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老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话在相声门里常常被提起,也是算是老先生们对晚辈艺人的一种美好期许。但平心而论,百余年相声发展史上,真正“后浪推前浪”的又能有几人?或许最能达成共识的也只有马三立和侯宝林。马侯二人都是实授的徒弟,与拜门的徒弟不同,他们是正经从师父那学过能耐的。凭借个人对艺术卓越的领悟力和思辨性,终成一代相声大师。

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自新中国成立后,诞生了四位公认的“相声大师”,马三立和侯宝林必然位列其中。而另外两位则是张寿臣、刘宝瑞师徒。师父张寿臣早在解放前就有“笑话大王”之美誉,说怹是相声界不可逾越的一座巅峰毫不为过。而徒弟刘宝瑞则继承了恩师单口相声的精湛技艺,故而被公推为“单口大王”。能跟师父在声望上平起平坐已然是了不起的艺术成就,然而在单口相声表演上,刘宝瑞还有一段“完胜”张寿爷的得意之作,这就是传统相声《日遭三险》。

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日遭三险》又名《三性人》,是相声宗师张寿臣的代表作之一。刘宝瑞是寿爷的二徒弟,也是众弟子中年纪最长的。由于入门拜师早,跟随师父学艺时间长,寿爷也把他当亲儿子看待。他的单口相声多半是寿爷一句句喂出来的。在刘宝瑞的单口表演中,内行观众不难发现其铺纲、裉节的处理都与寿爷如出一辙。而他本人在表演口风和对册子的整理上又有自己鲜明的风格。活是师父教的,怎么使的出彩全凭个人本事。

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张寿爷使《三性人》是从“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入活,“您拿我来说吧,我在二十来岁时封过一回官,这还是宣统年间的事了,跟着县官上任......”这个“我”在正活里遇到三性人时并没再出现,纯粹是表演者以自己口吻引出县官的角色。而且只提了哪年的事,不提哪个地方的知县。而刘宝瑞入活的方式较比恩师更简洁清楚。直接以旁观者角度讲述:“我今儿说这段笑话啊,这不是现在的事情,多咱的事情?清朝。清朝啊,甭管什么年间啦,在这个玉田县呢,新上任一个知县。”开门见山,让观众一听就知道这是演员在讲笑话,故事有朝有代,有地点有人物,演员说得清楚,观众听得明白。

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在刻画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时,师徒二人也大有不同。张寿爷对慢性子的开脸是“这个人看样儿四十多岁。瘦,没有骨头挡着还往里瘦。瘦不要紧,可还没精神。眼镜挺大啊,睁着眼就仿佛要睡觉似的。瞧着戏台无精打采这么个劲儿,叫好啊,别人听不见净张嘴,嘴里咕噜叫不出来......”从寿爷勾勒人物的措辞上看,可以归纳成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的形象。但“瘦、眼睛大、无精打采、叫好不出声”等特点与慢性子并没产生直接关联。这些特点放在其他性格人物上也同样适用。

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而刘宝瑞口中的慢性子是:“搭着腿儿,直眉瞪眼看着台上,手上也有动作,脑袋还晃悠,就这个劲儿。两边儿的人都看他,都不看戏啦!”很显然搭着腿、拍着班、晃着头更能精炼的概括出一个悠然自得看戏的慢性子形象。不仅将人物具象化,而且带有典型性。再配合上形体表演,包袱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对“爱小便宜的”塑造上刘宝瑞可谓神来之笔,通过吃包子抠包子馅、吃烧饼拍芝麻的细节描摹,把一个费尽心机占小便宜的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爱小便宜的”与跑堂伙计的对话以及行为举止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物性格。反观张寿爷对这一人物的塑造就略显单薄,“两位班头走到饭馆门口看到一群人围着打一个,上前一问得知此人白吃白喝临走还偷酒壶碟子。”对人物性格特点三言两语带过,基本上没包袱。

他竟让相声宗师张寿臣“甘拜下风”!刘宝瑞凭这段相声完胜恩师

  总体来看,刘宝瑞的《日遭三险》更注重细节铺垫,通过对人物形象、语言、举止的描摹,使得故事更生动,包袱更自然 ,同时也让表演更能引人入胜。非要说刘宝瑞的单口表演技艺已经完全超越恩师,这是言过其实了。但对某些传统活的处理上,的确有他的高明之处。能与师父并称“相声大师”,能被冠以“单口大王”的美誉已经是对刘宝瑞相声艺术最有说服力的肯定!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