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题记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1918年夏天,靖国军首领郭坚在羌白镇被陕西督军陈树藩包围,整整57天,最后趁一个雨夜突围。

坊间流传着一个关于羌白突围的美丽传说:杨氏玉梅,二十二岁,巧言用计,救兵马十万有余。据说这是党晴梵写的。细节是临突围前,郭坚问计于他平时非常器重的三姨太“洛东女侠”杨玉梅,杨建议用声东击西之计,挑选病马弱马,上扎草人,手提灯笼,由少数人驱赶马匹从东门突围,大部队从西门拼命杀出,郭坚采纳了玉梅的建议,终于突围成功。

故事颇富传奇色彩,演绎了又一个英雄美人的浪漫神话,丰富的想象力给人展开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和平年代的人们为之倾倒,为之痴迷,为之感叹不已。

那么,当年郭坚在羌白以至突围,都有些什么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先听事件的亲历者,靖国军副司令耿直的弟弟耿庄怎样解析。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陕西文史资料》有一篇文章,题目是:郭坚率部潜袭大荔与羌白突围。作者耿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详细的叙述了当年羌白突围的经过。

1918年正二月间,靖国军发动会攻西安的战斗未能得手,郭坚、高峻两部遂退守渭河北岸的交口一带。鉴于人多地狭,郭坚决定向东发展,于是来到大荔。利用自己队伍中的大荔人熟悉地形的缘故,黑夜偷袭大荔,欲取而代之。

当时守城的是王飞虎,王就是关中有名刀客严飞龙的拜把兄弟。严飞龙当年阻击陕甘都督升允,喋血礼泉城头。王飞虎掌握了兵权。被陈树藩收编后,就在大荔为陈树藩守卫秦东门户。

郭坚潜袭大荔失利,于是退居县西重镇羌白。

陈树藩闻知郭坚围攻大荔,即调集张飞生、陈健,陈世玉、李天佐、严雨亭(白蛉子)、姜宏模等部五六千人,来围攻羌白。

郭的部队有王步云、王仕云(宽儿老四,僧儿老五)刘福田(华阴老六)李夺(唐儿李奓)王珏,耿庄等部一千五百多人。力量对比悬殊。

来围攻的部队知道郭部勇猛,不敢打近战,只是远远的围着,只有张飞生的部队在西门挖地道欲行爆破,所挖地道接近了城墙,造成了很大威胁。鉴于这种情况,郭部便派出夜袭队,不时对围兵进行骚扰,抢夺枪支弹药。后来,郭又发出了求援信,靖国军曹世英部杨虎城,胡景翼部李虎丞、高峰五,还有郭部的第一梯队张铎都来增援,包围圈外又多了一层包围圈,在此情况下,陈树藩的部队也不敢贸然行动。总之,羌白之围,没有大规模的进攻,但大大小小的战斗不时发生。两军就这样相持着。

到了七月间,羌白城里,军心动摇。先是华阴老六和宽儿老四对守城失去了信心,俩人私下里决定偷偷撤出羌白。耿庄知道后,就告诉郭坚,郭坚遂和耿庄来找他们俩,他俩也不隐瞒,和盘托出计划。郭坚听后,就叫来了其他将领商量,决定第二天晚上悄悄突围。

羌白没有南门,西南角却有一个洞,他们派人悄悄挖开,作为退路。

到了晚上,李奓、马凌甫,宽儿老四,华阴老六还有伤兵、家属一干人马悄悄出了东门,向东疾驰,终于冲出了包围圈,从杨村渡口过了渭河。郭坚耿庄则带领一队人马,从南城墙洞中悄悄撤出。刚出去,就遇到阻击,这时,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谁也看不见谁,队伍大乱。到天明时,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来到了蒲城县的党睦,在这儿集结。后来就去了西府。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作为参与者,耿庄的回忆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由于时间久远,可能有误差)由此看来,分两批突围所说不虚。而伤兵、家属均由东门逃出,杨玉梅当在其中。由此产生了坊间流传的故事。至于说挑病马,打灯笼,这当是人们的想象了。

东门突围,因种种猜测,给事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杨玉梅的形象随之被幻化。但关于她的资料少之又少,因而她本人和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从历史遗存的蛛丝马迹中还原出“洛东女侠”的本色来。

让我们从郭坚凤翔驻兵谈起。

羌白突围后,郭坚移兵凤翔驻军,开始了一系列的整顿改革,创立右辅中学,创办《捷音日报》,除宣传军事外,还宣传革命思想,矫正社会观念。成立农会,成立天足会,废除缠足陋习,提倡男女平等。虽有如此行动,但他散漫的军纪还是给凤翔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后来陕局既定,但国内风诡云谲。北京城头,王旗几易。何去何从,郭坚几难把握。心中焦虑,可想而知。

民国九年(1920)正月十六的晚上,杨玉梅突然喝鸦片自杀。郭坚悲痛不已,在东湖为爱妾建造坟墓,亲自撰写墓碑挽联,由党晴梵代拟墓志铭,并为她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葬礼。以此来安慰她的亡魂,弥补自己的愧疚。

杨玉梅为什么自杀?众说纷纭,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刘镇华拉拢郭坚,郭坚举棋不定,心情烦躁,玉梅反对归刘,意见分歧,遭到郭坚训斥,因而自杀。二说杨和某军人调笑,遭郭训斥,挨了耳光,因而自杀。

到底是什么原因致杨自杀?透过层层迷雾,或能找出一些端倪来。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那么,杨玉梅是哪里人?都有些什么故事?《凤翔县志》里有党晴梵代拟的墓志铭,大略说清了她的身世及基本情况。原文是这样写的:

姬人杨素贞,名玉梅,别号“洛东女侠”,朝坂人也。父汝霖公商于泾阳,遂家焉......

