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葑門,蘇州人為什麼要叫「fu」門?

外地人到蘇州旅遊,想看蘇州的紛紜歷史,有蘇東坡說的“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要看蘇州的當下市井,則有一句流傳頗廣的“不到葑門橫街,就不懂蘇州人的生活”。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葑門橫街,是老蘇州人生活的“註腳”。如果你問老蘇州:“葑(fēng)門怎麼走?”有人會鬧不明白,蘇州哪有這個地方;但也有人會告訴你:“那該叫fu門”並指點一番。

心存感激的同時,你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是葑(fēng)門為什麼會讀成(fu)門呢?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

葑門:來歷不明的後來者

與蘇州的其他城門相比,葑門是後來者,而且來歷也有些不明不白。2500多年前,蘇州城的總設計師伍子胥按照統一規劃開設了盤門、婁門、蛇門等城門,按照地理方位,吳城東南應該有一個門,可伍子胥偏偏不開,還說了一番理由:“絕越也”,即不給越國可乘之機。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有意思的是,伍子胥應該也想不到,自己打死也不想開的城門,竟是靠他死後的浪濤沖決開的。

在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前,他叫人將自己的眼睛掛在蘇州城東,以便親眼目睹吳國滅亡的一天。後來越國真的打來了,由於蘇州城牆太堅固,久攻不下,結果伍子胥託夢指點,從東南方向突破,於是越軍調轉槍頭,一舉攻破,而這個城牆上破開的口子也就成了日後的葑門。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葑門水城門/圖片攝於50年代(蘇州地情)

━━━━━

䱐遊吳都,得名“䱐門”

據說,當年狂濤衝盪開城門時,江海中的大魚隨波捲進城牆的缺口,最引人注意的是吳地從未出現過的鱄、䱐,即江豚,環遊於葑門附近,其體型碩大,騰躍於水面上,形成蘇城一景。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這本是生活在熱帶和溫帶的江豚,竟遨遊到吳都來了,不管是越國人,還是吳國人都覺得很稀奇。一時間“䱐門”一詞不脛而走,經世世代代的蘇州人口口相傳。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葑門外覓渡橋/蘇州地方誌

䱐,音(fu),怎麼就變成了“葑”呢?有學者發現,吳興有封、禺兩山,遠遠地朝著葑門,因山得名,叫做“封門”。有人說“封門”不吉利,於是加了草字頭,

把“葑”讀如“fu”,諧音“富”,就是說是富裕之門。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葑門圖解/網絡

━━━━━

因盛產茭白而得名“葑門”

關於葑門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說法。古時,蘇州東南面的城門外,澤國一片,水田無垠,蘇州水田的最美處在城東,土壤肥沃,水流暢通,適宜種植稻穀和水生作物,曰

“葑田”。通向城門的一條清溪,兩旁遍植葑草,故曰“葑溪”。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1926年從東吳大學操場眺望葑門/蘇州地方誌

葑,為一種水生植物,茭白的根部,也被稱作“雕胡”,但歷史上叫得最響的名稱是“菰”,曾經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主糧。西晉時,吳人張翰在京城洛陽擔任高官,因託詞思念家鄉菰菜、蓴羹和鱸魚,棄官回鄉。“蓴鱸之思”經歷代的文人傳頌而成了舉國皆知的典故。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可見,以“葑”命名城門也是恰如其分的。這既是對周邊環境的寫實,同時也兼顧歷史文化。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

“葑”字註定了這裡的煙火氣

葑門,地處幾路水道的彙集之處,舊時,順吳淞江而來的江船、海船,入不了內河的都在“䱐門”泊岸,漸漸地這裡成了商賈集散地,最終形成一個永久性的附郭——“䱐門橫街”。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葑門橫街,80年代/蘇州地方誌

江、海、湖、河各類鮮貨紛紛湧入,所以橫街的魚市特別有名。鮮活的魚腥蝦蟹,從這裡販賣到千家萬戶,讓人們感受到自己所居住的果然是一座不愁魚吃的東方水城。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BOOK/陶源 攝

城門外黃天蕩以及往東往南的廣大區域均為湖塘和水田,盛產茨菰、荸薺、藕、菱、芡實、水芹和茭白七種水菜,水生蔬菜的深加工也在此進行,葑門橫街歷來是蘇州最大的水生蔬菜集散地,此時,用草字頭的“葑門”才是最恰當的。

关于葑门,苏州人为什么要叫「fu」门?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BOOK

如今,葑門城樓已被拆除,但“葑門”作為地名概念,還仍廣泛運用在蘇城的地名標識中,更為重要的是,“葑”字更是蘇州人心中豐饒物產和雅緻文化的象徵。

*部分圖文資料來自姑蘇晚報、蘇迷圖書館、姑蘇好時光、中國國家地理BOOK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看見蘇州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