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为什么他可以称帝,而张韩二人却不行呢?

手机用户61527372237


格局之大,可吞天掩地,可夹细求生!

格:人格魅力; 局:胸怀气度。

刘邦虽然才华兵法不如张良、韩信,能够开国称帝,创立汉朝基业,靠的就是他偌大的格局。

刘邦任泗水亭长时,曾指着秦始皇的仪仗队这样说:“大丈夫当如是!”

放眼整个天下,在面对气势宏大的皇帝出行队伍,哪个不是俯首跪地、头都不敢抬。但刘邦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地方差吏,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说明他有高远的志向。这也映证了英雄确实不问出处。



↑汉高祖 刘邦

刘邦先于项羽进去咸阳,按约定应封为关中王。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家底不够项羽打的,就果断放弃了,在鸿门宴上对项羽一阵吹捧,灰溜溜地到汉中做个偏远王爷。所以刘邦识时务,不会做以卵击石的事,换句话说就是格局大,能屈能伸!

张良虽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盖世奇才,但与刘邦相比,他的格局小了许多。

说一件事就可以证明:张良是韩国世家,祖上两代皆位列宰相,他本可顺理成章坐上首官的职位,然而秦国灭韩之后他的希望破灭了,因此他是怀着私心仇视秦国的。后来他又谋划刺杀秦始皇,指挥一名大力士挥铁锤砸向仪仗队马车后便逃之夭夭。



↑张良

秦始皇作为九五至尊,张良只身行刺无疑是以卵击石,这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指挥大力士砸向马车,不待确认就逃跑,放在今天看来就如同你拿石头砸别人家玻璃,砸完就跑,这是无勇的表现。

被仇恨冲昏头脑,无勇逃窜,是为格局狭隘,无法与刘邦相提并论。

韩信集兵法之大成,能征善战,但不善隐匿自己的企图,无法判定天下局势,格局也无法与刘邦相比。

↑韩信

楚汉相争时,韩信手中有三十万军队,刘邦不足二十万,项羽四十万。而且刘邦、项羽曾一同派人拉拢韩信,如果他能够拥兵自重,天下三分也不是不可能的。然而韩信因在项羽帐下时对他的“言不听,计不用”而怀恨在心,将天下大势抛在脑后,感情用事投了刘邦。殊不知“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投刘邦后,凭借自己拿捏住了刘的命脉公然讨要爵位,犯了帝王之术的大忌,刘邦对他不得不加以提防。虽然战时答应了他的要求,战后不算账是不可能的。


所以,格局才是刘邦能够称帝的关键所在,也是才华横溢的张良、韩信只能依附于他而不能称帝的原因!


土豆夜谈


刘邦原文是这么说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三个人一个是兵仙,一个你谋圣,一个是管家小能手。刘邦会用人,这个就是他成功的关键,知道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张良和韩信为什么称不了帝,是因为他们没有称帝的理想!张良从开始想的就是推翻爆秦。为韩国报仇。韩信是因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一方面他不会背弃刘邦去自立为王,另外一方面,虽然他有几十万大军,但是很多将领都是刘邦的亲信,他真造反,手下也没人跟他造反。

所以说有的人适合做将领,有的人适合做领袖带领将领。刘邦就是这样的人。


徐彩瞬间


天下之众,开朝帝王,屈指可数。凡帝王者,必负天命。此谓天子也!刘季天生异样,面有龙相,卧而龙现。吕雉相貌乃天下贵人相,二人相配,此乃天意!刘邦行事,胆大心细。先举“芒砀山”起义,再行“鸿门宴"之险。布局“楚汉相争”之壮举。一曲“四面楚歌”吹㪚十万敌军之心。逼项羽自刎于乌江!完成帝业!韩信不忍背汉,居功自傲,图齐王之福,缺争天下勇气。造成“狡兔死,走狥烹的结局。张良乃谋士,没有兵权,有谋略而缺政治远见,故远走自保。此二人差远而。


君临丽人


刘邦显示出了超强的驾驭人的能力,刘邦再三推辞不做主公,但是没有人能胜任,还有就是平台的力量,有能力的人需要平台来展现自己,萧何,韩信,张良三人正是需要平台,但是自己不能够建立平台的优秀人才,所以,刘邦当了皇帝


奋斗36558


正所谓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义不理财 善不为官刘邦能够当开国皇帝是时也命也项羽的优柔寡断葬送了大好时机不肯过江东虽然有不想祸水东引的想法但是当时的环境已经不允许项羽重新来过了以刘邦的心狠手辣会容许一个威胁自己的存在的樊哙如此韩信亦如此哼╯^╰哼!


阿波菲斯110455581


如张良韩信他们都受过教育,到了关键时刻突不破自己的底线,被自己底线束缚住了,也即孔子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刘邦就是一个市井无赖,根本就没有底线可言,什么烂事都能干,所以他行,但也从刘邦打败项羽,中国的所谓“士”就消失了。


道不遠人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