这一段,从中知道了她是同州朝邑人,父亲杨汝霖,在泾阳经商,就把家搬到了这里。

再看下一段:

姬少即慧,双目炯炯若电,长而敦诗说礼,绰约风流。年十六归余时,帝制议起,予以义愤谋复共和,号召豪杰,举兵渭北。姬屏弃簪珥,做男子装从,著蛮靴策骏马,日夜周旋于枪林弹雨之中。夜则秉烛谈兵咸中肯綮,尤能以忠义勖士卒。转战延榆,无不与冰天雪地者......以一女子,作如斯生活,始信木兰贞德,掷梭投军,非虚语也......陕局既定,余领警备部曲皆草莽之豪,行为时越常轨,予以峻法绳之。姬每暗助金钱,或援药物,俾余能恩威并施者,皆姬之力........七年之役亦役无不随,其艰辛处,较昔尤甚.....

这段文里,一个年轻美丽,英姿飒爽的的少女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她十六岁嫁给郭坚(1915),郭坚当时聚兵渭北,转战延榆,冰天雪地,戎马倥偬,玉梅屏弃簪珥,着男装,策骏马,日夜周旋于枪林弹雨之中。其英迈之气,倜傥之风呼之欲出。

陕局既定,但由于郭坚的部下大都出身草莽,行为乖张,郭常常“以峻法绳之”,而玉梅则“暗济金钱,或援药物”安慰他们。《铭》说,郭坚治军能恩威并施,很大程度上“皆姬之力”,可见杨玉梅除木兰气概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治军韬略。她不畏苦,性豪爽,秉忠义,知进退,悯下属。诚如所言,“洛东女侠”的名号对于她实在是实至名归。

但不幸的是,她终究自杀,难逃厄运。是她自身的缺陷所致吗?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回头再看羌白之战。

《铭》明确指出,“七年之役亦役无不相随。”

说明民国七年在羌白驻军,杨玉梅就在军中。可事实是,郭坚无视她的存在,竟抢占民女,另觅新欢。以致闹出人命,逼死梁松针。(见《黎总统题词羌白女》一文)还不收手,又娶了李二珊。他喜迎新人之夜,杨玉梅当作何感想?

爱情从来都是自私的。无论女人有多么大的度量,都不会欢迎容忍丈夫去爱别人。除非她不爱这个男人。

但在爱情问题上她没有发言权,她只是枭雄手中的一只小猫,玩物。她只有沉默,认可命运。

移兵凤翔后,郭坚安稳了下来,自然会把家小接过来,他老家有阴夫人操持,李二珊随军当是名正言顺势在必行的。有文章称,郭坚被冯玉祥诱杀时,临走前一天,妻子怀孕五个月,忽然无缘无故小产,血光之灾被大家认为是不祥之兆,劝他别去,他不听,终于送命。

这说明,除了杨玉梅,他军中还是有女人的。应该就有李二珊。

生产队时,羌白附近的南德村有一位马老汉,经常津津乐道他在凤翔郭坚部队当兵,只因他是羌白人,和二珊是乡党,遂被郭委以重任,专管内眷后勤。于是大家戏称马老汉为“老太爷”。

几十年后,为他持家抚子的女人就是大夫人和二夫人李二珊。由此可见,郭对李二珊的情感非同一般,以至于她要用青春年华,用自己的一生去报答。

杨玉梅感觉到了,女人最为敏感的就是爱情别移,其他家国之事,口角之争一般都不足以让她放弃生命。这当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有这么两个以死相托以生相托的痴情女子的爱情,郭大侠当死而无憾了。

《铭》后面这样写道:

讵当初秋,二竖(疾病)纠缠,刀圭(药物)早施,幸未香消。迩(近)以国步艰难,和局稽迟,予五内具焚,时做牢骚。姬每规劝,而予之愁绪如故。天乎何意竟以尸谏也...

从何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初秋,玉梅就病了,可见玉梅之病久矣。而自己因时局问题经常发火,玉梅每每规劝,但夫君暴躁,玉梅无法排解,愤而自杀。

《铭》接着说:弥留之际,哽咽谓余曰:何以愁怀万种,如茧自缚,致君以国家关系之身有妾而不能排解,是妾启将以死谢君.....

