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48名员工,6700万买楼!香梨股份有何猫腻?

一家公司在三季度亏损且只有48名员工的情况下,花6700万买楼,你觉得这是合理吗?但却真实发生在上市公司——

香梨股份身上。

12月3日,香梨股份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联交易事项的问询函》,上交所就公司近期准备买房与卖房的情况进行了询问。

仅48名员工,6700万买楼!香梨股份有何猫腻?

根据香梨股份之前披露的公告显示,香梨股份拟将公司所属办公楼房地产2492万元转让给控股股东新疆融盛投资有限公司,同时拟以自有资金 6741万元购买关联方新疆昌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商业办公楼。

不过要注意的是,融盛投资是昌源水务的全资子公司。

绕了一个大圈,原来,这就相当于香梨股份把自身便宜的办公楼卖给控股股东,之后再从控股股东手里高价买楼。

这个套路玩的巧啊!难怪会引发上交所的关注,而上交所的询问函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对所购买房产的价格的合理性存疑。

因为评估报告显示,标的房产按照市场法及收益法的市场评估价值分别为6741万元以及298.86万元,差异率达到2155.57%。这么大的差距,6700万的价格真的合理吗?

此外,香梨股份前一份卖楼协议,约定2492万元的49%的支付款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内付清。这是否存在控股股东长期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

最后,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374.55万元,第一笔卖楼交易预计为公司带来1400万元的额外收益,这是否存在年末突击创利的情形?

事实上,香梨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为665.71万元,而根据2018年的定期报告,职工人数仅为48人,目前估计更少了。这种收益水平、寥寥无几的员工,无论怎么看都没必要低价出售原有物业同时购买高昂办公楼的必要,难道这又是一场为控股股东“谋福利”的猫腻?

说起香梨股份,也是A股的老成员了,2001年就成功登陆上交所,从名字也能知道, 主营业务就是以香梨为主的果品生意。

不过上市后的成绩并不理想,2005年,香梨股份亏损六千多万,此后从2005年到2008年香梨股份一直在持续亏损。随后,2009年香梨股份变身*ST香梨,戴了两年ST帽子后,在2012年*ST香梨才恢复了“香梨股份”的股票简称,此后也有间歇性的亏损。而该公司股价在2016年达到顶峰39元后,一直处于下跌趋势,目前股价不到10元。

而前面卖楼香梨股份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出现过多次年底突击卖楼的情况!

2017年香梨股份三季报显示亏损428万元,不过当年的12月18日,公司以2735.54万元的价格向阳光房产转让公司持有的家合房产25%股权。之后在12月21日公司收到了1400万的款项,从而躲过了当年的亏损。

2018年该公司故技重施,在当年12月17日,公司与博达熙泰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以1713.6万元的价格向博达熙泰转让公司持有的家合房产15%的股权,在12月20日收到了860万元的款项,从而再次躲过了亏损。

现在又来到了2019年年底,香梨股份打算再用这种方法掩盖亏损吗?不得不说,在主营业务意在亏损的情况下,房地产成了该公司避免亏损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这种办法还能维持几年就见仁见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