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彩绝伦的"舌战群儒"看诸葛亮高超的辩论技巧

从精彩绝伦的"舌战群儒"看诸葛亮高超的辩论技巧


从精彩绝伦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纪念邮票

《三国演义》最精彩的部分要数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精彩的又是过程。其中,诸葛亮舌战群儒那一回看得非常过瘾、解气!

从精彩绝伦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影视形象

诸葛亮的辩论精彩绝伦,立论严谨,逻辑性强,攻击力大,堪称辩论精品。

这里就诸葛亮的辩论技巧做点粗浅分析:

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最好的批驳对方的技巧。但东吴的儒生们在辩论中并没有亮出自己的"矛"和"盾",但聪明的诸葛亮为这帮东吴的这帮儒生们创造了"矛"和"盾"。

汉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是正宗的治国学问,东吴的儒生当然也是儒家弟子。诸葛亮就巧妙利用辩论对手的儒家身份,给他们设置了自相攻伐的"矛"和"盾"。

从精彩绝伦的

忠孝仁义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诸葛亮以此为辩论武器

这个"矛"和"盾"就是儒家道德,儒家道德的至高点,就是"忠孝仁义",诸葛亮就用这个作为舌战武器,力挫群儒。

首先,以儒家倡导的"忠孝"驳斥东吴主张投降的儒士们不忠不孝。

忠孝是儒家的立身之本,不忠就是叛逆,不孝就是忤逆,可以诛杀的。所以,诸葛亮在辩论中会敏锐抓住对方立论中的"不忠不孝"痛批猛打,驳得对手体无完肤。

比如薛综以天时立论,认为汉家气数已尽,曹操拥有三分之二天下,是顺应天时,刘备与曹操对抗就是逆天时而动。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薛综说得对,包括诸葛亮的知己水镜先生司马徽都说"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但诸葛亮抓住薛综发问中"不忠不孝"的立论,对薛综严加批驳:

《三国演义》第43回: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诚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这段驳论,先点出"忠孝"是儒生及天下人立身之本,再点出薛综的身份是汉臣,进一步点明曹操也是汉臣,薛综和曹操穿一条裤子,曹操怀篡逆之心,那么薛综也怀篡逆之心,一下子就给薛综扣上"无父无君"的道德大帽子。

一介儒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痛骂"无君无父",怎么不羞愧满面。他的老师要是在现场,还不得拿起论语砸死他?

诸葛亮更狠的是直接让他"闭嘴",直接驳夺了薛综的辩论资格,一招就置对手于死地!再也翻不身。

从精彩绝伦的

诸葛亮痛批薛综“无父无君”,让其闭嘴

针对程德枢讽刺诸葛亮只会夸夸其谈,只能让儒者耻笑的观点。诸葛亮再次搬出忠孝理论来批驳:

《三国演义》第43回: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诸葛亮先把儒者区分为"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这和欧阳修《朋党论》中"君子之朋,小人之朋"如出一辙。不知道是欧阳修模仿诸葛亮的,还是罗贯中模仿欧阳修的),然后痛批"小人之儒"皓首穷经,百无一用。并推出"小人之儒"的反面典型扬雄,以扬雄变节为王莽服务,痛骂"小人之儒"不忠不孝、不得好死,言外之意正告程德枢等人,再劝孙权投降,就是小人之儒,最终不得好死!

从精彩绝伦的

小人之儒扬雄

其次,以儒家倡导的仁义驳斥东吴儒士对刘备兵败的责疑。

儒家除了强调忠孝,也强调仁义!仁义也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当时在座的东吴儒生谁都懂。诸葛亮在辩论中,就巧妙利用儒家倡导的"仁义"价值观作盾牌进行自我保护。

比如张昭作为东吴的首席儒士,上来就向诸葛亮发难,逻辑上"偷换概念",把刘备兵败当阳的原因归咎于刘备得到诸葛亮。

从精彩绝伦的

刘备携民渡江

诸葛亮就把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讲了一下,最后点明,刘备在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赵云的绝对劣势情况下,面对曹操百万大军、战将千员的严重不利局面,首先考虑的不是快速逃跑自保,而是带着数十万百姓一齐逃往江陵,一天只走十几里路,所以走得慢,才失败。刘备在生命危险万分的情况下,都不放弃百姓,这是大仁大义之举。

另外,刘备本来有机会夺取荆襄。但刘表刚死,刘琮继位,刘备不忍夺同宗基业,也不忍欺负刘琮孤儿寡母,所以宁愿不进襄阳城,这也是"仁义"之举。

刘备因为不忍夺同宗基业和携民渡江的仁义之举,才导致兵败的。这与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无关,也与刘备的领导无关。

