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門的前世今生

它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的正南門,自建成之日起被數個朝代沿用,隋煬帝楊廣是第一個在它城下走過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曾跨過它巍峨的城樓,一代女皇武則天也無數次從它身邊擦肩而過,梁太祖朱溫不甘落後也是從這裡儀仗煊赫地走上了“天街”,而後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無論如何也要意氣風發的越過它踏訪故鄉的城池,就這樣一直延續了530年,它成了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這就是洛陽“定鼎門”。

定鼎門的前世今生

定鼎門

自大禹劃九州、鑄九鼎的故事流傳開來,鼎就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王權的象徵和國家存亡的標誌。於是,在鍾靈敏秀的洛陽大地,就有了西周初年“定鼎洛陽”和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問鼎、齊宣王求鼎、秦武王舉鼎、秦昭王遷鼎等一系列有關“鼎”的故事。那麼這個“定鼎門”的由來是否跟前面的鼎有關係呢,是否意味著誰想統治天下就必須要攀鼎附鼎呢!對此,史書裡曾這樣描述,定鼎門取名於"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 "以及"成王定鼎於郟鄏"之典故,不過作為“鼎的王國”的洛陽,隨便在道路、城門、建築上起個跟“鼎”相關的名字,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為也只有這樣才配得上帝王的尊貴和顯赫。

縱觀定鼎門的歷史,其初建於隋朝,最早名叫建國門,唐時更名為定鼎門,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線南端。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營建東都,次年遷都洛陽,當他帶著滿朝文武的大臣,就著浩浩蕩蕩的車馬儀仗,跨過定鼎門的時候,定鼎門迎來了它貴族史上的第一次檢閱;自此定鼎門的美名便傳遍世間,隨後,大唐、武周、後梁、後唐、後周和北宋的帝王們都把它作為洛陽外郭城的正南門,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漸廢棄。那時,洛陽的牡丹和龍門山水見證了定鼎門的輝煌和榮耀,謹此,也給後世留下了無數浮想聯翩的美麗篇章。

定鼎門的前世今生

話說在公元659年,皇后武則天被高宗李治委以政事後,唐朝正式進入了“二聖”時代,一朝權在手的武則天,極力地想通過對外征戰樹立自己的權威,恰好當年高麗地區連年征戰民不聊生,這些番邦小國混戰不休竟還多次侵擾大唐邊境的百姓,於是唐朝派遣使節勸諫高麗小邦和平處理爭端,無奈大唐的建議這些小國不但不聽從還公然辱我使者詆譭大唐,於是戰爭就無可避免的爆發了。據韓國《大唐平百濟國碑銘》記載,公元660年,唐高宗在武則天的鼓勵支持下,派大將率水陸十萬大軍征討百濟,新羅國國王也帶著本國兵馬策應唐軍作戰。那個時候大唐的國力非常強盛,可以說是兵強馬壯所向披靡,大概在今天朝鮮半島南部錦江口一帶,唐軍鋪天蓋地洶湧不斷的襲來,百濟國舉傾國之力來戰,可還是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最後這個自負的百濟國被全部納入唐朝版圖。同年十一月,百濟國王、太子還有數十名朝臣被當作俘虜獻給了唐高宗,當他們一行人在定鼎門前走過的時候,內心的沮喪絕望一掃而空,因為他們瞬間就開始仰慕這個都城,東都洛陽要比他們的小郭番城氣派輝煌的多。於是在應天門前,當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站在巍峨的殿堂上接受他們的跪拜,這些異國番邦的貴族俘虜當即就有人表示要留下來效忠大唐,當然有些幸運的百濟國舊臣也因此被朝廷重用得到封賞,死後就葬於巍巍邙山,這也算是小國臣民最好的人生歸宿了。百濟國的歸順,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非常高興,他們下令讓天下百姓開懷暢飲三天(我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禁止百姓聚飲,漢律規定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唐亦有類似規定),當時的盛狀無法用現在的言語形容,國家打了這麼大的勝仗,那自然是官民振奮舉國歡騰,洛陽城內鐘鼓齊鳴歡聲雷天,那場面那陣容想必定是熱鬧非凡的了。而後唐朝以百濟為據點,對高句麗形成南北夾攻,這也為高句麗的滅亡奠定了堅實基礎,彼時的定鼎門,怕是武則天主政以來初試鋒芒執掌朝政最好的歷史見證者了。

定鼎門的前世今生

近年來,洛陽市考古工作隊先後對定鼎門遺址進行大規模發掘,最終發現了定鼎門北側的天街遺蹟和南側的城南官道舊址,通過現場遺址的存留情況可以看出,定鼎門在歷代都經過了大規模重建和修葺。整體上看來,定鼎門是一座一門三道建築群,城門樓是它的主體,兩側輔以朵樓,其間以城垣相連;它的位置處於郭城的正中間,北與皇城正門端門、宮城正門應天門、宮城正殿明堂及宮城北門龍光門組成了隋唐東都的南北軸線。或許是沒有考慮防禦的功能吧(彼時的國力的確不用考慮這個因素),定鼎門的城垣設置並不寬裕,隋唐時代一直徘徊在2-3米之間,不過可喜的是定鼎門內的天街道路非常寬,有120米之多,而門外的大道寬約147米,這個規模的設計不但能滿足帝王出行儀仗的需求,而且也有利於商貿活動的進行,就是從今天的戰略眼光來看,100米寬的馬路,那場面、那建制、那規格也都是很壯觀的,何況是1300多年前的唐朝,這足以說明了當時道路建造師水平格局的非同凡響。仔細觀察定鼎門遺址出土的遺物可見,它們分別是有著典型的盛唐、五代、宋代和金元時期特徵,遺物主要是建築材料和生活用品,當然這裡面最著名的還是大量唐三彩的出土,再加上晚唐時期道路上面很多駱駝蹄印的發現,真實形象的反應了當時絲路貿易的繁盛程度,這對於絲路起點的定位又是一處有力的見證。

定鼎門的前世今生


一座中國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在千年的沉睡之後,終於“再現”地面。2009年,洛陽市在定鼎門遺址上覆建了一個新的定鼎門城樓,作為全國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的配套建築,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的還原,可以有效的保護文物,更好的展示定鼎門的歷史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