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草花紋罐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黃彩石榴花果紋盤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纏枝花紋瓜稜瓶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九龍鬧海紋碗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麒麟紋盤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梵文杯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怪石茶花紋碗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成化 青花團花紋臥足碗

(1) 成化(1465—1487 A·D·)

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歷時23年,景德鎮御窯廠生產全面恢復正常,是漢族陶瓷燒造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

成化青花瓷器胎質潔白、細密、胎體秀美而輕薄,有的近似於脫胎。施釉潔白肥腴,釉質獨特,潤如凝脂,呈半透明狀,若迎光透視,隱約可見胎體泛出淡淡的肉紅色,這種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個重要特徵。

鈷料:此時進口料已用完,沒有進口補充。改用國產平等青料,髮色淺淡而呈灰藍。色澤穩定,輕淡柔和,對後來青花器燒製有著深遠影響。由於釉厚潤澤(俗稱豬羔釉),而使青花紋飾十分含蓄,少數有因青花濃郁而造成的黑斑點。因鬥彩的物出現而推動了淡描青花的技法和品種。明代青花瓷以宣德,成化二朝最為享譽和影響久遠。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官民窯況競相仿造,盛極一進,傳為佳話。

成化時期,歷經進三十年正統、景泰、天順之動盪後,社會穩定,經濟日趨繁榮,官窯恢復生產,由於成化皇帝藝術鑑賞水準頗高。繪畫亦有相當功力。青花與鬥彩獨樹一幟,尤其是鬥彩,堪稱明瓷第一。此時民窯亦深受官窯作風影響,製作精美優良。形成了明代青花自永樂、宣德以來第二個高峰時期。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弘治 青花纏枝牡丹罐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弘治 青花雲龍紋盤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弘治 青花高士飛龍諸葛碗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蓮池龍紋碗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弘治 黃釉青花花果盤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明宣德至嘉靖黃釉青花比較

款識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2) 弘治(1488—1505 A·D·)

鈷料:大體與成化相同,使用平等青料,髮色淺淡雅緻。其中少數濃豔者,則呈現深沉的灰藍色調,接近於正德時期的青花色階。民窯青花亦是使用平等青,髮色青淡,沒有成化典雅質感。有暈散現象。另一類型,線條奔放,髮色濃豔。

弘治青花,早期有成弘不分之感,纖巧舒展,比成化青花更為柔和飄逸。有異工同曲之妙。後期則與正德相比。隨著紀年器物的不斷髮現,弘治青花風貌逐漸被認識。英國大維德物中基金博物館收藏一件青花纏枝蓮狩耳物中大瓶。高62.1cm,瓶外口沿青花寫款:江西饒州府浮樑縣里仁都程家巷信士弟子程彪喜舍香爐花瓶三件共壹付送到北京順天府關王廟永遠供養專保閤家清吉買賣享(亨)通弘治九年初十吉日信士弟子程存二造。瓶上粗獷的紋飾、濃郁的青花色調及紀年的寫款,顯示了弘治時期部分民窯青花的風貌。此瓶與該館所藏另一對元代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龍汶雙耳大瓶相似。弘治青花除與成化相似外,有時還容與空白期景泰青花混淆。在八十年代有一些藏家還將弘治青花看成是元末明初之物。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瓷器鑑定學習——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徵(成化,弘治,正德)

(3) 正德(1506-1521)

是明代繼弘治中興後的重要時期。各種瓷器的燒造繼續繁榮。霽紅也較突出。在供器中有用回族文字構成的圖案,俗稱“回回花”。期間還創燒了明代素三彩。它是在宣德時期刻填醬釉和成化,弘治刻填綠釉的基礎上,完成了在素瓷胎上直接施色釉的新工藝。

正德時期的青花燒造也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不但造型豐富,而且用料講究。除常見的碗、盤、瓶、罐、爐、燭臺、壺等,繡墩、筆架、多層套盒、花插插屏、石榴形小罐、八方罐等均為正德時創新的造型。造型中最具時代特徵的“正德碗”,其特徵是口微外撇,從口沿至足漸收斂,碗壁弧度大而深,圈足,又名"宮碗"、"宮式碗"。立器比較厚重,接胎痕跡明顯。瓶、觚類瓷膀部外撇後下收,像加厚一塊,而正德之前的瓶、觚類瓷器腔部只外撇不內收。碗、盤圈足梢高,直立或外撇,盤塌底。大件器增多,大罐、大葫蘆瓶漸多且出現了作為坐器的繡墩。正德時期官窯款寫得很工整,排列稍顯鬆散,六宇或四宇款邵有。正德的"德"字和宣德的"德"字一樣,"心"宇上役有一橫,呈 "德"狀。由於皇帝懂迴文,和韃靼語,加上晚期寵信佛教。身邊很多密宗喇嘛。正德青花大量出現阿拉伯文裝飾,還有八思巴文、藏文等,這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凡有阿拉伯文字的明朝青花器,基本上都是該朝作品,此時的造型也一反傳統,出現了許多新穎奇巧的瓷器。

正德民窯青花瓷胎子堅緻但不夠細密,白中閃灰,有孔洞縫隙及黑點,釉子光潤,白中閃青灰,多數是亮青釉,有的釉中有細密的氣泡。青花顏色淺談閃灰,具暈散,多雙勾平塗,紋飾草率、隨便,但不乏佳作。

正德青花瓷青料的使用上,開始用平等青料,燒製的瓷器一種是釉色淡雅,細白滋潤。頗有成化遺風。還有一種色調略微發灰,但色調深沉,釉色鮮豔。釉質肥厚細潤,釉面光亮瑩澈,有氣泡,圈足底部的釉色白中泛青,尤為光亮。是典型的正德風格。期間也使用了古瑞州即現今的江西省高安縣所產的一種青料——“石子青”,亦稱“無名子”。燒製後,成色濃中帶灰。正德晚期開始採用產自國外的——“回青料”(也稱佛頭青)著色,關於青料的來源。一說是來源於雲南的大當鎮。一說是來自西域,所以成為佛頭青。這種青料含有一定量的錳,故藍色濃翠而略泛紫紅色。而正德民窯青花瓷胎子堅緻但不夠細密,白中閃灰,有孔洞縫隙及黑點,釉子光潤,白中閃青灰,多數是亮青釉,有的釉中有細密的氣泡。青花顏色淺談閃灰,具暈散,多雙勾平塗,紋飾草率、隨便。這時期的工匠還在摸索中合理的利用國產和進口兩種青料的特點,混和使用,達到了特殊的效果。正德時期是明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進口的蘇麻離青鈷料此時已用完,於是青花料開始大量使用國產料,如平等青、石子青等,後期開始使用“回青”。正德青花顏色較總體較為清淡,比不上蘇青的濃郁豔麗。使用平等青的青花胎薄釉白,比較亮麗。使用石子青的青花胎厚較松,藍色的線條有點暈散。

想了解更多的行業知識(瓷、玉、書、雜、奇石等)、市場行情、鑑賞知識、藏品參與電視節目、理性轉讓、廣告片、微電影、活動策劃等歡迎下方留言或關注頭條號私信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