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井陘縣蒼巖山中的懸空寺

井陘:神仙點化造天橋

井陘發佈

電影《臥虎藏龍》裡

玉嬌龍的縱深一躍

令深藏在井陘縣蒼巖山中的懸空寺

名聲大噪

深藏在井陉县苍岩山中的悬空寺

橋樓殿是福慶寺主體建築之一,也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據考證石橋為隋代建築,略早於趙州安濟橋。橋上的樓殿為唐代建築。在古時候就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惟蒼巖”之說,山上有距今1400多年曆史的福慶寺,橋樓殿也是蒼巖山風景最佳之處,是我國著名懸空建築之一。

深藏在井陉县苍岩山中的悬空寺

相傳,妙莊王在蒼巖山敕封三皇姑為千手千眼大悲菩薩以後,就傳旨敕修蒼巖山。承攬橋樓殿工程的是一位修了一輩子橋的老師傅。他按照趙州大石橋的結構,打算不用一磚一木,完全用石頭凌空駕起單孔石拱橋。工匠也列齊了石料也備妥了,到壘“牛”{注}的時候,老師傅可就發了愁。咋來?這位老師傅雖說修橋有經驗,那都是在河上駕橋,高不過幾丈,壘“牛”並不是難事。這橋樓可不同,南北兩個斷崖,跨度有五六丈,深度有一百多丈。壘“土牛”吧,一來山裡沒那麼多,二來一百多丈高的“土牛”,萬一趕上下雨就會塌方。“石牛”吧,石頭倒是有,可就是採石運石太費工,完工以後,拆“石牛”的石頭就沒地方處置。最擔心的是期限太緊,如果工期太長,到期交不了工,帶工的就有掉腦袋的危險。為這事,愁得老師傅吃不下,睡不著,好像拉石灰的大車遇上瓢雨,心急火燎走裡走外幹轉磨磨。

正愁著,山下來了個乾巴老頭兒,說是山東的木匠,來找營生做的。帶工老師傅看他背的那傢伙又破又鏽不像個幹活的把式,有心不留吧,又可憐他不容易。他說:“老師傅,既來啦,就一個鍋裡掄馬勺吧!伙房裡缺個劈柴燒火的,你就在這兒混碗飯吃吧。”乾巴老頭點點頭,也不說聲“謝謝”,抄起傢伙進了伙房。

第二天上午,伙房裡大師傅對乾巴老頭兒說:“老師傅,晌午吃撈麵缺一根面仗,你麻利給刮一根,等著用哩。”老頭兒“哼”了一聲,照舊劈他的柴。天到半晌,大師傅來拿杆麵杖,一瞧,老頭還沒動手,他就火兒啦:“老頭兒,你沒聽清還是咋的!我面都和好了,急等著用麵杖誤了開飯你擔待得起呀。”

乾巴老頭兒不慌不忙地說:“慌啥,你等等兒,誤不了事。”說著從木頭堆裡撿出一根三把來粗的圓木頭把兩頭鋸斷,用墨齒兒往兩頭各畫個圓圈兒,拿起斧頭朝圓圈上猛一敲,“咣啷”一聲,一根溜圓白光的杆麵杖從圓木當中竄了出來。

乾巴老頭兒的絕招,很快傳遍了工地。帶工師傅覺得老頭不是個平常人,下午就來找他說:“老師傅,給出個主意吧!”“啥事?”“砌石拱券的‘牛'還沒招兒哩。”乾巴老頭兒放下劈柴的斧頭說:“愁啥,越愁越沒轍兒,你跟我下山轉悠轉悠,散散心吧!”

帶工老師傅跟著乾巴老頭兒下了山。一路上,老頭兒閉口不提修橋的事。帶工老師傅哪有心思跟乾巴老頭兒東遊西逛呢。可是乾巴老頭兒不提修橋的事,他也不好開口。走著走著到了寺溝,抬頭一看,東山坡上有一頭黃牛在哪兒吃草。那頭牛又肥又壯又高大,帶工老師傅有意把話茬兒往壘“牛”的上引導。他們來到黃牛跟前,帶工老師傅撫摸著黃牛背說:“呵!這頭牛真棒,又肥又大,馱勁一定不小啊!”乾巴老頭兒慢條斯理地說:“唉,你別看個頭大,它可是一頭菜牛.

因為井陘的方言“柴”和“菜”同音。帶工老師傅聽見乾巴老頭兒說是一頭“柴牛”,霎時心裡一亮,對,“柴牛”,蒼巖山漫山遍野有的是柴,就用“柴牛”他光顧著高興啦,一轉身,乾巴老頭兒沒啦,他撒腿就往山上跑,可是找遍了工地,乾巴老頭兒連影兒也沒有。

第二天,帶工老師傅就叫人們從山上砍柴刨樹,不到三天,就用山柴填滿了一百多丈深的峽谷,壘成了“柴牛”,順利地砌起石拱橋,修起了橋樓殿。

那巴老頭兒到底是誰?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反正是一位神仙來點化修造橋樓殿的。

(注:砌築石拱券時用在橋下的臨時支架,鄉間俗稱“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