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西遊記》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作為故事,《西遊記》的確扣人心絃,可是,仔細的想一想,我們是站在什麼角度去欣賞這個作品,或許會感到毛骨悚然。為什麼?

因為書中清清楚楚寫著一件事:吃人。


1,取經人徒弟曾經吃人

《西遊記》雖然有很多令人著迷的神話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可是,事實上,《西遊記》中人類的命運很悲慘,就是妖魔鬼怪的食物。

離開大唐國境才幾十裡,唐僧及兩個侍者就遇到了三個妖精,分別是野牛精、熊羆精、老虎精,兩個侍者被吃,而唐僧被放過的原因是“本性元明 ”。太白金星只給唐僧引路,不救凡人。無辜侍者就該被吃?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其實,觀音從靈山去東土找取經人,一路上收服沙悟淨、豬悟能時,他們兩個自承吃人無數、吃人度日,觀音菩薩聽了,不以為意,只是輕描淡寫的勸說莫再傷生,並讓他們入佛門,先做取經人的徒弟。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是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就不再追究前罪。

俗話說“殺人償命”,妖怪就可以不遵守嗎?

唐僧如果不是有取經人的身份,一樣是妖怪的食物,而且很難遇到豬悟能或沙悟淨。兩個妖魔加入取經隊伍,為人所用,就可以原諒曾經的罪過?

2,神仙下凡吃人

不但取經人徒弟曾經是吃人的妖怪,下凡的神仙也是。

碗子山波月洞的黃袍怪,本來是二十八星宿的奎木狼下凡,慣於吃人,在銀安殿大醉,抓著無辜綵女便吃。見到玉帝,奎木狼叩頭納罪,只為私自下界,卻沒有一個神仙認為他吃人有罪。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民間一直流傳著文曲星和武曲星的傳說,往往是有幸考取狀元或文采、武功非凡的人,大家認為他們不是人間的凡人,他們在社會輿論中享有極高的地位。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同樣是星宿下凡,奎木狼就為害一方?

為保風調雨順,陳家莊百姓每年給通天河靈感大王進貢童男童女當食物,陳老漢知道靈感大王“不是昭彰正直神”,可無計可施。聽了陳老漢的遭遇,感動悽慘,唐僧只是流淚,悟空卻決定救人於患難。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悟空求助觀音菩薩,才知道原來妖怪是觀音蓮花池裡養大的金魚。捉了金魚,觀音徑直迴歸南海,也不撫慰被傷害多年的百姓。都知道殺生是罪過,為何金魚不問罪?

悟空請觀音慢行,讓村民瞻仰菩薩。

行者道:“菩薩,既然如此,且待片時,我等叫陳家莊眾信人等,看看菩薩的金面:一則留恩,二來說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養。

事實上,觀音養的金魚跑來危害村民,又有什麼恩德?而且,觀音來此只為救唐僧。很難說村民沒有向觀音祈求過,可並沒有回應。凡人供養仙佛又有何用?

獅駝山大鵬金翅雕吃盡了獅駝國一國的人民,殺生無數,罪孽深重,沒有神仙來管。悟空為取經搬救兵,如來才出手降妖。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這些神仙、菩薩、佛,要麼自己就禍害人間,要麼就對妖魔視而不見,漠視凡人遭受的苦難。是小說,也是現實。

甚至可以理解神仙的心態。我們在踩死螞蟻時,何曾起過憐惜之心?大部分世人對屠夫也沒有任何非議,不覺得在草菅豬命。

在神仙看來,人類和螞蟻沒有區別。在現代社會,看到放生的人,或勸阻屠夫殺生,旁人覺得奇怪,對偶爾心生憐憫的個別神仙,或許其他神仙也抱有同樣的觀點。

3,中國古代神話

凡人需要什麼樣的神仙?是能夠扶助弱小的善良神仙,絕不是殘害人類的妖魔。

中國古代的神話,謳歌的是一系列正面形象,造福人類,例如盤古、女媧、夸父、后羿等等,他們被後人視為英雄,被紀念、景仰。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這些古代神話英雄本身就反映了人類不屈不撓對抗自然、自立自強的精神,他們被崇拜,而不是被人們膜拜、信仰。在這些神話故事中,給人的感覺是:你幫助我,我記住你;你不幫我,我不求你。

相反,《西遊記》中呈現的是截然不同的神仙形象。

弱小的凡人淪為妖魔的食物,天上的神仙有能力解救,做善事只在一念間,可他們就是不做。凡人不求,視而不見,甚至,求了也不理會。可以說是“你不信我,不會去管;信仰我,不一定管 ”。

4,西方神話

通過對比中國和西方的神話,可以發現,古代人民對神靈的祈求和讚美是相同的,西方神話中,同樣對那些幫助人類的神仙不吝讚美之詞,比如盜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同樣,赫拉克勒斯被視為古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因為他不但英勇無比,而且他懲惡揚善,敢於鬥爭。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西方神話也把殘害凡人的神仙當作邪神。東方、西方文化存在差異,但對善良與邪惡的理解是相通的。

5,結語

很多人細讀《西遊記》,發現它揭露了黑暗的現實:取經路上遇到的妖精,沒有背景的全部打死,有背景的都被救走,其實,他們忽略了另一個黑暗之處。

在那個世界中,弱小的凡人被傷害、被欺壓,得不到拯救。神仙不把凡人當作同類,不關心他們的生死,就像電子遊戲中對農民、小兵的漠視。神仙的屬下在人間作威作福,神仙們熟視無睹;金翅大鵬吃人無數,卻無懲罰,哪裡有公正?

凡人被妖怪吃怎麼避免?不論被妖魚肉代表著什麼意義,祈求神佛沒有任何用處,神仙、菩薩、佛都不曾管過,和現實中一樣。一路取經,對唐僧是磨難,有驚無險;生在彼世,對凡人不是磨難,是災難。

故事如此,真實的歷史也是如此。現實中,求神供佛,有什麼用處,多少善良的人,沒有好報;在歷史上的至暗時刻,從來沒有出現過扭轉乾坤的神仙。拯救人類,最終還要靠人類自己。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甚至,可以把《西遊記》看作對迷信的披露。相信神佛,是因為相信可以被保佑,遠離災禍。一般的相信,作為精神寄託,也沒什麼壞處,可是,達到迷信的程度,就可以說是被愚弄、麻醉。信了有什麼用,在需要的時候,得不到庇護。

平民百姓要求的不多,只希望不受侵擾、平安生活,但這不是祈求神仙可以得到的,《西遊記》的故事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人類的命運只能掌握在人類手中,正所謂“人定勝天”。


《西遊記》揭露的另一個黑暗,少有人注意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