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路過魏徵故居,寫下一首詼諧的七絕,道盡現實,又寓意深刻

李世民即位後,有一次他與大臣商討到底怎樣整治國家,魏徵說,百姓備受戰亂,治理其實很容易見效,就像給餓的要命的人吃飯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情一樣。封德彝則是反對他的觀點,他說現在人心變得越來越壞,所以一直用嚴法,魏徵是書生,並不可信。只不過最後李世民還是聽從了魏徵的建議,最終天下一片安寧。

杜牧路過魏徵故居,寫下一首詼諧的七絕,道盡現實,又寓意深刻

李世民還和其他大臣說,這都是魏徵的功勞,只不過封德彝死了,不然一定讓他看看。後來魏徵也去世了,他的房產被多次變賣,唐憲宗贖回了他的房子,並賞賜給他的後人居住。有一天杜牧路過了這裡,想起了這件事,於是就一些了一首詼諧的七絕詩。過魏文貞公宅

蟪蛄寧與雪霜期,賢哲難教俗士知。

可憐貞觀太平後,天且不留封德彝。

杜牧路過魏徵故居,寫下一首詼諧的七絕,道盡現實,又寓意深刻

杜牧我國唐朝時期十分傑出的一位詩人,他自小就勤奮刻苦的學習,在26歲那年就已經中了進士,而且他曾經還鑽研兵法,為孫子兵法寫過註釋,對李世民的故事更是瞭如指掌。過去的那段歷史他極為了解,也非常贊成魏徵的方針,這段往事雖然不足為道,可是卻引發了他的思考,所以他就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蟬這種昆蟲是不可能知道霜雪的,見識短淺的俗人當然也無法理解眼光遠大之人的見解。這期的是在貞觀年間,在天下得到太平之後,老天爺沒能讓封德彝多活幾年,不然也能讓他親自看看,那個當初被他否定的魏徵是多麼的正確。

杜牧路過魏徵故居,寫下一首詼諧的七絕,道盡現實,又寓意深刻

在這首詩的第一句中,他所使用的是比興的手法,我們都知道蟬是生長在夏季的,當他的體溫過高之時,會主動排出多餘的水分,以達到冷卻的效果。而在6月末的時候,它則開始羽化為成蟲,7月末開始產卵,身高的時候,我們已經看不到蟬的身影,自然也無法見到美麗的雪景。

而在第二句中,"賢哲"指的是魏徵,而"俗士"指的則是與魏徵提相反意見的封德彝。我們對魏徵也是非常瞭解的,他曾經想要果棄筆從戎,但是最後卻成為了李世民最倚重的一位大臣,在他離世之後,李世民還將他比作明鏡,那句"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大家一定都再熟悉不過。

杜牧路過魏徵故居,寫下一首詼諧的七絕,道盡現實,又寓意深刻

而封德彝最早的時候是越國公楊素的幕僚,後來追隨宇文化及,後有歸順唐朝,的到李淵的信任。且他曾經輔佐過李世民,可後來又暗中支持李建成,在兩人之間投機取巧。他本身就是一個極為陰險狡詐之人,所以在他心中百姓也是一些劣民,不好管束。

在杜牧眼中這兩個人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事實也確實是如此,所以他則開始調侃就有了最後這兩句。看似杜牧似乎是很替他惋惜,覺得他死的太早所以沒看到日後的盛世,就像蟬看不到冬天一樣,實際的含義想必大家也都能夠明瞭。

杜牧深刻的意識到兩人之間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但實際上這種差距並不是難以逾越的鴻溝,相反只要多學習多思考,其實就可以慢慢彌補,最怕的是當有了分歧之後,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與不足,這樣的結果就是最後反而成為一樁笑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