果然,诸葛亮"仁义"盾牌一竖,张昭无法批驳,只能作罢。

从精彩绝伦的

舌战群儒现场,张昭率先发难

二、以实击虚,批亢捣虚

东吴的儒生们在辩论中,往往在逻辑上犯"偷换概念、机械类比"等错误,诸葛亮在辩论中能以事实进行反驳,并转守为攻,批亢捣虚,击中对方要害,把对手击倒于地。

张昭拿孔明自比"管仲、乐毅"说事,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乐毅指挥五国合纵部队,下齐70多城,而诸葛亮辅佐刘备后,丢城丧师,一路败逃。张照诘问诸葛亮这个功劳怎么比管仲、乐毅。

其实张昭的诘难逻辑上是把管仲、乐毅的人生最终奋斗成果拿来比孔明刚出山时的成果,还把刘备的新野小县当成果。严格讲,这也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从精彩绝伦的

孔明初出茅庐,火烧博望,用笔不输管仲乐毅

诸葛亮用事实反驳了张昭,先是举出自己刚出山就"火烧博望、水淹白河",打得夏侯惇、曹仁丢盔弃甲、狼狈而逃,说明管仲、乐毅用兵不过如此;接着说明刘备兵败是因为携民渡江及不忍夺同宗基业;又指出新野小县不能算刘备以前的成果,刘备现屯夏口,比新野小县大多了;最后用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对战屡败屡战,最后在垓下一举击败项羽,开创大汉400年基业,用汉高祖成功的过程说明"胜败乃兵家常事"的浅显道理。

诸葛亮在批驳完张昭"偷换概念"的指责之后,又反戈一击,讽刺张昭等人是"夸辩之徒、百无一能"的笑料,堵得张昭哑口无言。

诸葛瑾的好朋友严畯认为诸葛亮强词夺理,责问诸葛亮治何经典。

诸葛亮举出商朝贤相伊尹、周朝开国丞相姜尚、汉初三杰张良、汉初谋士陈平、东汉开国名宿邓禹、耿弇的事实,明确指出这些匡扶宇宙的大才都没听说治什么经典,反讽严畯只会舞文弄墨、数黄论黑,一下子击中要害,怼得严畯抬不起头来。

陆绩提出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挖苦刘备是织席贩屦之辈,讽刺刘备出身低微。

从精彩绝伦的

陆绩怀桔

诸葛亮先问对方就是"怀桔陆郎"吗?这个典故是指陆绩6岁随父亲去袁术府上做客,怀揣两个桔子回家给母亲吃的孝道故事。诸葛亮点"怀桔"二字,暗谕你陆绩小时候做过"小偷",小偷就是"小贼"啊。进而批亢捣虚,直击痛点,说曹操既然是曹参之后,那就更应该忠于汉室。曹操现在不仅不忠于汉室,而且不忠于家道,不仅是汉室的贼子,也是曹氏的贼子,像这样的不忠不孝之徒,你怀桔陆郎还拿出来歌颂,是不是吃错药了?再说高祖出身也只是亭长,刘备织席贩屦也不丢人啊!

小贼、国贼、家贼几顶帽子一扣,陆绩就没话说了……

三、以弱刘抗强曹,讽刺东吴群儒胆小如鼠

东吴群儒之所以要和诸葛亮辩论,无非是想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抗曹。群儒自己明明是投降派,却又偏偏顾面子要立牌坊,辩论中就难免美化曹操,强调曹操的强大,为投降找理由。

从精彩绝伦的

诸葛亮夸赞刘备有骨气

诸葛亮也不客气,在辩论中,往往夸大曹操与刘备的差距,把刘备说得很弱,同时,话锋一转,说刘备这么弱,都这么硬气,不愿意降曹。东吴那么强,那么厉害,还有地利优势,却劝孙权降曹,大讽群儒小胆鼠、软骨头,同样让群儒抬不起头来。

虞翻就夸曹操兵多将广,刘备说不害怕是大言不惭。诸葛亮就明确怼他:

《三国演义》第43回:孔明曰:"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步骘讽刺诸葛亮效苏秦、张仪,逞舌辩之能。诸葛亮说苏秦配六国相印、张仪两度相秦,不仅位高,而且经常孤身犯险从事外交活动。哪里像你们东吴群儒,都是胆小怕事之辈。怼得步骘哑口无言。

从精彩绝伦的

苏秦张仪都是位高权重的纵横家

整个辩论过程中,诸葛亮最高明的技巧就是树立刘备为"正"的一方,曹操为"逆"的一方,形成"正"、"逆"不两立的双方,"逆"就是"坑",诸葛亮早早挖好"坑"等着,东吴群儒敢为曹操说好话,就是跳进了"附逆"的坑里,然后诸葛亮再拿儒家鼓吹的"忠孝仁义"的大棒兜头一棒,直接打趴下!

这就是"舌战群儒"的精彩和高明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