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赵邦诏,乾隆朝二品武将的传说与真实

前言:“ 赵邦诏,这位从汝州走出去的清乾隆朝二品大将军,曾征战安南(今越南)、平暴台湾,一生戎马倥偬,充满传奇。他是一位民族英雄,是汝州文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显赫人物,堪为骄傲。然学术界和汝州官方,对他略无关注和研究,致其仅流于民间传说。解放后,他的陵园遭到一毁再毁,目前,又被房地产商圈定,不久或将被一无孑遗地毁掉。因呼吁社会关注,呼吁政府亟切保护。”

----汝州杨占营识

赵邦诏,乾隆朝二品武将的传说与真实


赵邦诏,这一位从汝州走出去的清乾隆朝二品大将军,其事迹深入而长远,广泛传播于汝州大地。然由于书缺有间,《清史稿》不载其传,当前学界、史界也没有触及,导致民间记忆混乱,或谓其名曰“赵帮赵”“赵邦兆”,或称其职务为“皇城九门提督”“军民提督”,讹谬随处且杂以迷信传说,难辨是非。

在清代,赵邦诏不仅官居二品,地位显赫,而且还参与了诸如进剿安南(今越南)、平暴台湾等重大历史事件。因而开辟对赵邦诏的研究,意义重大。一可弥补国家历史之缺,二可用于旅游开发暨厚重地方文事,三可对鲁山、汝州两地赵氏编制家族历史提供极大帮助。

笔者谫陋,困于学力和占有资料的不足,不敢言讨论,惟就采访所得民间传说及仅检史料进行胪列,或可用为方家赵邦诏研究之嚆矢。


一、皇城九门提督“赵帮赵”

清朝隆盛时期,汝河北河沿张寨村,出了个全国闻名的大人物头——皇城九门提督赵帮赵。

赵帮赵原名叫赵儿子,家住汝州西张寨村南寨的崖子上。由于父亲死得早,家里穷,孤儿寡母的,全靠老婆娘纺花织布度日月。赵儿子从小就食量大 ,经常吃了饭,还眼巴巴地瞅着饭锅,瞅的老娘直掉泪。但由于,纺花织布所得有限,又没有一分土地,种庄稼帮补,只好去地里剜点野菜,顿顿多添水,少下米,做一大锅野菜糊糊,尽量让儿子多喝点稀汤。赵儿子从小就不挑食,只要能吃,不苦,能耐饥的,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沙里爬的,见啥吃啥。穷孩子的肚肠功能好,从没有得过头疼脑热。

赵儿子长到十二岁时,食量已是大得惊人,一顿能喝完一老成锅饭。一天,姑姑走娘家。这时的姑姑家土里刨食能过活上来,见侄儿长得牛高马大一表人才,想送侄儿一点东西表表心意,就向侄儿道:"你想要点啥?姑姑尽量达到你的满意。"赵儿子看看娘不在身边,悄悄说:"姑,我啥也不要,只想好好的吃一顿饱饭。"

姑姑临走时说:“嫂子,我想让孩子送送我。”老婆娘拉儿子到一边交待说:“孩子,咱穷是穷,但不能爱小,姑家的东西再稀罕也别摸,别叫姑父家小看咱。”

赵儿子到了姑家,姑家家大业大人口多,做活吃饭都有规矩。儿子入乡随俗,见人家放碗就说吃饱了,其实肚子里还闹饥荒。姑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夜晚和老汉说起侄儿的最大愿望——好好地吃一顿饱饭的事。姑父说:“这有啥难的,明日你别下地,在家多做点馍饭,撑住他让他吃个够。”

第二天,姑姑在家和面烙油馍,她烙了一个又一个,烙了一大摞,又做了一锅面叶儿汤,把馍汤往屋里一端,说:“我今日还还你的心愿。”赵儿子看看喷香的馍饭,面红耳赤地干搓手不敢动。姑姑看他不好意思,“吞儿”声笑了,把儿子拉到桌前,关上屋门,坐到院里青石板上,"哧楞哧楞"纳鞋底。约摸吸两袋烟功夫,姑姑怕侄儿还在忸怩不敢吃,就悄悄地溜墙根趴在窗台边,用手指沾唾沫湿透窗纸往里一望,吓得"娘呀!"一声,出溜到墙角了。屋里哪有侄儿在,只见一只白额老虎风扫残云地舔吃馍饭。姑姑当是眼看离了,揉揉眼再看看,还是一只老虎。姑姑暗想:"怪不得侄儿饭量那么大,原来是白虎星下凡,现在受磨难,将来必定大福大贵。"

晌午,姑父下地回家,姑姑把他拉到一边,把所见所闻说了一遍,并提出把侄儿收养的请求。姑父说:"你想留就留下吧,说不定将来还跟着他享福哩!"

