機床理念先後推出,但並未實現在行業大勢下“逆水行舟”。本文理一理瀋陽機床近來發展,只談事實,不做評價。

一、重組落定,通用技術成大股東

2019年11月18日晚間,瀋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瀋陽機床的重整計劃申請,並終止了該公司的重整程序。

瀋陽機床重組落定,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成第一大股東

通用技術集團將投入35億元,佔沈機集團57%股份;投入18億元,佔沈機股份29.99%股份,沈機股份和沈機集團自此不再有股權關係,各自獨立經營,業務各有側重。

瀋陽機床重組落定,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成第一大股東

通用技術集團是一家國有獨資公司。在製造板塊,通用技術集團已有機床業務,它先後收購了北京機床研究所、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哈爾濱量刃量具集團和大連機床等四家國內機床行業的知名企業。

對於未來兩家公司的定位及發展戰略,知情人士在重整獲批後表示:

  • 對於沈機股份,下一步沿著工業服務、工業互聯網方向繼續發展,並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對於沈機集團,將以傳統機床工業為基礎,促進產品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
  • 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更多服務關鍵領域的高端設備需求。
  • 產品質量和企業經營質量下大功夫,真正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 二、沈機十八年

    8月20日,沈機股份因被申請重整而降為“*ST沈機”。當天,沈機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在集團總部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們,瀋陽機床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我們的主動選擇”,“它是一步一步按照我們戰略來實施的”。

    1、十年“好風憑藉力”

    2001年~2011年是中國機床行業的“黃金十年”。在入世成為世界工廠後,我國誕生了大量的製造需求,以生產通用類產品為主的瀋陽機床,迎來了黃金的發展週期。2007年,瀋陽機床營收突破百億;2011年,以180億元的營收登頂全球機床行業,風頭一時無兩。

    黃金十年裡,瀋陽機床一方面進行規模化擴張,另一方面也制定了明晰的發展戰略

    2007年,沈機定下“先做大、再做強”的戰略。對關錫友而言,一個現實的考慮是,只有企業規模做大,才更容易拿到銀行貸款,有了錢,才能有機會做強。戰略旨在先實現規模效益,做大企業規模,然後再做強。

    瀋陽機床重組落定,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成第一大股東

    瀋陽機床高負債率運營

    2、八年“逆水難行舟”

    機床行業自2012年後開始進入下行週期,市場發生了兩個顯著變化:市場規模結束高速增長,市場結構向高端升級。這樣的市場變化中,瀋陽機床這類大量生產通用類產品的機床企業,受影響很大。

    瀋陽機床在2014年正式推出“i5”數控系統,此後又引入互聯網、雲技術及共享商業模式,一方面試圖切入工業互聯網市場,另一方面試圖通過共享模式在製造業複製互聯網經濟的規模奇蹟。

    三、“i5”成色幾何

    1、“i5”的誕生

    所謂“i5”,是智能(Intelligent)、互聯網(Internet)、集成(Integrate)、工業(Industry)和信息(Information)五個英文字母的縮寫。而業界提及“i5”,一般是指“i5”數控系統,“i5”機床,則是搭載了“i5”數控系統的數控機床。

    2007年,沈機成立了“i5”研發團隊,著手進行數控系統開發。關錫友在2008年升任瀋陽機床董事長後,給予了在上海的數控系統開發團隊極大自主權,其同濟大學師兄朱志浩是團隊負責人。2014年,首臺i5機床發佈。

    推出至今,“i5”數控機床一共出廠了大約兩萬五千臺,其中大約一半直接賣給了客戶,一半用以租賃。迄今為止,“i5”共獲得123項專利,其中軟件著作權專利22項。

    關錫友表示, i5的研發投入花了大約30億元,其中9億元是軟件開發成本,21億元是試錯成本。加上產品開發、廠區改造等,總投入約100億元。

    在他看來,“i5”已經是沈機目前最為重要的價值所在,他認為其控制理論、控制精度、成熟度都等技術指標已經全球領先,但在要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時遇到了資金困難。傳統的技術積累主要是工藝技術,但不代表未來。“如果沒有i5,瀋陽機床就沒了”,關錫友表示。

    2、業內評價

    對於“i5”,業內評價不一。北京大學學者路風教授發佈《“i5”革命》報告,稱

    “i5”為全球第一個使機床成為智能、互聯產品的數控系統,甚至走在了德國工業4.0的前面

    而對“i5”的質疑,首先在於其並未進入高端市場,應用仍集中在兩軸三軸的通用、低端機床產品,並未解決高端核心技術產品的需求。而中低端產品領域,國內已有充分成熟的產品,“i5”的價值並不大。

    此外,瀋陽機床作為主機廠商進入數控系統市場,還將面臨市場推廣問題。西門子、發那科這類代表企業,與主機廠是上下游關係,彼此互相合作,因此它們的系統可以同時為多家主機廠商供貨,瀋陽機床自身也大量採用西門子、發那科的數控系統供給用戶。

    而當瀋陽機床開發數控系統時,其他主機廠商作為沈機的競爭對手不大可能用沈機的數控系統,“i5”只能用在沈機自己的機床上。這也是目前“i5”系統應用的現狀。

    但從沈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3、應用情況

    目前“i5”的數控系統主要應用在兩軸、三軸機床產品上,它正在努力走進高端客戶。

    在沈機的幾個主要分子公司中,中捷機床廠主要生產五軸聯動大型鏜銑床,面向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船舶等行業的客戶,是市場比較穩定、產品相對高端的一個分廠。該廠總經理賀鑫元表示,目前“i5”系統與該廠機床產品的配套,正在前期工程積累階段。目前來看,數控系統沒有問題,但對大型鏜銑床來說,配套的伺服系統需要滿足大功率、大扭矩的要求,這是當前適配“i5”的主要瓶頸。打個比方,大腦沒有問題,但胳膊腿還不夠好用。

    瀋陽機床下屬中捷航空航天機床公司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領域的軍工客戶,據該公司總經理高長才介紹,2014年,瀋陽機床曾向某飛機制造商供應了20多臺兩軸、三軸的“i5”數控車床、數控立體加工中心,而今年已經向其供應了8臺“i5”五軸數控機床。同時沈機還有20多臺大型軍工五軸訂單在手

    簡單總結,從“i5”推出至今,其產品和應用正逐步從低端、通用類的機床,向高端精密機床滲透,高端市場剛剛打開,尚未立穩腳跟。

    四、機床行業能否引入“共享經濟”模式

    瀋陽機床從2015年開始探索“共享機床”,將機床租給用戶。工業領域推出“共享”的商業模式,在業內充滿爭議。

    共享機床模式的目標客戶為規模不大,自身技術能力不強、有訂單資源、產品相對並不複雜,以通用、大量、基礎類的零部件訂單為主的企業。

    對這類客戶,通過數控系統的加工工序設置和配套工裝夾具的變化,可以讓一臺機床為不同的客戶加工不同的產品,從而實現一定程度的個性化定製。

    但總的來看,共享機床的主要需求還是中低端的數控機床產品,用來製造中低端的基礎零部件產品,其特點依然是量大、面廣。而對能力要求更高的客戶,共享模式的吸引力可能並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