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課上不上,我陪兒子200節課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沒用

上週末帶兒子去上早教課參加Show Week(展示周)的活動,這也是孩子最後一節課了。從開始上課到結束前前後後大概用了三年時間,課程結束就算是畢業了,再想上的話就該是興趣班了。

Show Week並不是每週都有,一般一年只有一到兩次,兒子一共拿到4塊獎牌。雖然這只是一個形式而已,每個小朋友只要參加都有,但對於孩子來講還是有一定鼓勵意義。


早教課上不上,我陪兒子200節課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沒用


臨走的時候,正好來了一對母子諮詢課程,男孩看上去大約有4歲的樣子,這位母親探身向裡面望了望,一邊嗑著瓜子一邊問道:“你們這裡有什麼課程適合我兒子嗎?”,“你們運動量是不是太大了,一個小時都這麼活動著啊,孩子受得了嗎?”,“我兒子3歲半了,成天在家折騰,我看你們這地方挺好,所以問問。”

我領著兒子從這位母親身邊經過走出早教班,聽到她的問題後苦笑著搖了搖頭,“和這位母親有著同樣想法的家長實在是太多了,花了錢其實沒起到任何效果,如果只是想找個地方讓孩子玩,那不如去找個學校操場來得實惠。”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為什麼現在孩子上早教班效果很差,原因在這五大阻礙。

很多家長在花了2、3萬的早教課的報名費後,可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效果離自己的預期相差太遠,就認為早教班是沒有用。又碰上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早教機構攜款失聯,導致不少父母一聽到早教班就感覺遇上了騙子一樣,其實倒也沒有這麼誇張,拋開外在因素不說,導致孩子上早教課效果差也存在內在原因。


早教課上不上,我陪兒子200節課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沒用


Ⅰ、上早教課兩年父母一次沒來過,全程爺爺奶奶陪。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名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每次孩子來上課都是家裡老人陪著,甚至有的家庭是安排家政阿姨帶孩子來上課。雖然說起原因都是孩子的父母平時上班忙,沒時間來。可任何一個早教機構或者早教課都明確說過,儘可能由家長陪伴,就算再忙也希望抽出時間。

上早教課不是把孩子放進教室交給老師就結束了,課上內容裡的很多互動是需要家長共同完成的,很多老人上了年紀根本配合不了,家長的缺失使孩子上早教課的效果大打折扣。


早教課上不上,我陪兒子200節課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沒用


Ⅱ、上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兩、三個月見不到人影。

或許是因為早教課沒有學校那麼嚴格,所以帶孩子上課的基本原則就是“想來就來,有時間就來,抽空來,能來才來”。“鐵打的早教課,流水的娃”,一個班裡很少能看到同一個孩子從開課一直堅持到結課,當然,孩子年齡小各種原因都有可能發生,這就像成人辦的健身卡一樣,同樣是充了值剛開始的時候,興趣極高恨不得天天去打卡,挺過兩月後開始出現各種情況,“今天累了,不去了”、“肚子不舒服,改天吧”、“今天有約會,下週吧”,然後逐漸就把這事忘了,直到卡到期了都不見得再想得起來。

可以理解孩子並不一定能夠保證次次都參加,萬一生個病肯定是來不了,但如果像辦“健身卡”一樣,那不僅浪費了錢還損失了時間,對於孩子來講不像健身隨時都可以,一旦過了孩子身體發育敏感期,早教就失去了意義。

Ⅲ、全程陪玩,下課哭鬧著不走還要玩,可這不是遊樂場啊。

有些孩子一進教室就像進了遊樂場一樣,開始滿場跑,各種機械玩一遍,玩得那叫一個開心,任憑奶奶怎麼喊都沒用,直到拖著胳膊、按到地上,這才老實了。老人不是不去制止,而是根本制止不了,或者嘴上說一下,可身體依然沒有動。也許老人覺得,孩子鬧就鬧吧,還活潑呢,反正在教室裡,也摔不著碰不著的,小心點就成了。

玩的確是孩子的天性,但要玩出意義來,“胡玩、瞎玩”除了玩出一身汗之外,似乎沒看到任何對孩子產生意義的效果。早教課可以說是在“玩”的過程學習,但這個“玩”可不是隻教跑啊。


早教課上不上,我陪兒子200節課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沒用


Ⅳ、拍照、拍照,還是拍照,我要記錄最棒的瞬間。

有些早教機構是不允許在上課時拍照的,但有些機構並不反對拍照,這讓很多老人找到展示孩子的機會。會有這樣的場景出現,一位奶奶或者姥姥拿著手機一會正面拍幾張,一會側面拍幾張,一會讓孩子還要擺個POSS,如果效果不好還要重新拍。

面對這樣的家長老師也挺無奈,終歸這是上課啊,拍照不是不可以,但適可而止,不要因為你拍照而影響到孩子上課,或者影響到其他小朋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早教機構是不允許拍照的原因之一。


