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愛逛街買衣服的年輕人都對“拉夏貝爾”這個品牌不陌生。這家創立於1998年、曾立志要成為“中國版Zara”的服裝品牌曾經風光無限,繼2014年赴港上市後,又於2017年9月在上交所掛牌,成為國內首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然而,近兩年來,拉夏貝爾風波不斷,由於公司業績虧損,其零售門店正在快速縮水。
1998年5月,福建商人邢加興創立了“拉夏貝爾”,主攻大眾消費市場,並立志要把拉夏貝尓打造成“中國版Zara”。出身於服裝銷售的 邢加興 在創立拉夏貝爾之初就一直秉持“規模擴張”的理念,主張形成以直營模式為主的多品牌矩陣。
2017年A股上市之初,拉夏貝爾擁有各類網點9066個。只是好景不長,一系列的打折、關店、倒閉潮讓人始料未及。在微博上,關於拉夏貝爾的新聞下面,網友們不留情面的指出拉夏貝爾的問題,出現最多的字眼就是“款式土、質量次、價格貴”。今年上半年,拉夏貝爾的淨利潤已經顯示為 半年虧損5.65億元。
從風光上市到身陷虧損泥潭,拉夏貝爾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拉夏貝爾出了什麼問題?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 賴陽:
它上市之初正是國內快時尚比較火爆,那時消費者更傾向於買國際快時尚,而它這個名字給消費者一種感覺像國際品牌,因此出現在一些購物中心中,定價也是一種快時尚策略,設計的款式、版型相對也比較潮流,所以得到了認可。
但是服裝的銷售越來越多的趨勢,消費者從主要品牌商那裡選購轉向在網上或者選擇潮流個性、設計師品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它這個品牌從在一二線城市進入之後,之所以在17年發展很快,主要是渠道下沉得非常快,它迅速在一、二線城市確立了品牌地位,在三、四線城市進行渠道下沉,在這些布點由於它的賣場佈置增量非常大,所以銷售規模也自然得到了一定升級。
但是這種銷售規模升級是與成本提升相呼應的,這種傳統的渠道從它的每一個開店的租金物流成本、員工成本等一系列維護高居不下。實際上現在我們在進入雲消費時代,商品的流通越來越呈現個零時差、零距離、零渠道的趨勢,越來越多商品在網絡上直接從供應商到消費端,減少了中間環節之後成本很低,這種傳統的渠道鋪墊且渠道下沉之後,實際上也背上了龐大的成本包袱。第二,消費者目前實際上對快時尚品牌已經逐漸的消費在下滑,國內很多快時尚品牌都在閉店,所以在這個競爭力當中的短板越來越凸顯,因此它這個危機就出現了。
拉夏貝爾的案例帶來怎樣的啟示?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 賴陽
有兩方面,一現在消費越來越IP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設計師獨一無二的創造,這是一個大趨勢,而不是做這種大傳統的規模化生產。將來隨著柔性製造、生產和設計師的創造結合會成為主流,因此廠家不能簡單去複製過去傳統的快時尚,而是更多的讓獨立設計師發揮自己設計特長,並且結合一些主流流行的一些IP元素,拓展消費者潮流市場。
第二,雲消費時代消費者越來越多傾向於跨越中間環節購買,這種購買相應來說對廠家運營成本會更低,而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的價格也更加便宜、便捷,因此在整個運營模式設計上,不能再做傳統的大量實體店的方式擴張,而應當少量實體體驗店來宣傳推廣品牌的形象、品牌的價值,更多地通過網絡直銷來降低運營成本,擴大市場的覆蓋,這會是一個探索的方向。
— end—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看微博:北京新聞廣播
閱讀更多 北京新聞廣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