玉梅自愧再不能为夫君分担忧愁了。潜台词应是,恩爱已逝,往昔不再,只有一死谢君,尘世上已经别无牵挂了。

党晴梵不愧是辞赋高手,郭坚挚友,铭文言辞切切,悲泪如涌,似乎能听到玉梅的呜咽:唯有求者,留此躯壳,葬于东湖之畔,他日风清月明时,一缕幽魂,得遨游于风池杨柳间,唱秋愤之诗,做一消散鬼可耳......

再看《铭》文中郭坚的回应:

嗟夫!数年以来,端人相亚①,相继不禄,予以中年,伤于哀乐,良朋名将,既不我与,此一爱姬,犹复靳人②。瞻彼茫茫,几疑匪天?元相悼亡之句,何堪再咏?茂陵落叶之曲,岂足喻其凄惨也.....

作者接着叙述:

姬人生于光绪乙亥年三月初八日子时,殁于民国九年一月十七日巳时,得年二十有二,

卜葬于凤翔东湖......

铭曰:杜宇啼绝,梅落玉折,听邻家笛,双鬓都雪,天上人间,悔容易别,他年东湖湖畔,宁有碧血?或生为海棠,或化为蝴蝶,一缕幽魂,终古不灭......嫡子郭奇纳石,中华民国九年一月。

由铭文可以看出,郭坚的悲哀是不容怀疑的,毕竟这是他爱过的人,他把满腹的悲伤融进了为她安排后事里,筑墓立碑,遍请亲朋。

他亲自写了挽联:

凌虚台上悲埋玉,喜雨堂前怨落梅。

横批:杨花飞去

党晴梵写了挽联云:

今日一樽遥奠问阿嫂因何沉香为何堕玉?

他年六花纷飞痛大哥有处踏雪无处寻梅。

白幡飘飞,哀乐阵阵,曾经英姿飒爽的“洛东女侠”永远的躺下了,有谁能知道她心中的悲痛呢?

据说筑墓期间砖块被盗,看管的人随口说了句,可能是叫花子偷了。郭坚大开杀戒,到处扑杀乞丐,大约杀了六七十人。在凤翔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一年后,1921年六月,郭坚被冯玉祥诱杀。头颅被挂在高杆上示众,是他的家人和部下,冒死偷回,葬在了蒲城老家的田野上。

乡党党晴梵又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曰:

.......何意事成罗织,变起仓皇?长安一去,征人不复,玉帛俯伏祸机,流血傍于酒宴。断王琳之首,犹识生颜;化望帝之魂,难忘遗恨!

嗟乎,叔季之情,翻云覆雨;古今目论,胜败是非。.....彼屠户余孽,道也肖孙,卷土重来,专图报复,公以诚涉世,以理规人,竟坠蛛螯,铸成铁错........无情铁,无情血,沧海横流天柱折,盗憎主人,狼伏困阒。此恨悠悠何时雪......

党晴梵化诗句为投枪,为匕首,刺向敌方,那词章铿锵若铁,刀戈齐鸣,沉郁悲壮,泪血合流,足见郭坚之死带给他的弟兄与部下多大的震撼与痛心。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败走麦城,无头的他骑赤兔驰骋天地间,悲愤高喊“还我头来”。遇高僧问曰:五关六将,颜良、文丑之头向谁索去?关公幡然醒悟,后被点化成佛。

郭大侠,那丧于你手下的多少冤魂,凤翔七十乞丐等等等等,向谁索命去?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一代枭雄终于躺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昔日的纵横驰骋,南征北战都成往事,飘散在了风里。家中冷冷静静,门前车马隐迹。只有两个夫人相依为命,艰难的抚养养子,大夫人姓阴,小夫人姓李,她就是羌白女儿李二珊,年龄二十岁。

正当青春的李二珊从此青灯孤守,任劳任怨,把全部的心血都给了儿子,几十年孤苦冷清的光阴缓缓流过。儿子大了,淳厚朴实,性格开朗。他经常来往于郭家村与羌白镇之间走外婆家,与羌白街坊邻居混得很熟。有时候就送母亲来熬(住)娘家。人们经常会看到,李家门前,坐着一位布衣老媪,她白发萧萧,眉目间沉静刚毅,眼光冷若深潭,那非同寻常的气质,依然那么高贵,那么从容,那么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郭坚的指挥刀最后落在羌白镇她娘家侄儿手中。侄儿仰慕姑父的英雄气概,为姑妈要了那把指挥刀收藏。可惜的是,三年困难时期,揭不开锅,侄儿竟把它卖给了北潘驿戏班,换了粮食。

北潘驿戏班早散了,指挥刀也不知落到了哪里。

郭坚与两个同州女人的故事结束了,它带给人们无限的叹息,因赋诗曰:

咏朝坂女儿杨玉梅:

美艳惊人出秦东,枪林弹雨伴夫行,

豪杰纵使轻颜色,悲歌一阕低凤城。

咏羌白女儿李二珊:

出身宦门品自高,漂泊江湖伴雄枭。

终成桑间罗敷女,孤雁秋风一梦遥。

注:①端人,靖国军副司令耿直的字。相亚,尚不知何人。

②靳,吝惜。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杨玉梅与关中怪杰郭坚(乱世恩仇) ——羌白故事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