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手把女兒養成了不良少女",父母的控制慾是孩子的噩夢

前兩天看到一個故事,印象深刻:

一位母親深夜打來電話,說自己要瘋掉了。原來,母親在為女兒擔心。17歲的女兒因為談戀愛遭到父母的反對後,夜裡離家出走了。

女兒是獨生女,深受家人的寵愛。夫妻二人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身上,對她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可現在,他們談起女兒時,卻只有數落和心痛,他們說"她就是沒有上進心,不思進取,沒有毅力。凡事答應的很好,做的時候就不行了,不誠實,愛撒謊……",女兒在他們眼中,成了 "愛撒謊、不好好學習,成天和男生聊天、談戀愛"的不良少女!

他們為女兒的前途擔憂,為女兒的不爭氣感到憤怒,卻獨獨沒有意識到,問題就出現在他們身上!

最終,女兒的話語透露出了問題根源,她說:"寫作業,房門必須開著,我的手機、qq、微信密碼他們必須知道。週末出門,必須每半個小時發位置,彙報我在哪,不僅如此,還要打視頻看我跟誰在一起。跟他們說出去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就必須到家,否則就疑神疑鬼,電話不斷。"

女兒和男生說說笑笑,父母就認為是危險信號,會給她敲警鐘。有段時間,她和一位男生聊得多了一些,父母偷看了聊天記錄後,硬逼著把男生拉黑。女兒又偷偷找回來後,父母在夜裡十點多,把她拉到樓下,教育指責。在打了一巴掌後,還逼著她發毒誓,如果以後再和男生聯繫,就讓他們倆出門被車撞死。

天下怎麼有這樣的父母!女兒痛苦地吶喊。為此,她想過離家出走,想過結婚,想過死。而她找男朋友的目的,也是為了擺脫父母的控制,遠離這個家!

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採用各種手段,想把孩子牢牢控制在掌心,然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觀念,父母對他們的約束和禁錮成為沉重的枷鎖,他們就會不惜一切地叛逆、抗爭,來獲取應有的自由!

電視劇《小歡喜》裡,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為了監督英子學習,她特意在英子的房間裡設置了一個玻璃透明牆,這樣,在客廳裡就可以隨時看到英子的學習情況;進入高三後,給英子作了一份密密麻麻的學習時間表,並量身定製了複習試題;英子想玩樂高?不行!想上南大?不行!

英子就像機器人一般,被設定好了程序,甚至於吃什麼,喝什麼,飲食起居,也都被緊緊掌控著。最終,英子站在河邊的欄杆上,高喊著:"我就是想要逃離你",作出跳河自殺的舉動!

宋倩愛孩子嗎?愛!她為了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從重點高中辭職,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輔導、照顧英子!她給了英子最周到的照顧,最好的教育!但這種愛太過沉重,太過壓抑,以至於英子一門心思地只想遠離她!

父母真正地愛,是學會放手,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來面對這個世界。父母放手越早,孩子就能越早走上獨立之路!

一、放手,要相信孩子

《家庭中的證明管教》一書中,就強調了一點: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要相信孩子,而不是直接代替孩子來解決問題。父母的信任能帶給孩子信心和力量,讓孩子相信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尋求解決之道,發揮出自己的潛能,而不是坐以待斃,完全依賴於父母。

大寶報了課外舞蹈班,每次上課前,都要帶上舞蹈服、舞蹈鞋,有時還要帶道具什麼的,剛開始,總是由我幫她整理好東西,但我搞不清她每次都需要什麼,不免會出錯,後來我乾脆不再插手,由她自己整理,卻再也沒有忘帶、漏帶過東西。

孩子的能力其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只要我們給予機會,他們就會還我們驚喜!

二、 放手,要引導孩子

一歲多的貝貝在家門口蹣跚學步,一不小心摔倒了,正想咧開嘴哭泣,忽然聽到媽媽的叫喊:"貝貝,快起來,媽媽在這兒。"貝貝爬起來,看到媽媽在前面張開雙手等著她,小傢伙搖遙晃晃地衝到了媽媽懷裡,咯咯咯地笑了……

父母要審視孩子遇到的情況,引導孩子建立直面困難的勇氣,堅定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三、 放手不等於放任不管

放手並不是完全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在孩子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時候,家長有意識地退後,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去經歷,若孩子實在無能為力的時候,家長則要隨時準備好提供必要的幫助。

就像狼媽媽在讓小狼獨立之前,會認真地教會小狼各項本領,一步步引領、指導,並逐漸放手,讓小狼自己去付諸行動,實踐練習,自己則在旁邊觀察,只在必要的時候加以指點。在這樣的磨鍊中,小狼的捕食技能日益成熟,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在殘酷的大自然中有了生存的根本!

《肖申克的救贖》裡說,"那些鳥兒註定不會被關在籠子裡,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主自由的光芒。"

孩子終究會長大,離我們漸行漸遠,我們所要作的,是放會放手,任由他們在藍天裡翱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