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缺鈣,看看中醫給您的建議

例行體檢,發現孩子缺鈣了。有些父母自己買一些鈣片,吃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依舊缺鈣。

孩子如何補鈣,千萬不要盲目,一定要找西醫諮詢,不是自己決定,不是找藥店,也不是找中醫。

今天,方回春堂國醫館的周濤主任就借這個話題說說中醫對“補鈣”有哪些好建議!

自古以來,中醫是沒有“鈣”的概念的,有“望聞問切”的診法,那麼古時候中醫是怎麼看待小兒“缺鈣”的呢?其實,對於“缺鈣”,中醫是可以通過孩子表現出來的蛛絲馬跡來找到問題的根源。

寶貝兒缺鈣,看看中醫給您的建議

我們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吃了那麼多含鈣的食物或按照醫生的方法補鈣,依舊缺鈣呢?是不是這些物質進入身體,無法被有效利用呢?

通過缺鈣兒童的表現,中醫一般從脾胃系統來考慮,因為任何物質進入身體,需要經過脾胃運化這一關,然後才變成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如果脾胃無法運化,那麼這些物質就會變成垃圾滯留在體內或排出體外。

當遇到孩子缺鈣的情況,中醫會考慮三個因素,讓父母從整體的角度來認識孩子的健康。

一、孩子是否挑食

健康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如果做到飲食均衡,比較少出現缺鈣的情況,如果孩子缺鈣,我們需要重新去考慮下飲食結構。

中醫對於飲食結構的建議是: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孩子如果是因為挑食或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缺鈣,需要從根源上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孩子是否經常積食

孩子日常的飲食很豐富,卻依舊缺鈣,我們需要考慮孩子是否經常積食,導致食物都堆積在體內,沒有被有效利用。

寶貝兒缺鈣,看看中醫給您的建議

積食的表現:晨起口氣、睡覺翻來覆去、大便變很臭、手心比較熱、沒有食慾、舌苔很厚甚至有時候嘴唇和臉蛋變很紅、飯後腹脹腹痛。

如果孩子時常積食,要去考慮問題的根源,是否因為選擇食物的品種和量超過孩子的消化能力,比如有些孩子對奶油消化不好,只要一吃奶油蛋糕就積食,我們就需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

解決了導致積食的問題根源,不僅解決孩子“缺鈣”問題,關鍵解決孩子因為積食引發的時常發燒、咳嗽、便秘等問題。

三、孩子是否脾胃虛弱

有些孩子天生比較弱,即便飲食合理,體內也可能缺乏某個元素,問題關鍵就是脾胃太弱,導致食物消化吸收的有效率很低。

脾虛表現

1、頭髮乾枯發黃,面色缺少光澤。

2、孩子很瘦或很胖,同時伴有肌肉鬆弛、不結實的問題。

3、孩子不愛吃飯,或者很能吃又容易餓,多吃不長肉。

4、說話聲音或哭聲低微無力,不夠洪亮。

5、容易便秘或大便粘膩,粘馬桶,不容易沖洗乾淨。

6、膽小、很容易受驚,不愛運動,缺乏活力。

這種情況,周濤主任建議關鍵是增強孩子的體質,特別是脾胃功能,日常我們可以晨起給孩子捏脊5~7遍,睡前同樣可以給孩子順時針摩腹。

寶貝兒缺鈣,看看中醫給您的建議

中醫講脾屬土,脾胃虛弱的孩子平常多去大自然中,踩踩土地,曬曬太陽,特別是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體內陽氣升發,增強孩子體質。

以上的這些就是周濤主任從中醫的角度給出的一些建議,僅供各位爸爸媽媽們作為參考。許多人會問,中醫不給孩子抽血化驗,如何知道孩子的健康狀態呢?中醫根據自己的醫學理論和幾千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孩子健康標準,具體的周濤主任以後再詳細跟大家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