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和鄉村


幾百年間,皮影一直紮根於民間,也把那些上天入地的形象鏤刻在幾代人心裡。攝影/張韜

2006年4月,華縣三義村,皮影藝人王水龍的葬禮上,觀眾基本都是老人。攝影/張韜

皮影戲多在露天表演,是中國鄉村的一種特殊社交場所,在這裡人們享受農閒時的休閒娛樂。如果遇上紅白喜事,主事家也會叫上幾齣皮影戲。攝影/張韜

皮影戲的劇本是在白麻紙上用毛筆書寫而成。圖為皮影藝人潘京樂,攝於2005年12月。攝影/張韜

皮影戲頭茬紙本。藝人們不光依託古本文字的描述,也要加入自己的觀察,這才讓幕布裡的一切,既合情合理,又天馬行空。攝影/張韜

時至當下,小小的幕布,慢慢消失於街巷,鄉村,卻走進了電影院。攝影/張韜

演出路上的華縣皮影藝人。他們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訓練,都是通過拜師學藝,口口相授。攝影/張韜

或許有人覺得皮影藝人看著有點大老粗,可他們做的都是細活,可以將那些神幻故事能活靈活現表演出來。圖為皮影藝人,樂器為月琴 攝影/張韜

在未來,它的藝術性值得被再度挖掘。因為幕布裡,有一個集合了古人想象力的巨大世界。圖為皮影戲班合影 攝影/張韜

攝影/張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