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238天




01


前两天,“宇芽被家暴”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


很多人不知道宇芽是谁,但你一定知道那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


宇芽就是Papi酱公司旗下的艺人,曾因为蒙娜丽莎和爱因斯坦仿妆走红网络。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11月25日,国际反家暴日的当天,宇芽在微博上传了自己拍摄的一段视频,勇敢说出了自己被家暴5次的经历。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视频里,看到宇芽拼命挣扎后还是被家暴男拖出了电梯,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绝望。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当大家还沉浸在痛骂家暴男的愤怒中时,不出两天,蒋劲夫家暴的新闻又出来了。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果然,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这些隐藏在亲密关系背后,以爱之名的施暴行为,每天都在上演。


想起2014年,那部被无数人认为是“恐怖电影”的纪录片《中国反家暴纪事》,就曾赤裸裸地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家暴案例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片中有一位叫李翠翠的女性,19岁时和村书记的儿子订了婚。在商讨婚期的问题上,和未婚夫产生了分歧。


只因为绊了几句嘴,李翠翠就被未婚夫活生生地挖掉了双眼。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湖南的周玉茹,父亲早逝,她和母亲常常受人欺负,所以周玉茹总想找一个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男人。


20岁那年,附近一个好勇斗狠的男人追求她,教训了一个经常欺负她家的人。


周玉茹以为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婚后才发现,这个男人不事生产挥霍无度,只会伸手向她要钱。

怀孕后,周玉茹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打算,偷偷存了钱却被丈夫发现。丈夫抓着她的头撞向玻璃,玻璃碎了一地,丈夫又把她的头撞向地上的玻璃。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25岁的北京姑娘董珊珊,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高大健壮的王光宇。


王光宇有颜有财,是董家人眼里的乘龙快婿。


董珊珊曾对母亲说:“这个男人能保护我,在我受人欺负的时候,他肯定会打倒一大片。”


结果,在丈夫还没打倒别人之前,自己先被打倒了。


结婚10个月,26岁的董珊珊就被王光宇活活打死。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董珊珊案在2009年轰动一时,当时,有年轻女性穿着染血的婚纱,站在街头呼吁众人重视家暴问题。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这些,都还只是万千家暴案例中的冰山一角,生活中那些被隐藏起来的家暴案,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在宇芽那条微博的评论中,我就看到了好多网友说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家暴经历。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据统计,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女性曾遭受过家庭暴力;


每7.4秒就有一位中国女性遭遇家暴;


每年有15.7万女性自杀,其中60%妇女自杀是因为家庭暴力;


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原因的40%以上;


面对暴行,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才选择报警。



真实的数据,触目惊心。



02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女性平均被虐待了35次才选择报警。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类似上图中的言论,想必你也听到过不少。


其实,受害人并不是软弱,这是人性的恶和社会大环境共同造成的


很多受害者在被家暴后尝试逃跑或报警,但最后不是被施暴者威胁,就是在警察的不作为中不了了之。


看到一个故事,说某网友在遭遇亲戚被家暴后,第一时间报了警,直呼要出人命。


结果警察赶到之后,却冷冷地撂下一句:“不是说要出人命了吗?没出人命别报警。”


如此冷漠的处理方式,和鼓励家暴,又有什么区别?


受害人一次次逃跑,一次次被迫回到暴力的环境中,她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反抗,失去最后一丝希望,这就是受害者陷入习得性无助的过程。


有人说,无法逃离家暴的女性,大多是有心理疾病。


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因为就算真的有病,也是施暴者导致的。


宇芽在微博上就说,刚开始和家暴男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因为各种小事贬低自己,不断向自己灌输他的三观,给自己洗脑,还不让自己有正常的社交。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刚刚陷入爱河的宇芽,虽然感受到了压力,但仍然在精神上完全服从他,直到认知开始扭曲。


有专家把家暴行为描述为三个阶段:先是漫长的冷暴力期,然后发生猛烈的暴力行为,之后施害者会迅速道歉示好

。家暴就这样循环往复地发生了。


事后的道歉示好,也是施暴者扭曲认知的手段之一。


作家雾满拦江说:


很多人其实不理解暴力。


暴力是对人的本质否定,会唤起你心中的巨大恐惧,进而实现人格重塑


施暴者无论男女,都是认知极原始的物种。他们会挑选意志力最薄弱的人下手,无师自通地走过一个流程,彻底把对方的认知扭曲。


这才是家暴者最可怕的地方。


这种认知扭曲,会让很多受害者认可自己的低价值,认为除了这个伤害自己的人,世上再没有人爱自己。


受害者软弱的表象背后,藏的是深入本质的原因:我们的人格与认知,原本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这种可塑性帮助了我们适应各种环境变化,最终使得我们在新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而人性中的恶,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03



1974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进行了著名的行为艺术表演——“节奏0”。


她把自己麻醉后绑在椅子上,旁边是一张桌子。


桌子上有72种道具,包括带刺的玫瑰花、画笔、口红以及刀、枪、皮鞭等等。


观众可以任选一件物品,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最初,好奇的围观者只是试探,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


当意识到这些行为不会被制止和谴责后,人们开始变本加厉。


有人剪开了她的衣服,在她身上吐痰,有人把玫瑰花上的倒刺扎在她身上……


直到有一个人用上了膛的手枪抵住她的头部,被群众阻止,这场行为艺术表演才算结束。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在被人施暴的过程中,阿布拉莫维奇坦言,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但她始终没有做出身体上的任何反应。


结束后,她双目含泪,站起身来走向人群,人们四处逃跑。


阿布拉莫维奇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因为人性的深处,往往藏着的,是一颗邪恶的种子,一旦有了合适的土壤,就会蔓延生长


关于家暴,许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只有穷街陋巷里的酒鬼、没文化的粗鄙小人才会家暴。


但其实,家暴可能出现在任何社会层次,与施暴者的受教育程序并没有必然关联。那些有知识有地位的施暴者,反而更懂得隐藏自己,保全名誉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男主冯远征,为了诠释好安嘉和这个暴力角色,特意打了妇女热线去咨询,因为他很疑惑,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是施暴者。


结果妇女热线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样的人太多了。


《中国反家暴纪事》中,卫岚的丈夫就是现实版的安嘉和,作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脑外科医生,回家后却是一头发疯的野狗。


警察上门了,他还摆出另一副文质彬彬的嘴脸。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所以说,家暴无关学历,只关乎人性。


任何时候,都千万别低估了人性的恶。


宇芽被家暴的事上了热搜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鼓励被家暴者“勇敢说出来 ”的,以及如何自救的声音。


但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防患于未然。


如果在恋爱观察的阶段,男人有任何暴力倾向,以及性格极端的表现,女人都不能抱着“改变他,包容他”的心态将关系继续下去。


今天砸烂的是他自己的汽车玻璃,明天摔坏的可能就是你的身体。


对于这一点,我特别赞同Papi酱在某节目中说的:选对象就应该带着街道居委会大妈的态度,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社交网络。如果他总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人肯定有问题。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Papi酱友情提醒:任何时候,都别低估人性的恶


如果你正在寻找另一半,千万不要因为一个人营造出来的完美假象蒙蔽双眼,而轻易忽视了人性的恶。


如果你已经经历了家暴,也千万别被施暴者道歉时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因为坏人永远都只能是坏人。


季羡林曾说:“坏人,同一切有毒的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是毒物的。而且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我所观察的那些坏人,几十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我想给他们辩护都找不出词儿来。”


所以,不要低估人性的恶,也不要轻信一个“坏人”会变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