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我們常說,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不同,這裡的“地方”所指的可以是南方和北方,亦可以是海內外,因為這句老生常談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適用的範圍還可以更廣,就拿我們的主食大米來說好了。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水稻養育了我們,從小到大南方人最常見的主食便為大米,在我們的印象中,北方人是不愛吃大米,但別忘了東北大米的口碑可非常的好,肥沃的黑土培育出來的東北大米的確在口感和質地上更好。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然而,我們“引以為傲”的東北大米,在煮熟之後呈現的賣相卻難說最好,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大米來自印度,論賣相的話,我們的大米的確輸了,輸在了其顆粒呈現的那種狀態上,簡單來說就是印度大米煮熟後的樣子很“奇特”。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一般來說,我們煮熟的大米呈現的是團狀的,即便加的水再少,煮得再幹也沒辦法讓其變成鬆散的形狀,但印度人煮的米飯卻可以輕鬆做到,這是因為他們煮飯的方式比較“厲害”嗎?實則不然,問題在於他們大米更具“實力”!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印度香米,你可能也聽過這種源自印度背部的特色大米,用它煮的米飯呈現的米粒非常的鬆散,而且其還有一種獨特的堅果香味,煮熟之後更是濃郁;口感上印度香米質地的確是偏硬的,但卻很容易消化。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當然了,這種米的出現也讓印度人在吃飯的時候跟我們不大一樣,如果說中國人吃飯習慣用筷子是非常了不起的,那麼印度人用手抓飯則顯得非常的有意思,畢竟這在我們印象中,小孩子或許才會這麼做吧?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印度手抓飯可以說是他們在美食領域中極具“實力”地體現,即便在歐洲那些不習慣用筷子且喜歡用手拿食物的地區,也很難見到徒手抓麵條和乾飯的吧?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故而,還真的非常佩服他們在吃米飯這件事下足的功夫,不過回到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之上,印度的大米和他們的手抓飯可能看起來很香,但不一定適合我們。

印度煮的大米,為什麼看起來比我們有賣相?沒辦法,“實力”逼的

我們中國的大米也有自己的特色,至少它是最適合我們的,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合適與否,在美食的世界中,這話或許也適用吧?【免責聲明: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