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撤区为镇,湖州人后不后悔?再看菱湖镇志,令人扼腕

菱湖撤区为镇,湖州人后不后悔?再看菱湖镇志,令人扼腕

菱湖镇志

菱湖,以前是湖州的一个区,现在降为南浔区的一个镇。16年过去,菱湖人感受到了撤区设镇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不知道湖州人后不后悔,当初将菱湖撤区为镇?

最近,偶得看到光绪年间成书的《菱湖镇志》,重点是清朝俞樾,给作的序,同时,这篇序也俞樾的手迹。

菱湖撤区为镇,湖州人后不后悔?再看菱湖镇志,令人扼腕

清 菱湖镇 全境图

在这篇序中,俞樾说了几层意思:

菱湖镇,在当时很盛名。湖州为浙西一大郡,其附近如双林,如菱湖,如荻港,皆以镇名。而菱湖之镇为尤巨,其地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唐宝历中,刺史崔元亮所开也。

第二,菱湖人文荟萃,书院规模很大。

自宋以来,人文蔚起,秀艾之士,前后相望。清朝,菱湖设有”龙湖书院“,请院长上课。省府的大官,除了巡抚、藩臬以下都按月来听课。”与省中三院等。其规模之大,虽然外府书院所不及。“可见,菱湖作为湖州所属大镇,地位可见。在古迹类中,还发现有“元赵孟頫居”。

菱湖撤区为镇,湖州人后不后悔?再看菱湖镇志,令人扼腕

记载“元赵孟頫居”

第三,明清时,菱湖丝捐为湖郡之最,经济发达。

菱湖一直是水乡,”菱芡之饶,蟹稻之利,甲于湖郡,而尤蚕桑为大。“,菱、芡、蟹、稻、蚕、桑,等农业、手工业发达。特别蚕桑,非常重要的产业。自宋朝时,湖州每年上交给国家的税银,都不用担心。这些税银,大半来自丝绢。湖州的丝绢,天下为最;而菱湖的丝绢,又占湖州丝绢的大多数。“数百万度支经费咸取给焉,而在大半出自丝绢,丝绢以湖郡为最,而湖郡又以菱湖为最。然则菱湖所重岂不重哉!”。

综上,可见菱湖古镇,在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地位,非同一般。

菱湖撤区为镇,湖州人后不后悔?再看菱湖镇志,令人扼腕

菱湖志记载的上乘寺图

菱湖撤区为镇,湖州人后不后悔?再看菱湖镇志,令人扼腕

俞樾手迹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俞曲园纪念馆,坐落于杭州市孤山南麓,西泠桥南侧,原为晚清名重一时的朴学大师俞樾故居,俗称俞楼,素有“西湖第一楼”美誉。它依山傍湖,间以修廊短篱,四时花木杂莳其中,以其所蕴含的诚挚动人的师生情谊和浓郁的文化蕴味而显得格外耐人品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