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點不敢讀王陽明瞭

讀王陽明的書兩年多了,從2017年開始一直讀到現在。

我不是一般地讀,是狂讀。

最近有一點感覺,突然不敢讀下去了。

(一)真的看到“滿街都是聖人”

之前只能看王陽明的傳記,於是,傳記看了有十幾本吧。有的還看了兩遍以上。例如岡田武彥的《王陽明大傳》,例如唐文立的《一心平天下:王陽明傳》。

最近其實是在看《易經》和《壇經》,為什麼?因為王陽明龍場悟道的時候就在玩《易經》,王陽明給弟子黃綰推薦看《壇經》。

《易經》看了2本,這幾天正在抄《易經》繫辭;《壇經》之前在三聯書店裡快速瀏覽一次,這幾天正在詳細看。

有一天,我突然覺得周圍所有人都比自己做得好。

這個感覺出現的時候,著實把自己嚇了一跳。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滿街都是聖人”。

總之,現在,真是覺得大家都做得那麼好,自己是又迂又傻。

(二)那個“滿街聖人”的故事

先生鍛鍊人處,一言之下,感人最深。

一日,王汝止出遊歸,先生問曰:“遊何見?”

對曰:“見滿街人都是聖人。”

先生曰:“你看滿街人是聖人,滿街人倒看你是聖人在。”

又一日,董蘿石出遊而歸,見先生曰:“今日見一異事。”

先生曰﹕“何異?”

對曰:“見滿街人都是聖人。”

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為異?”

蓋汝止圭角未融,蘿石恍見有悟,故問同答異,皆反其言而進之。

洪與黃正之、張叔謙、汝中丙戌會試歸,為先生道途中講學,有信有不信。

先生曰:“你們拿一個聖人去與人講學,人見聖人來,都怕走了,如何講得行!須做得個愚夫、愚婦,方可與人講學。”

洪又言今日要見人品高下最易。先生曰:“何以見之?”

對曰:“先生譬如泰山在前,有不知仰者,須是無目人。”

先生曰:“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見?”

先生一言翦裁,剖破終年為外好高之病,在座者莫不悚懼。

白話文翻譯:

先生教育學生,往往一句話就能使人感受很深。

一天,王汝止出遊歸來,先生問他:“出遊都看到了什麼?”

汝止說:“我看到滿街人都是聖人。”

先生說:“你看到滿街人都是聖人,滿街人看你倒是聖人呢。”

又一天,董蘿石出遊而歸,見到先生說:“今天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

先生說:“什麼怪事?”

董蘿石說:“我看見滿街人都是聖人。”

先生說:“這是很平常的事情嘛,何足為怪?”

因為王汝止平時鋒芒太露,董蘿石恍然有悟,因此問題雖然相同,但先生的答案卻不同,這是先生對學生的話具體地、有所針對地開導。

錢德洪、黃正之、張叔謙、王汝中丙戌年(1526)會試歸來,途中講授先生的學說,有人信,有人不信。

先生說:“你們端著一個聖人的架子去給人講學,大家看到聖人來了,都被嚇走了,怎麼能講好呢?必須先做個愚笨的人,才能給別人講學。”

德洪又說:“現在要鑑別人品的高下最容易。”

先生說:“何以見得?”

德洪說:“先生好比眼前的泰山,那些不知道敬仰的,肯定都是沒眼睛的人。”

先生說:“泰山不及平地廣闊,但你又能看到平地什麼呢?”

先生一句點撥,剖析破除大家終年向外攀緣、好高騖遠的毛病,在座的人無不有所警懼。

當然,王陽明的心學,還是要繼續讀下去的。

兩年前,心浮氣躁,《傳習錄》根本讀不進去。

近來,居然把《王陽明全集》中的一本完完整整地讀完了。

下一步,要繼續讀全集,因為我發現,如果說《傳習錄》代表了王陽明心學的一部分思想的話,《王陽明全集》中的序、說、詩歌等等,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心學,視角更不同,體驗也更特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