快拿去,喜歡就多拿,趕緊搶啊,快點。

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會拿出一些道具,像手鈴、球、小木棍之類的小玩具,放在場地中央,然後讓小朋友自己去拿,要求每個人拿兩個,如果人少的話,家長也可以拿,這樣能夠陪給孩子一個示範。

有些家長可能嫌孩子動作太慢,自己直接從其它孩子中間伸去進去拿出一把,然後挑了兩個給孩子,其餘的扔在了一邊。首先這是一個公共場合,這不是在家裡,就算不需要謙讓也不用感覺吃多大虧一樣,有些家長把在家裡慣孩子的習慣全都展示出來,其次,在早教課上儘可能讓孩子主動,家長只是輔助,如果家長都把事做了,那孩子還上什麼課啊。

早教課上不上,我陪兒子200節課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沒用

200節課給孩子帶來的收穫

在我身邊的很多朋友會問我,“孩子上早教班有用嗎?”,我會很直接回答:“你能每到週末就陪孩子去上課嗎?你能全程都在陪孩子一起運動不看手機嗎?你能堅持讓孩子爭取都參加每一節課嗎?你能允許孩子在上課時偶爾吃個虧嗎?”如果這些問題中你有猶豫和否定的答案,那就不用去了,去了也是浪費錢,還耽誤時間。

如果你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那麼我會回答你:“上早教班,有好處,但這個好處看你怎麼去理解。因為,有些變化是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可能才體現出來的。”

也許你認為我在誇大其詞,但我相信付出一定就會有收穫。我來告訴你,在我陪兒子上了200節課後,我和孩子都有什麼樣的收穫吧。


早教課上不上,我陪兒子200節課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沒用

中國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

★★★不拒絕上課,把上課變成一種興趣。

我兒子從6個月開始上早教課,一週有兩節課,其中一節是在週末,我的工作時間比較靈活,所以,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都會陪兒子一起來上課。兩節課中,一節是音樂課,另外一節是運動課,也叫歡動課。上課的時間都是在上午10點、11點開始,課時大約1個小時。

從第一天開始到最後一節課,除非孩子生病的情況,基本上沒缺過課,而且每次必會早到,先讓孩子適應一下教室的環境。如果我不能陪孩子的時候,也會讓老人帶孩子來。孩子小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但逐漸長大之後,他對每週的這兩節課已經形成了習慣,並且非常願意去上課,而且他自己會主動說“去上課”。那麼這個意義就在於,當孩子把上課已經當做一種習慣且產生興趣的時候,再去上其它的課要會容易的多。

★★★身體平衡、協調能力明顯強於沒有練習的孩子。

從6個月開始的第一節運動課,其實也不能算運動,只是輔助孩子活動動作,比如練習如何爬、翻身、身體的柔韌、站立這些動作,這些動作看似練不練都能會,但不練與練習的區別也的確很大。這些動作對於孩子以後學習走路、身體協調性、平衡能力以及四肢力量都會有很大幫助,同時,還能提升膽量。

一次課上有一個動作是走平衡木,那時我兒子已經快3歲了,走平衡木對他來講已經非常容易了。平衡木距地面大概1米左右,孩子站上去已經比一個成年人要高了,有一個快4歲的男孩站在上面不敢走,腿抖的厲害,在老師扶著的情況下慢慢蹭了過去。並不是說平衡、協調能力強就一定能怎麼樣,關鍵在於通過練習增強的是心理,而不僅僅是身體。


早教課上不上,我陪兒子200節課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沒用


★★★懂得指令,專注力提高,為日後適應學校生活打下基礎。

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為什麼有些孩子在上學的時候上課不聽講,下課違反紀律,那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聽老師的指令。從小就上課的孩子會養成一個習慣,只要在上課的這種環境時,就要按老師要求的去做。

每次在陪孩子上課的時候,這也是我對孩子的要求,要聽老師在講什麼,然後模仿去做,如果孩子走神了,或者做別的時候,我也同樣會把孩子的注意力轉回來。

學習成績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不是說有就有的,需要從小培養,為什麼有些孩子可以坐下看書30分鐘不帶動,而有些孩子翻了兩頁就要玩別的,有些孩子一個玩具可以玩上很久,但有些孩子買了一堆玩具卻只玩過一兩次。


有些可能不太相信,上一個早教課還有這樣的好處,就算不去上也不見得孩子學不好。沒錯,上不上早教課其實對眼前兩個孩子的區別或許不大,但都不用等十年,也許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能看出差距了。


每個孩子個體不同,獲得的收穫與結果也就不同,還是那句話,如果把早教班當成一個玩的地方,那就真不值得去了。


Happy爸爸,70後大叔,42歲當爸爸,每天分享育兒經驗,希望大家關注我,感謝每一位為我的文章點贊、轉發的朋友,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新手爸爸媽媽和準備做爸爸媽媽的朋友們。(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