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將為,更多國際夥伴打開局面

本報記者 唐福勇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已有6年之久,對於全球機構來說,“一帶一路”倡議蘊藏著更加開放和切實可行的機遇。

這一結論來自一份關於“一帶一路”倡議進展的最新報告,該報告由《經濟學人》企業網絡組織11月21日發佈,並由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貝克·麥堅時”)提供支持。

該研究報告通過對多個“一帶一路”參與者(分別來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BB集團、基礎設施國際組織Inf r aCo等機構)的深度採訪以及對項目的深入分析,呈現了“一帶一路”倡議未來十年發展情況的全面圖景。

報告認為,儘管在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業務需要具備的項目和風險管理水平更高,同時多邊參與情況也更加複雜,但該報告指出,2020年代將為跨國公司提供一系列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得益彰、共同成長的全新機遇。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近年來面臨著一些眾所周知的挑戰,尤其是地緣政治格局的巨大改變,但近期舉辦的數次大型“一帶一路”峰會(包括今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及9月在香港舉辦的第四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都在尋求有效的方法,以更加包容、透明、可持續的方式推進未來十年的項目。

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途徑之一是採用與多邊開發銀行(MDBs)類似的正式貸款規則,中國也表示願與相關開發銀行在“一帶一路”項目上進行更廣泛的緊密合作。

另一種革新形式是推出所謂的“數字絲綢之路”,旨在連接互聯網基礎設施和雲計算,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制定通用的技術標準。

對可持續性的重新聚焦則是能夠在未來的十年為“一帶一路”倡議注入新活力的第三種方式。該報告發現,雖然相關領域的發展仍處於相對初級的階段,但根據市場參與者的反饋,綠色“一帶一路”這一概念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一帶一路”新項目的討論中。

“任何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即將過時的觀念都是非常錯誤的。事實證明,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者都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並且能夠從長遠角度務實地考慮如何確保倡議的成功實施。該報告強調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多種發展方式,這些方式不僅可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群體的更高需求,更有助於恪守‘一帶一路’的發展目標和連通世界的願景。”貝克·麥堅時亞太區主席黃愛愛表示,“對於那些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可能不符合其機構利益的跨國公司來說,我認為,他們應當三思。隨著新的市場參與者、融資模式和國家加入該倡議,每週都會湧現出新的工作機會和夥伴關係。”

當然,“一帶一路”項目並非沒有風險。該報告同樣提供了一份清單,列出了確保項目風險得到妥善管理的六大關鍵考慮因素:對項目進行全面深入的商業案例分析,包括評估項目的商業可行性及其對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的影響;瞭解項目在整個運行週期內的全部風險狀況,並找出系統地管理這些風險的方法;與當地公司、地方政府和監管機構建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關係;充分了解相關市場的法律和監管專業知識;為項目制定績效指標、設立階段性目標,並有計劃地跟蹤這些指標的進度;制定替代方案和退出機制,未雨綢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