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帝国,如何成为“中介性”枢纽

你好,欢迎回到《中国史纲》,我是施展。

如果你是老用户的话,我想你应该很熟悉,在这门课程里,我一直在试图带你看到一个多元成分、动态变化的中国。在中原之外,西域、草原、高原等等不同空间,一直在发生着深刻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次加餐,我想带你把视野继续拉大,看看在“中国”之外,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次更大空间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角,就是我这一讲要讲的贵霜帝国。

还记得在上次加餐最后我留了一个问题吗?我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看到一个青铜的骑马雕像,这个雕像是爪哇本土的,但是它看上去风格完全就像中亚草原游牧者的雕像。

贵霜帝国,如何成为“中介性”枢纽

那么,为什么爪哇会有中亚风格的雕像呢?

这就跟我们这一讲的主角,贵霜帝国有关了。正是贵霜帝国促进了在东南亚和中亚之间的深远关联。

二元帝国“贵霜”

贵霜帝国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它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在公元一到三世纪之间是世界上顶级帝国之一。

当时世界上一共四大帝国,分别是东边的东汉帝国,西边的罗马帝国,还有一个是波斯帝国,在当时叫做安息王朝,再有一个就是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的统治疆域从今天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这些地方,向南覆盖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恒河流域。你看看地图,很容易就能想明白,为什么它会成为中亚与东南亚之间的中介者了。

贵霜帝国,如何成为“中介性”枢纽

这一讲,我就要带你来看看贵霜帝国,在历史上是如何沟通南北,又融合东西,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性”帝国的。

贵霜帝国曾经对世界的贸易、文化都发生过很重要的一系列的影响,对中国内部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影响。

说起来,这个帝国本身就和中国有撇不清的关系。贵霜帝国的建立者你多半会听说过,那就是大月氏人。大月氏,他们原本在河西走廊、新疆东部地区游牧,后来被匈奴人打得很惨,可汗也被杀死,头骨被匈奴人做成了酒杯。惨败的大月氏人逃往中亚,没想到后来竟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大帝国。

大月氏人刚刚逃到中亚时,建立了五个游牧小国。到公元一世纪,其中的一个叫做贵霜的小国统一了其他小国,建立了贵霜帝国。贵霜帝国是历史上少有的同时统治阿富汗以南和以北庞大疆域的帝国。

阿富汗这个地方很难跨越的,横贯阿富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山叫做兴都库什山,山脉高大,地形复杂,它差不多可被视作帝国的天然疆界。

当年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在中亚争夺,最后就是以这里作为缓冲地区的;后来苏联入侵阿富汗就陷住了,美国打阿富汗也非常痛苦,都是与兴都库什山及其周边的高原地形相关。

很少有哪个帝国能够跨越这座大山来同时统治南北两边,除了贵霜帝国。你可以想象贵霜统治这片区域,对统治者的要求有多高。

贵霜帝国的北边统治着中亚的游牧地区和绿洲地区,中部是阿富汗,南边统治到了农耕的印度西北部恒河地区,因此,它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大清的二元帝国。

关于这种二元帝国的统治智慧,我在前面的课程里也跟你讲过很多,比如第29讲《大清的高级政治智慧》。

贵霜帝国的贸易中介作用

说回贵霜帝国。贵霜帝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贵霜帝国的南边,再顺着恒河往下走,就能通到印度东部地区,而印度东部地区与东南亚有着密切贸易联系。

要说到印度和东南亚的贸易联系,也和大月氏人有关。大月氏人逃到中亚之后,直接就改变了印度原来的贸易路线。

印度的贸易路线的发展是和他们对黄金的需求有关的。在大月氏人逃过来之前,印度的黄金供应是从中亚以北的西伯利亚方向来的;但是大月氏人跑过来之后,印度和西伯利亚之间的直接联系就被切断了,印度商人只好转而从海路上寻找黄金,就乘船进入东南亚了。这就刺激了印度洋上的远洋贸易的发展。

后来,中亚的物产就更进一步可以通过贵霜帝国为中介,再通过印度人贩运到东南亚。我曾经看到过一些研究,印尼出土的大概是公元三世纪的文物上,就曾经发现过贵霜风格的图案。

