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人物,书却被称为“变法大纲”

文 | 杜恩义

《盛世危言》发当时改良主义的先声,首次完整系统地提出近代中国的改良主张。认为“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短短几句话,指出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该何去何从,书中主张重商为致富之基,富然后能强,强而后能抵御外辱,而要实现此种目标,还需学习西方,重视学校、改良政治等。

《盛世危言》是近代中国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救国纲领,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司法、社会等诸多方面,针对各个方面提出改良方案。书中体现了郑观应的富强救国之道。抵御外侮,实现民族独立;重商,实行商战;学习西方,教育救国,变法自强是其主要思想主张。

郑观应在上海、澳门等地从事商务活动,同时作为一名民族资本家,深切感受到外国资本和传统势力的双重压力,于是提出振兴工商,与西方进行商战的主张。在政治上,郑观应触及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开设议会。另外,郑观应还主张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近代化。郑观应同时注重揭露、批判西方的侵略,号召反抗侵略。

同时,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坚持以王道理想为本,以学习西方先进器物为辅,最终希望回归“一道同风”的大同世界。书中首篇即为《道器》,作为全书的总纲,强调教化和王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用“化西为中”的方法学习西方文化,促使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和完善。郑观应所谓“道”和“器”,大体是指精神和物质,郑观应认为物质文明西方强于中国,精神文明则中国胜过西方,把中西文化结合在一起即可生成完美的文明。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仍避免不了“传统”的包袱。

不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人物,书却被称为“变法大纲”

澳门郑家大屋内景

郑观应并非晚清维新变法的主要人物,但其《盛世危言》被时人和后世称为“变法大纲”,广受赞誉,在晚清引起了轰动。张之洞称此书“统筹全局,择精语详,可以坐而言即以起而行也”。在上可以成为辅世的良药,在下可以此储备人才。盛宣怀读了此书后,写信给郑观应,向其再讨要20部,以“分送都中大老以醒耳目”。1895年,江苏藩司邓华熙曾把《盛世危言》上呈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读了之后,也对此书大为赞赏,下旨令“总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阅看”。对此事,盛宣怀曾写信给郑观应,称朝中臣工“倘能从此启悟,转移全局,公之功岂不伟哉!”此后“京都各地索者络绎不绝”。邓华熙调任安徽巡抚后,在1897年、1898年又曾两次向光绪皇帝推荐此书。1898年,帝师、礼部尚书孙家鼐再次将《盛世危言》上呈给光绪皇帝。帝师、军机大臣翁同龢曾于1898年告诉郑观应,光绪皇帝经常阅览批注此书。几年之内,《盛世危言》翻印20多次,共10万余册,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最为畅销的著作之一,被赞为启迪思想、统筹全局的名著。曾有外国报纸称《盛世危言》“所载中外各事,中华人近以该书作指南针,迩来场中考试常出该书所序时务为题目”。《盛世危言》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题库之一。《盛世危言》还曾流传至日本、朝鲜等国,风靡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