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梁啟超先生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把從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這段時間合起來稱為我國學術思想上的"全盛時代"。認為諸子百家的勃興,不僅是我國"學界"之大觀,也是"世界學史之偉跡"。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梁啟超

在諸子百家中,墨家和儒家被並稱為當時的"顯學",墨學被認為是那時候唯一能夠與儒家抗衡的學派。但是,曾經如此強大的墨家,卻在漢代之後就迅速在我國曆史上"失聲"了,直到清代,考據學興起,才被孫詒讓等學者從故紙堆裡巴拉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墨家有哪些主張?

想要了解墨家的思想,就不得不與它的死對頭——儒家的思想主張對照著看,因為墨家的主張,都是針對儒家提出的。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首先,墨家思想的核心,是針對儒家的"仁愛"而提出的"兼愛"。眾所周知,儒家提出的仁愛思想,是建立在"親親"基礎上的有等差的愛。而在墨家看來,戰國時代的諸多戰爭,使得人們流離失所,都正是因為這種"有差別的愛"引起的對他人的攻擊性所導致的。因此,墨家提倡無等差的"兼愛"。如果每個人都像愛自己一樣愛他人,那麼每個人都能同時獲得其他所有人的愛,也就不會產生嫉妒、仇恨和爭奪乃至戰爭了。

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墨子·兼愛上》

在此基礎上,墨家又提出"非攻"來保證兼愛的實施,也就是取消戰爭。因為在墨家看來,戰爭是那些貴族為了爭奪利益而挑起的,卻無辜牽涉進了大量平民百姓,是非正義的。因此,要終止戰爭,就必須取消貴族的身份。當所有人的身份相同時,人們也就不會為了上下等級之間的身份差異所帶來的利益差別而產生矛盾,因此墨家提出"非攻"的同時,提倡

"尚同",也就是取消禮樂的規定所帶來的各方面的不平等。

國家發政,奪民之用,廢民之利,若此甚眾,然而何為為之?——《墨子·非攻中》

同樣以儒家思想為參照,凡是儒家提倡的,墨家都堅決反對。比如儒家講"天命",墨家便提出"非命";儒家提倡以音樂來陶冶人的情操,墨家則認為音樂是奢侈且不必要的東西,因此"非樂";儒家認為人死後要厚葬,墨家則站在平民角度指出,"節用"、"節葬"顯然比"厚葬"更有利於活著的人,有利於生產活動……

聖王為政,其發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墨子·節用上》

說到底,儒家傳承西周以來的王官學傳統,致力於以積極的作為,恢復西周曾經行之有效的封建秩序,以達到社會的穩定;墨家則從社會底層庶民的視角出發,希望能夠徹底消滅造成社會不平等的根源,也就是與宗法制相配套的禮樂制度。如今,兩千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能夠在儒、墨之間聞到濃濃的火藥味。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墨家思想在歷史上為什麼神秘消失了?

墨家在戰國時期曾經顯耀一時,然而,不但在戰國時期,墨家和儒家一樣沒有獲得統治者層面的有力支持,到了漢代儒家被定為一尊之後,墨家竟然從此在我國曆史上沉寂了一千多年。沒有人讀他們留下來的著作《墨子》,更沒有人瞭解他們的思想。究其原因,主要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墨家思想完全站在統治階級的對立面,因此統治者不會也不可能將其作為"治國良方"予以採納。儘管墨家被現代人稱為"功利主義者",但他們的功利,是站在平民的角度,去衡量如何能夠使整個社會總體的利益達到最大化。他們的主張,無論是兼愛、非攻,還是節用、節葬,甚至尚賢、尚同,其宗旨都是徹底拋棄封建制度,無一不對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和通過發動戰爭所能獲得的巨利構成嚴重威脅。試想,假如一個平民對一個貴族說,我要消滅所有貴族,這個貴族敢出手幫助他嗎?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其次,這與我國戰國中期文風的演變有關。墨家產生之初,是一個帶有秘密的、宗教性質的團體組織。其非貴族的立場,曾經吸引了很多平民加入,他們奉墨子為"鉅子",用實際行動到各個地方奔走,去阻止戰爭,散播公平和正義。《墨子》一書相傳最早就是在墨家團體內部成員之間流傳,主要是為了幫助成員建立"兼愛"的信念,而不是像《論語》、《孟子》那樣為了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儒家思想,同時說服國君採納之。

