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縣因戶施策創新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模式 貧困群眾有了溫暖的“家”

大英縣因戶施策創新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模式

貧困群眾有了溫暖的“家”

一人一個單間,塑鋼窗戶,屋裡收拾得乾淨整潔。11月11日,記者走進大英縣河邊鎮大屋溝村5組74歲貧困戶代學連的家,他正在收拾房間。住進這樣的好房子,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老房子住了30多年,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因為年久失修,每當遇到大雨等惡劣天氣,代學連都膽戰心驚,生怕出事。

2018年以來,大英縣通過縣、鎮、村各級幹部入戶排摸,對現居住危房戶逐戶研判,結合中省危房改造政策,因戶施策制定保障措施。目前,大英縣已有70多戶貧困戶像代學連一樣享受到了住房安全保障政策的福利。

多種途徑保障貧困群眾住房安全

大屋溝村現有516戶185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6戶114人,通過農村危房改造實現安全住房保障的有27戶41人。

與代學連一樣搬進“新房”的大屋溝村9組村民唐澤榮說,住在這裡,鄰居之間煮飯洗衣都互相照應,看看電視聊聊天,日子不寂寞,每天心情都很好。

像代學連、唐澤榮這樣住在村集體“公有住房”裡幸福生活的群體,只是大英縣危房改造創新實施工作的一個縮影。

早在2017年,大英縣就開始調研差異化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針對群眾具體需求,初步探索採用“購置農村閒置好農房”“集中聯建危改房”“盤活農村集體閒置房”途徑,保障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的安全住房保障需求,並於2018年在河邊鎮攔江村、回馬鎮枯井村、卓筒井鎮槐花村實踐,解決了31戶困難群眾的住房需求。

因戶施策給貧困群眾“安家”

在土坯房整治工作中,大屋溝村改造了閒置10多年的村小。經過改造,粉刷一新的11個單間,玻璃、窗簾、廚房用具、床上用品、衣櫃等一應俱全,一樓還設有活動室。這一閒置村小改造而成的“公有住房”成為村裡的一道風景。

與大屋溝村不同,河邊鎮攔江村的“公有住房”則是經過走訪群眾與集體商議決定,通過層層申報審批,最終確定將村裡準備拆的閒置好房子改造成“公有住房”。

住在“公有住房”的攔江村16組村民周文波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在外打工,因為沒有房子,平時回家只能借宿村支書家。現在好了,想什麼時候回家就什麼時候回家。

村民周玉告訴記者,村裡還通過土地置換,將房屋周邊的一片地調給了他們。幾個老年人平時種種菜、養養雞,生活充實多了。房屋離村衛生室和村委會辦公室都很近,看病、辦事十分方便。

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過程中,大英縣強調三個注重,即“注重標準、注重過程、注重實效”,嚴格根據改建戶的家庭人口確定改造間數,並按照家庭成員情況進行人性化設計。在工程建設中,鎮、村兩級加大幫扶力度,相關部門加強技術指導、質量監督和工期督導,嚴把質量關,確保安全宜居,讓群眾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通過兩年的創新實踐,老百姓不但實現了住房安全保障,還從心裡實現了對“家”的迴歸。政府也通過這種途徑減少了資金投入、節約了建設用地指標,實現了社會和諧。

(全媒體記者 成紅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