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丽与阅文,谁可“庆余年”?

屡次被传定档的大制作《庆余年》在上周悄然上线,刚播了不到一周就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的“爆款相”,不止成为了各大社交网站的热点话题,还引发了剧迷在线催更。

新丽与阅文,谁可“庆余年”?

虽然播出还未过半,但《庆余年》已提前锁定“2019年最后一部爆款剧”,不过对于背后的出品方新丽传媒来说,这件事还不足以让他们“庆余年”,因为和阅文说好的“对赌”今年大概率又无法完成了……

《庆余年》的“爆款之路”

《庆余年》真的爆了吗?

“爆”的解读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口碑”,一个是“热度”

目前国内影视作品口碑的主要“风向标”是豆瓣评分,截至目前《庆余年》豆瓣评分8.0,其中30.1%的人打出五星,49.5%的人打出四星,在2019年已播国产剧评分榜单中《庆余年》位列前十。

“热度”最直接的体现则是播放量,据猫眼数据,除首日播放量不足千万,《庆余年》在腾讯视频的日播放量均破3000万,其中11月29日播放量9723.1万几乎破亿,这个成绩与《都挺好》、《小欢喜》等爆款剧首周播放量持平,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爆款认定”。

新丽与阅文,谁可“庆余年”?

与开年档、暑期档、国庆档等热门档期相比,四季度大制作、话题剧数量明显下降,国产剧观众恰好处于“剧荒”,《庆余年》顺势成为了这个档期的明星剧。但不得不说,《庆余年》能走上“爆款之路”,靠得还真不是运气。

“陈道明、吴刚、于荣光……”这种老戏骨阵容基本上已经可以为全剧奠定一个基调,那就是“演技在线”,而多年没有演古装剧的陈道明再扮“帝王”也成为这部剧的一大看点。

新丽与阅文,谁可“庆余年”?

老戏骨带“口碑”,不带“流量”,而《庆余年》却在手中“好牌有限”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流量最大化”。比如,今年夏天爆红的新“流量”肖战虽然在本剧中戏份不多,但在官方的名单中却被宣传为“联合主演”,同时还演唱了片尾曲。官方发布片尾曲的这条微博转发与点赞均破万,可见“流量”的影响力。

除了“老戏骨+新流量”的演员阵容,《庆余年》的编剧王倦也成为了“爆款”的关键一环。有不少网友在看到《庆余年》阵容时,第一反应不是老戏骨扎堆,也不是肖战客串,而是“编剧是王倦,那妥了”,“一片倦吹”,这在近些年的国产剧中绝对是“罕见现象”,编剧成为话题中心,甚至收视保障。

新丽与阅文,谁可“庆余年”?

王倦被誉为国产编剧中的美剧派,代表作品包括《大宋少年志》、《天坑鹰猎》、《舞乐传奇》、《木府风云》等,豆瓣评分基本都在7.5以上,有不少拥趸。一位“倦粉”将王倦类比为“中国宫九”(注:宫九即宫藤官九郎,日本知名编剧):“永远在反转的剧情、莫名其妙的笑点,还有令人着迷的反派……倦大有点儿像日本的宫九,个人风格非常明显。看《庆余年》第一集我就觉得这剧情‘太倦了’,一看果然编剧是倦大!

当编剧开始成为“观剧/影风向标”,中国影视圈正在完成一场“矫正与回归”——矫正流量思路,回归内容为本,这无论对于剧方还是剧迷都是一件好事。

《庆余年》火爆背后:男频影视化的一路曲折

在“限古令”阴云下,《庆余年》依然成为了那个佼佼者离不开它本身的IP光环。

《庆余年》改编自阅文作家猫腻的同名小说,是男频界(网文中对男性频道的网络小说的一种称呼)甚至整个网文圈TOP级IP,它的影视化进程一直备受关注。

这种关注不止有“期待”还有“担忧”。在《庆余年》之前,男频文影视化翻车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其实男频一直是很有市场的IP种类,在起点中文网上,付费点击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男频小说。市场一直存在,“男频IP没死”只不过“男频IP的改编一直没有成功”。

在以往的男频影视化中,制作方往往为了尽可能争取女性受众选取“小鲜肉加盟”,而在男频受众看来这种行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为什么一定要在男频改编的时候讨好女生呢?真正的观众难道不是我们吗?”