据说今天印尼的苏门答腊地方的土王,在古代也曾经拥有中亚出产的汗血宝马,这可是曾经让汉武帝垂涎已久的宝贝啊,东南亚海岛上的土王居然还搞了几匹来骑。说到这里,你就能理解我开头说的那个问题了,为什么爪哇人会做中亚风格的骑马武士雕像。

刚才我们说的是贵霜帝国在沟通南北贸易上的作用,

由于它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贵霜帝国除了沟通南北,还能同时沟通东西。

具体你看下丝绸之路就明白了,丝绸之路在穿过西域之后,就进入到了贵霜帝国的统治地盘,贵霜帝国北部的那些绿洲地区,正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中继站,所以贵霜帝国治下的贸易非常发达。贸易发达,那肯定少不了货币的支撑。贵霜帝国有完整的货币体系,以金币和铜币为主。

贵霜帝国,如何成为“中介性”枢纽

你可以看看贵霜货币的图片,这个风格有西方的味道吧?它就是模仿罗马金币制作的。东汉和罗马,都是贵霜的贸易对象,它把从罗马获得的金币融化了之后再制作自己的金币,中国境内也曾经考古挖掘出贵霜的货币。

贵霜帝国的文化中介作用

贵霜帝国沟通连接东西南北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这些物质贸易的层面,更体现在文化的层面。你很可能想不到的是,贵霜王朝早期用的文字是希腊文。

它怎么能用上这么遥远的文字呢?这又跟西方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征服者,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有关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一直打到中亚、阿富汗和印度河流域,通过这些战争就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中亚来了,这段过程在历史上被称作“希腊化过程”。

亚历山大大帝完成征服之后,又留下人驻守当地,他们作为征服者,肯定把自己的文字弄成官方文字啊,后来就一度被贵霜帝国给继承下来了。直到今天,在阿富汗一些偏远山区里,仍有这些希腊人的直系后裔。

在文化方面,贵霜帝国不仅受到了希腊和罗马,这些来自西方的文化的影响。

来自南方的文化,也就是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更深刻地影响了贵霜帝国,成为帝国的主要宗教,一系列贵霜的君主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帝国的首都建立了很多宏伟的寺院和佛塔,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曾经看到过这些建筑,赞叹不已,说从没见过这么壮丽的。

贵霜在这里还有着自己进一步的发明,它把来自希腊的造型艺术,和印度的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后世所称的“犍陀罗文化”,你差不多可以把它理解成就是用特定的希腊雕塑的风格来雕刻佛像。今天你在中国各大寺庙看到的佛像,长得明显不像中国人嘛,也不大像印度人,这就是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说到这,你可能会进一步猜想,既然贵霜的佛教造型艺术影响了中国,那么佛教传入中国,应该也跟贵霜帝国脱不了关系。

没错,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贵霜帝国就是大月氏人建立起来的,但月氏人被匈奴打败之后,并没有全部逃往中亚,还有一小部分留在了河西走廊等地,这部分人被称作小月氏,他们在后来又接受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小月氏人就是佛教从贵霜帝国传入中国的人脉中介。

大、小月氏本来就是一家人嘛,所以来自大月氏的佛教,在河西的小月氏人那里非常有亲近感,以此为中介,佛教比较顺利的进入了河西走廊。刚好,由于汉武帝的征服,河西走廊有儒教,却又不占绝对压倒性优势地位,于是外来的佛教就有机会和儒教形成一定融合关系。

这个过程很重要,因为中原地区的儒教占压倒性优势,佛教要想进一步往这边传,要是事先没有点融合工作的话,便会遭遇到儒教的强烈排斥,以至于难以进来。因此,月氏人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中介作用,两汉三国时期,云游在中国的外国僧人,半数以上都来自贵霜帝国。

我曾经与王剑利老师合作了一篇文章,叫做《从河西走廊看“多元互构”》,发表在《中国民族报》的“理论周刊”上,里面对这话题有更进一步的讨论,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我在前面去找来读一下。

好,这一讲加餐就到这里了。

我希望通过贵霜帝国的历史,给你展现了一个更大视野下的,跨越中亚、南亚、东南亚、大陆、海洋等等多空间融合互动的过程。

如果你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以及还有什么进一步想讨论的东西的话,欢迎留言。我会从中选择一些可以展开进一步讨论的话题,作为我后面加餐的内容。

下次再见!——施展《中国史纲五十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