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太平军起义之初,除了原天地会的成员,绝大多数会众都没有战斗经验。为何他们能迅速做大做强呢?

一开局就遇到强敌

太平军起事之初,运气并不好。

他们没有机会先慢慢练级,一出场就遇到了狠角色。

由于之前天地会闹腾得欢,在太平军起义之前,乌兰泰、和春、向荣,这些大清当时较善战的部队就赶来围剿了。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湘军崛起前,大清能打的此时大部分都在广西。

除了后来崛起的湘军,以及北伐时遇到的僧格林沁,很长时间内,大清最能打的也就是这些部队了。

同时,清军的兵力也有绝对优势!

截止1851年9月,大清已经调集了7万多军前来镇压!而当时的太平军,总数大约在3、4万左右,能战之兵大约也就近万人!

自己才刚起义,就遭遇强敌围剿,太平军的开局,很严峻!

虽没有军事斗争经验,但有准军事化战斗水准

不过,太平军,也不是没有纠缠的底气。

假如当时的太平军是一群在办公室里做得气喘吁吁的白领,恐怕杨秀清、石达开再有才,也是蹦跶不起来的。

幸运的是:他们有一群经常参与械斗的准军事化人员。

当时的广西,社会治安非常差,械斗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土著与客家之间,没开过仗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李宗仁曾形容清末民初的广西:无山无洞,无洞无匪。

因此,尽管这些人没有正儿八经扛枪上战场,但多少是练过的。

当然,有斗争基础,并不只是身体好,他们在长期械斗中,手里的家伙也很彪悍!

比如:石达开在赶过来团营时,顺手铸了几门炮!

既然有基础,那就好办了,把大家组织起来就好了!

虽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方法,但冯云山模仿周礼,把太平军按照周礼组织了起来!

方法土,但有组织总比无组织好嘛!

因此,尽管没有战斗经验,但太平军一开局,也拥有准军事化的水准,好好组织,可以抗衡!

开局堵口子练级

当然,械斗和打仗还真不是一码事,因此,贸然把队伍拉出去PK,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太平军有个朋友:山地。

十万大山十万兵。太平军斗争初期,采取了依托险要的固守战:堵口子练级!

在太平军起义之初,主要就是在山地和敌军周旋!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太平天国早期主要辗转各处进行防守。

其中,除了最后在永安的,之前的4处长期坚持的战场,全部都是山地作战!

山地防御战本身,未必有利于防守方。但是,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太平军的主场!这些人对此处的每处险要、每处山泉都无比熟悉,布置起来,自然就十分从容了!

去过广西的朋友都知道,广西当地的山,都石灰岩,奇险陡峭!因此,各阵地都具备独立性,既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敌军,也不必担心被敌军一举端掉!

而且,太平军本来就是山里的劳动人民,挖山掘土本来

在这种作战中,清军兵力虽多,却难以展开;军队虽精,却难以施展,受到极大限制;而本来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的太平军,则可以依托险要,即使作战不利,也可以进行节节抵抗,稳定军心,也大大降低了指挥、组织的难度。

当然,有许多专家诟病:太平军在此期间,战略预备队留得太多,没有运用起来及时反击。

在我看来:以当时太平军的战斗经验和军事训练水平,适当的慎重是必须的。

高明的转移术

清军将领也都是贼精的人。

直接打了几下,打不动,不打了。

你太平军占据险要等我去打?我不打!我把你围起来,看你在山里吃什么?

于是,清军创造了“坐战法”与太平军耗了起来!

所以,太平军想一直在一座山里耗下去是不行的,得学会转移!

杨秀清的天才开始发挥了,他总结了转移的几个要点。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太平军转移的特点。

可见,太平军先是利用自己对地形熟悉的优势,多次实施转移;又在转移的过程中,掌握了行军的经验,逐渐掌握了运动战的要领。

进军湖南,开拓新局面。

今天,许多人把太平军与湘军的战争,简单地看成湖南与广西之间的战争,这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太平军中也有许多湖南人。

太平军进入湖南时,能战之士在转战中只剩下万人(有的记载说不足万人)。

到他出湖南,进军武昌时,已有几十万人,其中6、7万能战之军!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洞庭湖的水手,是太平军走向胜利大进军的重要力量。

太平军在刚进湖南时,曾面临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决策:道州决策。

这次讨论中,杨秀清力排众议,抵制了军队中的“恋乡情结”,坚决让军队远离两广故土,“专意金陵”,向两湖、长江沿线挺近。

突袭

关于太平军从永安到武昌的经过,人们常常讨论的是桂林、长沙的攻坚战。

确实,太平军在这段时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两处的攻坚上,但没有结果。

既然没有结果,为何队伍却越打越大了呢?

事实上,除了桂林、长沙这样的大城市,太平军采取的奔袭战法,迅速攻克了许多中小城市。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大清皇帝:朕的江山太大了,只能确保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是在抽不出力量来保护呀!

由于清军在湖南地区兵力薄弱,大军只能确保长沙、衡阳等大城,因此,其他区域的防守十分薄弱!

因此,太平军在湖南地区,从攻下的县城、小城,获得了大量的火药、粮草。

同时,太平军通过与湖南天地会的合作,获得了大量新的兵员!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益阳、岳州,获得了大批以洞庭水手为主的水军,开始打造水营,为后来从武昌到南京的大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攻坚

在攻打桂林时,罗大纲试图假装成向荣所部,奇袭攻取,失败;在攻长沙时,萧朝贵也是试图千里奔袭,失败。

可见,对于省会级城市,通过运动奔袭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需要攻坚战!

太平军对桂林、长沙,敢于长时间攻坚,得益于他磨砺纯熟的防御战、运动战能力。因此,他可以在敌军外围大军云集的情况下长期坚持,也能够在不利时迅速、安全的离开!

同时,尽管攻桂林、长沙未获成功,但我们会发现,太平军的攻坚能力也在迅速地提高。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姜子牙:听说,你在用我三千年前发明的吕公车攻打桂林?

在攻桂林时,太平军居然想以“吕公车”这种工具为攻坚神器,可见其攻坚手段的匮乏;而到打长沙时,则多次穴地攻坚,爆破过长沙城墙,日渐纯熟。(也有攻桂林时就有穴地攻城的记载,但真实性存疑。即或攻桂林出现了穴地攻城,效果也可忽略不计)

可见,太平军利用掌握的运动战能力,迅速攻取广大中小城市,发展壮大;又利用这个基础,在漫长,且暂时不成功的攻坚战中,磨砺出了攻坚方法,为后来的大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进军

从攻武昌到破南京的大进军,是太平军进展最为神速的一路,也是最不必说的一路。

太平军攻武昌、南京时,优势极为明显:地面上,既有足够的兵力优势,足以一边拒援,一边攻城;水面上,水师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运输物资、封锁敌军;地下,纯熟的穴地攻坚法,已经纯熟,坚固城墙已经难以阻挡步伐。

太平军,由一堆只求生存的准军事组织,发展成为与大清分庭抗礼的农民政权。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太平军从弱到强的能力增长曲线

从仅仅是“不怕死”、“熟悉本地地形”的微弱优势,一步步成长为横扫东南的胜利之师,正是得益于早期太平军务实的战略和踏实的学习能力。

就太平天国运动本身而言,其成败的关键,并不在军事上。

但对我们来说,或许可以从这一段历史中,找到些许借鉴之处:从一个独特、不起眼的小优势开始,不断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