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派来的太医,给秦琼看病,他刚走,秦琼便吩咐:把药倒了

尽管历史上文韬武略、冠绝一时的帝王将相多如过江之鲫,但是真正能够成为民间所敬仰的英雄,却是少之又少。

人们崇拜的秦琼,便是一位“民间英雄”。事实上,他的人物形象是逐渐发展、累积而成。

秦琼是一位集忠孝于一身的“道德英雄”吗?

杨广夺取帝位后,大兴土木造宫殿、开运河,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所谓“乱世出英雄”,隋末大乱的时代背景,正是秦琼展现英雄作为的舞台。

李世民派来的太医,给秦琼看病,他刚走,秦琼便吩咐:把药倒了

杨广剧照

在《新唐书》中,已经载有秦琼“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可见秦琼武艺高强。然而,民间百姓心中的英雄标准,除了文韬武略皆能超凡出众之外,更必须具有民众心中所期望的理想人格。

特别是宋代以后,理学思潮带动整体的社会风气。而宋代理学家的“英雄观”,是人生道德修养和实践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终极目标,便是成为圣人。影响所及,此后的人们多从文化角度来肯定英雄。

换言之,只有集忠孝于一身的“道德英雄”,才能符合庶民文化中的审美理想和人生价值。

遗憾的是,秦琼在“忠”这方面的履历,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李世民派来的太医,给秦琼看病,他刚走,秦琼便吩咐:把药倒了

秦琼剧照

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先是在隋朝为将,后投李密,再投王世充,最后才投唐。秦琼为唐朝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开国功臣,并在死后亦获得很高的荣誉,还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列于凌烟阁,成为一个庙堂英雄。但是,毕竟秦琼从隋到唐,四易其主,基于这个事实,我们就不能判断秦琼是否有“忠”有“节”了。

李世民派来的太医,给秦琼看病,他刚走,秦琼便吩咐:把药倒了

李世民剧照

也正因如此,民间演义小说在叙述秦琼故事时,大都是从他加入瓦岗寨、投奔李密开始写起,而对这之前的事情只字不提。所以说,民间崇拜的“秦琼”形象,是经过文学作品塑造和美化的,甚至是有某种程度夸张的。

秦琼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受李世民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在人们眼中,秦琼的名气很大,民间甚至衍生出一句俗语“关公战秦琼”,将秦琼与关羽相提并论。但事实上,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数第一,由此可见,在真实的历史中,秦琼的地位并不算高。

李世民派来的太医,给秦琼看病,他刚走,秦琼便吩咐:把药倒了

秦琼剧照

追根溯源,秦琼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受到李世民重视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

号称秦王麾下第一勇将的秦琼,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心目中最大的威胁之一。李建成曾想尽一切办法地要把秦琼调离亲王府,李元吉更是表示:杀李世民之后,就要杀秦琼。

如此猛将,却没有积极帮助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新《唐书》中只记载了“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受赏七百户,除此之外,秦琼和“玄武门之变”再无关联。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突出的尉迟敬德,却有一千三百户的封赏。旧《唐书》中说秦琼确实跟随李世民到了玄武门,却没有任何表现。

李世民派来的太医,给秦琼看病,他刚走,秦琼便吩咐:把药倒了

秦琼剧照

秦琼的表现反常,的确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究其原因,那便是秦琼不愿意被牵扯进这骨肉相残的事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琼是真正的军人,他可以为了君主征战沙场,却不愿意参与到政治斗争中。

我们再来看看民间的一则故事,就更能理解秦琼的立场和想法了。据说秦琼经常装病,有一次,李世民派来的太医刚走,他便吩咐儿子把药倒掉。还有人说秦琼连续“病”十二年的原因,就是他很清楚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无论真实的情况如何,秦琼“明哲保身”的选择,也不应受人指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