事实证明,这种不得法的策略两边都不讨好。

虽然“流量明星+IP”的路线被证伪,但影视剧的主要受众是女性的现实依然没有改变。在商业逻辑下,“女性”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群体。

《庆余年》通过改变叙事风格来扩大受众圈层,比如剧中随处可见的“网感台词”、“人物性格的反差萌”,“剧中人物的CP感”等,这些内容并没有削弱原作的“权谋”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剧集的趣味性,降低了观剧门槛。

《庆余年》的成功不止取决于“被尊重的男性观众”,还来自于“被关注的女性观众”。

新丽业绩虽不好,但阅文的155亿也不亏

虽然《庆余年》喜提2019最后一部爆款,但对于出品方新丽传媒来说“余年不得庆”。

新丽传媒以电视剧业务起家,代表作品有《北京爱情故事》、《父母爱情》、《我的前半生》、《女医明妃传》等……基本上话题剧、口碑剧、IP剧要啥有啥。后来入局电影圈也是顺风顺水,《失恋33天》、《搜索》和《夏洛特烦恼》也都是当年票房榜前几名的。2014年-2016年,新丽传媒实现净利润1.31亿元、1.16亿元和1.56亿元,2017年净利润更是突破了3.49亿元。

在影视圈站稳脚跟后,新丽传媒也开始谋求资本化,但这条路却比想象中更加艰辛。2014、2015、2017年,新丽三次冲击A股上市失败,最终还是走上了“卖身巨头”的道路。2018年8月13日晚间,阅文集团宣布拟以不超过155亿元的价格,收购新丽传媒100%股权。

这155亿虽然听着是天价,但其实压力主要在新丽这边。

根据阅文集团公告,155亿元总对价中,新丽传媒管理层持股以50%现金、50%股份结算,同时新丽传媒与阅文之间签有对赌协议,新丽传媒需在2018、2019、2020年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7亿元和9亿元,如业绩不达标,阅文集团支付给新丽的收购对价会相应扣减。

根据阅文集团公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新丽传媒在2018年实际完成的净利润为3.24亿元,比预期少了1.76亿元。2019年,新丽传媒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在影视寒冬的大环境下,新丽传媒的理想与现实差距颇大,截至目前,新丽传媒2019年仅有三部电影上映,其中延续肖战“流量光环”的《诛仙Ⅰ》是票房最高的电影作品,累计票房4.02亿,分账票房3.72亿,片方分到的票房为1.39亿元,其余两部电影《一吻定情》和《素人特工》则仅分别报收1.73亿元和2242.1万元票房。

新丽与阅文,谁可“庆余年”?

电视剧方面,新丽传媒也仅有三部开播,其中《芝麻胡同》与《谍战深海之惊蛰》豆瓣评分均未破7,播放量表现平平,所有的压力都落在了《庆余年》身上。但想要靠一部《庆余年》完成的对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根据阅文集团2019年中报,新丽传媒上半年净利润仅9550万元

虽然新丽的账面不好看,但对于阅文集团来说,收购新丽依然是一个“不后悔的决定”。做网络文学生意的阅文这两年在线业务收入已经出现明显下滑,根据2019年中报,阅文在线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1.5%至16.63亿元,占总收入56%。但与之相对的是版权运营收入的增长,其中就包括新丽传媒业务带来的约6.6亿元的版权运营收入。

新丽与阅文,谁可“庆余年”?


长远来看,收购新丽为阅文的IP完善了孵化的流程,也为阅文的未来增加了更多可能性。影视化改编客观上推动网文IP破圈,不仅可以为阅读平台引流,还可以为IP授权实现商业增值。当IP的改编者变成自家人,阅文对IP的话语权和掌控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阅文有足够实力与新丽面对影视寒冬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毕竟2019年以来,已经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影视上市公司近乎全线亏损,这场大逃杀远未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