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大臣,被杀之前许下一个愿望,朱元璋大喜:满足你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猛将典韦的事迹,他善于使用双戟作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古之恶来”的称号。在明朝,也有一位善于同时使用两把兵器的武将,而他使用的是双刀,江湖人称“双刀王”。

我们都知道,猛将都是不怕困难,敢于进取的人,因此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每个朝代开始和朝代结束,猛将格外得多。比如在我们都很熟悉的明朝,有一群猛将跟着朱元璋打天下;而在明末,也有一群猛将为崇祯皇帝守江山。

朱元璋的大臣,被杀之前许下一个愿望,朱元璋大喜:满足你

朱元璋剧照

明朝开国功臣王弼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今天要说的王弼,就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手下的重要将领。早年,王弼只是一个“小混混”,他在家乡集结了一群人,而自己则成为这些人的头领。

在乱世集结乡党,本就是无可厚非的,而王弼能坐到“老大”的位置上,从侧面也反映出他有统帅的才能。王弼的这一小群人,依仗着三台山树栅,艰难地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自保。

另一边,朱元璋受邀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很快就得到郭子兴的赏识。朱元璋攻克和县之后,便被任命为总兵官。实际上,此时朱元璋已经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此时王弼得知消息,就率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前往济江投奔朱元璋。“双刀王”王弼善于使用大刀作战的才能和凝聚众人的统帅气质,早就被朱元璋知晓。朱元璋得知王弼来投奔,大喜过望,他深知王弼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是忠诚之人,可以委以重任,因此让王弼担任警卫人员,在军营之中值宿。

朱元璋的大臣,被杀之前许下一个愿望,朱元璋大喜:满足你

朱元璋剧照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还有一位宿卫,那就是被他称为“郭四”的郭英。郭英一直忠诚且谨慎地侍奉朱元璋,后来朱元璋成为皇帝以后,特别宠爱宁妃,而宁妃正是郭英的同胞姐妹。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宿卫,必然都是受其信任和宠爱的人。

王弼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他鞍前马后,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至正十七年,王弼带领军队,攻下了石埭县,而他的对手,正是大名鼎鼎的张士诚。至正十八年,王弼率军攻打婺源州,在战斗中斩了敌军将领铁木儿不花。

正是这一件又一件的战场奇功,让朱元璋更加信任王弼,遂提拔王弼成为元帅。要知道,从王弼投奔朱元璋那年算起,到他担任元帅一职,不过三年而已。王弼的统帅能力之强,战功之多,可见一斑。

元帅王弼率军“下兰溪、金华、诸暨。援池州,复太平,下龙兴、吉安”,场场都是硬仗,件件都是大功。他为朱元璋平定浙江区域立下汗马功劳。

朱元璋的大臣,被杀之前许下一个愿望,朱元璋大喜:满足你

​ 朱元璋剧照

不仅如此,他在平定陈友谅的战争中屡立奇功。无论从实力还是兵力来看,在“鄱阳之战”中,朱元璋并不及陈友谅。王弼成为了“奇兵”,他率领二百名水军打了一场漂亮的“埋伏战”,乱了陈友谅的阵脚,再一次为朱元璋立下大功。

王弼更在平江战役时阻止了张士诚的突围。张士诚被常遇春包围,仍作困兽之斗,常遇春眼看抵挡不住,大呼:“王弼何在?”王弼应声而出,双刀舞得出神入化,张士诚本人差一点被他砍死。

没吃过败仗的王弼,未善终却似善终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我们可以推论——王弼经历有大有小二百余战,他并没有吃过败仗。朱元璋能够顺利成为皇帝,王弼功不可没。他与郭英两人的职位相似,早期受朱元璋宠爱的程度也差不多。

这二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郭英得益于自己的细微谨慎,平安地度过了可怕的洪武晚期,最终明哲保身;可悲的是,王弼却死于朱元璋之手。

王弼这一辈子有那么多功绩,最终还是栽在“蓝玉案”中。事实上,朱元璋早就盯上了冯胜、傅友德、王弼等老将,他命令这些人回京。与此同时,蓝玉案事发,而结果就是蓝玉三族被朱元璋诛杀。

朱元璋的大臣,被杀之前许下一个愿望,朱元璋大喜:满足你

锦衣卫剧照

消息传到王弼这里,他去拜访傅友德,说道:“老哥几个没剩多少了,我们应该主动寻找出路”。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王弼这番话被锦衣卫探知,将之告诉给朱元璋。可想而知,王弼难逃一死了。

王弼回京之后,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所以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命令儿子千万不能反抗,他自有计划。朱元璋见到王弼,王弼说道:“我戎马一生一辈子,现在想许一个愿望,望陛下帮我实现。陛下您忌惮的不过是我统帅的才能,我死而无憾。求您放过我的儿子们。”朱元璋听闻此言哈哈大笑,心想:“算你王弼是个明白人”,遂杀掉了王弼,却满足了王弼的愿望——朱元璋并没有杀掉王弼的家人。在笔者看来,王弼个人虽然没有善终,却保全了自己的家人,也算另外一种形式的善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