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綿區:1400多名貧困群眾在家門口上班

本報玉林訊 (記者/閉初健 通訊員/梁興盛)“我搬遷到新江易地扶貧安置點後,今年4月到公司當保安,一個有2000多元的收入,今年可以脫貧啦。”在福和物業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當保安的貧困戶黎盛付高興地說。今年以來,玉林市福綿區以三大工業園區為依託,探索“工業園區+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重點安排易地搬遷安置戶就業。

11月26日,在新滔環保有限公司工作的貧困戶李受新,熟練地操作著電控設備。玉林(節能)環保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後,她來到園區做清潔工,經過專業考試,進入汙泥車間做電控人員。“入崗前加強培訓,技能考核上崗”,工業園區及時解決貧困群眾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扶貧又“扶技”,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該區以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玉林(福綿)生態服裝紡織產業園、玉林市裝配式建築與現代綠色建材產業基地三大園區為依託,整合扶貧資金進入園區企業,幫助22個貧困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同時建立“工業園區+扶貧車間+貧困戶”扶貧模式,把園區作為工業助推脫貧的載體和群眾就業的平臺,實現1400多名貧困群眾就近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