到了戰國中期,西周以來舊的制度遺產更是搖搖欲墜,百家爭鳴愈發激烈,在各種反對王官學遺存的聲音中,只有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雙雙表現出色,才有可能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從而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因此,《孟子》、《荀子》中通篇的"辯"取代了《論語》中的"論",成了戰國時代人們表達意見的主要方式。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在這種背景下,墨家也不得不跳入這股時代的洪流,從幕後走向臺前,從秘密走向公開化。在散佈更廣的同時,為了經受住更多的批評,墨家不得不發展自己的辯術,這也是《墨經》的來歷。

處於論辯需要而形成的《墨經》,雖然也是為了闡發以兼愛、非攻為核心的墨家思想,但其中諸如"白馬非馬"、"離堅白"等原本異常嚴謹的討論,由於其辯論的方式挑戰常識,又被不明就裡的人讀出了刻意"作秀"的意味,以至於後來被名家把這些辯論與墨家的實際主張相剝離,成為被稱作"詭辯"的純粹的文字遊戲。在這個過程中,墨家距離它原始的生存土壤——平民階層也就越來越遠了。

最後,強大的競爭對手,以及他們所撬動的政治力量,加速了不受待見的墨家的隱匿。在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競爭中,顯然是法家獲得了最大的勝利。商鞅在秦國變法的成功,推動秦國在列國競爭中一步步如日中天,最終如巨蛇吞象一般,把其餘六強收入囊中,使歷史上的中華民族首次獲得了真正的大一統。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秦滅六國順序圖

法家在大一統過程中雖然功不可沒,但秦王朝的迅速覆滅,也宣告了法家理論的榮耀就此打住。經過統治者的考量,有大量民間教育機構作為依託的儒家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從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了我國上千年君主集權專制統治社會的總基調。

在這個過程中,儒家自然不會邀請曾經與它勢同水火的墨家分享君主的"恩寵"。加上墨家對成員本身的道德和行動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能夠完全按照墨家要求去做的人,始終只有少數,而且隨著社會逐步恢復穩定,民眾生活也得到相當程度的緩解,能夠繼續執行墨家禁慾一般苦行生活的人,就更少了。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反觀它的"死對頭"儒家,從創始人孔子時就廣收門徒成立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民間教育機構",號稱弟子三千,漢武帝"獨尊儒術"更被看作是民間教育機構的勝利。儒家子弟廣泛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自然會對儒家的強大發揮積極作用。於是,在戰國之後,墨家再也沒有能力,更沒有機會與獨享尊榮的儒家抗衡了。

綜合來看,上不受統治階級待見,下逐漸失去原有的"行動"作派而不小心陷入"詭辯"泥潭,進而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平民階層,又時運不濟地在諸子競爭中失勢,還被死對頭佔了上峰,各方面似乎都預示著墨家命運的黯淡。

墨家思想在今天

好在,儘管被埋沒了上千年,墨家思想最終還是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並獲得了它應有的評價。它不但回到了諸子百家的"主角"之一的位置,而且《墨子》中所包含的唯物主義思想、突破性的邏輯推理方法、甚至後世被稱為"科學"思想的萌芽等,都首次受到重視和研究。兩千多年來,人們從未與墨家如此接近。

墨子出身平民,甚至可能是刑餘之人,他以"兼相愛、交相利"為核心的一套思想,卻為當時社會中深陷戰爭泥淖的普通民眾指明瞭一種有效自保的方式。由於眼界的侷限,墨家思想的格局被認為沒有儒家及道家那般宏闊,但人們在《墨子》的行文中,讀到了與儒家和其他各家截然不同的、對普通民眾最為深刻的現實關懷,被梁啟超稱為是"不完滿中的完美者。"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學派之一的墨家,為何擺脫不了被隱匿的命運?

時至今日,墨家思想已被看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上流傳的一首以墨家為主題的歌曲,或許能再現兩千多年前"墨者"為胸中的信念勞心勞力奔波的情景。

墨染春秋

群雄紛爭戰國 戰國綿延烽火 烽火多少民生消磨

百家爭鳴錯落 錯落紙上談說 談說縱橫儒道法墨

縱鬢髮斑駁 何妨衣衫破落 眉目間澎湃膽魄

曾許我高堂安坐 唯願風塵奔波 胸懷中波瀾壯闊

任爾輾轉或縱橫 重關反將一心證

道兼相愛交相利 遠志不負有心人

公輸大展抱負雲梯攻城 披十日夜僕僕風塵

擁文軒求敝輿何人 智者一戰解帶為城 九攻防來往制衡

莫道天下皆付一身 多少墨者甘負重任

赴湯蹈火俠義從仁 百家客爭於明 我治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