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北京新上位的網紅打卡勝地


最近,有著600年曆史的北京隆福寺地區煥然新生,變成了超時髦的文藝社區。以木木美術館為中心,周圍聚集了一眾特色小店:城市書房,創意咖啡,特色洋食······ 鋼琴大師朗朗、英國著名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建築師青山周平等也成為這裡的新主角。觀展,用餐,約會,逛衚衕,這個京城新晉的打卡聖地值得來逛!

說起隆福寺的文化身份,還得從1452年始建時說起。隆福寺建成後至清乾隆年間,便因其廟會極具文化特色而被稱為“文廟”,成為京城廟會中“諸市之冠”。圖為1938年,市民在隆福寺市場觀看拉洋片。

到了“文革”乃至後來的唐山大地震,隆福寺基址不復存在,廟會文化斷點,其文化身份也消失於此。圖為1979年,群眾在隆福寺回民小吃店選購包裝快餐食品。

1988年,隆福大廈興建後,隆福寺一直以其商業功能服務於首都市民。曾經京城最先進的商場、老城最紅火的早市,都非這裡莫屬。1993年,隆福大廈發生特大火災,其商業脈絡受到重創。1993年,隆福大廈發生特大火災,其商業脈絡受到重創。當年開在這裡的豐年灌腸、明華燒賣等店鋪在老北京人的記憶中消失。圖為2002年,隆福寺的街景。

如今,隆福大廈還是原來的那座大廈,但在當今建築大師崔愷的創意下,有了別樣的外觀與內在。重新開張之後的隆福大廈外觀設計兼顧傳統與時尚的元素,很多周邊居民都會來看看這位“老鄰居”。 隆福大廈北側原來服務於商業功能的倉庫、配電房、食堂等附屬設施也改造為文化創意園區——隆福寺北里。


作為隆福寺項目一期重要組成部分的木木藝術社區推出了藝術家大衛·霍克尼的個展《大水花》,引得喜愛藝術的市民們紛紛前來打卡。

步入美術館內,發現內部結構設計的簡潔清爽,很有藝術感。聽美術館裡的工作人員介紹,美術館是由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及他的B.L.U.E.建築事務所改造設計而成。這位設計師非常擅長重塑北京老城區生活和公共空間。

吳曉波讀書會的線下社區空間更讀書社,圍繞中美鄉村音樂、申奧成功18週年等主題,請來楊影、畢文靜、劉玉坤等世界冠軍,以及美國鄉村音樂人馬克·力文等交流切磋。園區餐飲模塊susu餐廳的窗外,人們便可看到老北京最傳統的衚衕生活。

還有一家文藝青年打卡必備的更讀書社,這是一家融合了圖書館,書店,咖啡茶飲和文化沙龍活動的休閒空間。來這裡的時候,發現這裡的閱讀區比一般的書店大很多,擺放著滿滿的座椅,更像是一個書房。

隆福文化中心位於隆福寺大廈頂層,面積達6000平方米。這裡建有四座仿古大殿和三個室外庭院,可以眺望到故宮、中國尊、奧林匹克塔等北京地標建築。

未來,著名的長虹影院將變身飛行影院,故宮將在這裡打造紫禁城外體驗故宮文化的新基地,大英博物館、V&A博物館等世界知名博物館也將把創意空間落地在這裡,形成世界博物館群落。600年滄桑鉅變,隆福寺重歸文化定位,但其未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新面貌又會比600年前更具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