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呢?

用正確的方法去愛孩子

導語:現在很多家庭裡面,很多年輕父母需要工作,大多數都會請保姆,或者說是請父母來帶。

如果父母來帶經常就會出現這樣的話語:媽媽,你別這樣喂,大人嘴裡有很多細菌,會傳染給他!

很多爺爺奶奶輩兒的會自己先咀嚼東西,然後再喂孩子。

這個時候呢,年輕媽媽就會經常看到了,就趕緊要制止,那爺爺奶奶就會說:我又沒病,怕啥,我以前都是這樣帶過來的啊!

相信這樣的情景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並不會陌生,或者有家長正在處於這樣的矛盾當中。

那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聊一聊隔代教育的現狀、類型以及利弊,還有解決之道。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呢?

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輩們對孫輩們實行撫養與教育的活動現象。親子教育就是由父母對子女實行撫養與教育的活動現象。

隔代不能斷代!

童年是親子依戀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對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來自於照顧他的那個人,此時誰給予孩子最多的關愛,誰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

如果在這個時期,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形成緊密的依戀關係,就會使子女感到父母不關心自己,甚至不愛自己。

這種想法隨著子女年齡增長這種想法會有所改變,但對親子間的關係會有一定影響!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呢?

所以無論父母多忙,都必須抽點兒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這樣才能增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如果是混養型家庭,白天老人帶孩子,晚上就一定要是父母帶了,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儘量的在週末或者假期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平時多打電話給她,講講你最近的生活、有趣的事情以及對她的想念、牽掛。

同時,引導孩子說說他生活上和學習上的趣事,激發他想聽你說話的興趣。

如果把孩子完全拋給老人,也勢必給老人增加過重的負擔和心理壓力。

據統計,我國有近50%的孩子接受著隔代教育:

目前上海0-6的孩子中,就有50%-60%,是屬於隔代教育的;

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總數的一半;

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就多達70%。

而且孩子年齡越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隔代教育在幼兒家庭當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呢?

隔代教育產生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照顧孩子的時間少;

2. 老人帶孩子,相比保姆更讓年輕父母更放心;

3. 一般老人已經退休,時間充足,有精力照顧孩子;

4. 老人退休後也願意照顧孩子。

老人帶孩子5種常見類型

第一個:過分關注型

孩子本來能夠在正常環境下鍛鍊自己的能力,卻因祖輩家長呵護備至的包辦代替錯過關鍵期。

比如說兩歲之後的孩子,建議孩子是能夠自己動手吃飯,即使他弄得很髒也沒關係,但是一定要讓他有一個動手能力的過程,這是鍛鍊他的精細動作的必經過程。

那很多爺爺奶奶帶孩子就喜歡喂他吃飯,覺得孩子不會吃,老是弄髒,就必須喂他他吃。

這樣的現象其實是大可不必的!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呢?

第二個:過分監督型

什麼事情都要督促孩子、檢查孩子的行為,如此就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和懶惰性,以及對我們成人的不信任感。

第三種:嚴厲懲罰型

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批評多於鼓勵,責罰多於獎勵,就經常說:你不要這樣,你這樣不好,你不能這樣啊!這樣否認的詞彙比較多。

這樣會使孩子產生非常嚴重的自卑、自閉或叛逆心理,當孩子怎麼做都不能達到你的要求,他就會選擇放棄。

孕嬰指導師寄語:不要求孩子完美,只要求孩子不斷進步就行。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呢?

第四種:放縱溺愛型

老人帶孩子過於疼愛,處處遷就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不良結果。

第五種:民主理解型

這種祖輩家長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

老人帶孩子確實有一些弊端,因為老人容易溺愛孩子、教育觀念成;容易導致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疏遠,所以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展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當然了,隔代教育也有它的可取之處!

1. 老人帶孩子時間會比較充裕,所以照顧孩子有耐心而且照顧細緻;

2. 老人積累了一定的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

3. 老人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這些理念包括一些正能量精神及禮儀會送到孩子的身上;

4. 年輕父母經常在外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因此老人帶孩子也可減輕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教育負擔。

在我們傳統文化,中老年人的天倫之樂就是生活穩定、兒孫繞膝,三代同堂。這種根深蒂固的家庭倫理觀念,可謂是定奠定了隔代教育的歷史淵源!

不過讓祖輩帶孩子,能夠讓老人孩子都更加健康,這也是美國科學家得出的最新結論。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呢?

孕嬰指導師寄語:當隔代教育無法避免,年輕父母該如何採取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點,讓瀰漫著無形硝煙的冷酷戰場,變成施展教育藝術的多彩平臺呢?

下篇文章我們繼續探討!

家長們還有孕嬰或育兒教育方面的問題或建議,可以加入我們的"孕嬰指導師專家指導群"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