从此,赵儿子就留在姑家,见活就干,见饭就吃,他天生神力,又不惜力,吃饱饭一个人干活顶几个棒劳力。十五岁那年土匪打开寨杀进村里,他一个人抓一条碗口粗的木棒冲进土匪堆里如入无人之境,抡开棒,挨着伤,碰上亡,打得土匪呼爹叫娘仓皇逃跑。这年朝廷征兵西疆平叛,赵儿子投军屡立战功,由兵蛋子熬成将军,乾隆皇帝调他到北京城当上了九门提督。

当上九门提督的赵儿子还是用小名,一介武夫要什么官号,名字起的再好也挡不住刀剑,耐不得饥渴。他不在意,皇上在意了。堂堂的皇城九门提督,让人"儿子儿子"的叫着多不雅观?一日散朝时,乾隆留下赵儿子说:"爱卿,你姓赵,朕姓赵,干脆赐你个名字叫赵帮赵吧!"于是,赵帮赵这个名字便被人唤开了。

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乾隆本姓爱新觉罗呀,啥时改姓赵了?这里边有个缘故,乾隆登基时清兵入关七八十年了,他为了长久地统治华夏大地,提出满汉同化共一家的方略。他嫌满姓长汉人不好记,就想寻个汉字姓,拿起百家姓反复挑拣,看中赵字为首,朱砂笔一圈,于是他自称汉姓姓赵,这才有了以后说书唱戏的那几句戏词:保了康熙和雍正,接着又保赵乾隆。

这一年,秋雨连下俩月不住点,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河水暴涨,洪水泛滥,吞食村庄淹没土地,六百里急报一日数惊朝廷,就连北京城大街小巷都是积满流不出去的雨水。一时间乾隆朝文武百官抢险救灾,赈济灾民,忙得马不下鞍衣不解体,焦头烂额。

这日,乾隆私访民情拐到提督衙门,见赵帮赵满身泥水在衙门来回踱步,一脸愁眉不展,连皇上进衙也没觉察。乾隆问:"赵爱卿,何事忧愁?"赵帮赵忙请安后道:"不瞒万岁,京城内已无险情,闲下来想起老娘,俺张寨坐落汝河崖子上,崖下就是汝河,滔滔河水汹涌冲刷,高处雨淋土落,如果崖子坍塌,我老娘和全村人……"乾隆道:"不是朕埋怨,早让你把老母接来京城享福,你推三却四迟迟不动,才有今日之忧。"

赵帮赵道:"禀万岁,家母说尽忠不能尽孝,忠孝不能两全,为不影响俺在京的政务,执意在老家不来呀!"乾隆闻言大为感动,沉吟一会道:"朕封你小张寨'铜底铁帮'永无险情。"赵帮赵要的就是这句话,慌忙跪下谢主隆恩。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不管发再大的洪水,小张寨的崖子从没坍塌过。

(见彭中彦、常文理主编之《汝州民间故事选萃》,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26年6月第1版。文章原名:《赵帮赵和“铜底铁帮”小张寨》。讲述者:朱文立,60岁。整理者:程鑫会)

 二、鬼打城的传说

在昔,汝州庙下镇杜庄自然村南临汝河北岸上,有两处宏大的建筑,一处在今庙梨公路(庙下至梨园矿务局)公路桥北头东侧,分别有火神庙和河神庙两座庙院,远近闻名,香火十分旺盛;

一处在今庙梨公路公路桥北头西侧,有一座神秘的“鬼打城”。传说,清代乾隆朝,温泉镇张寨村出了个大人物,名叫“赵帮赵”系乾隆皇帝亲自赐名,官居宰相。

“赵宰相”是个孝子,富贵不忘母亲,遂找堪舆家四下踏勘风水,选中了汝河岸边且地势高亮的区处,准备为母亲建造一座城,让她老人家居住享福。闻听“宰相爷”要在此处建宅,土地老儿感到十分荣耀,与手下小鬼商量,决定利用三天时间,为“宰相爷”建造一座城。

然有一小鬼不服,言自己能在一夜间就建成。土地老儿顷刻允诺。孰知此小鬼着实能量不小,第二天,人们果真见到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堡,矗立于风光旖旎的汝河岸边。

是城,不仅有华丽的建筑,周围有城墙、城壕环绕,而且还利用城内的“三道岭”,修建了三条可供车马穿梭的“跑马道”。

据杜庄村及附近的老人们说,“鬼打城”的城墙及城内所有的房基,都是用铁汁子灌注的,非常坚固。关于这座城究竟毁于何时,什么原因?今人已无能道其详者,或谓系清末汝河发大水时被冲毁。

“鬼打城”所占之地在解放后归杨庄村委所有,彼时城墙房屋遗址尚有部分存留,至1970年农业学大寨时,方彻底毁坏于无迹(据庙下镇杨庄村支部委员鲁光现叙述整理)


三、“清大将军赵邦诏”

赵邦诏(1715-1767),本名宏榜,乾隆赐名邦诏。乾隆二十二年武进士。年少习武,臂(膂)力奇大,饭量惊人。据传一日可食三升米,故而方圆村民,一家添丁亲朋好友挽着三升米蓝相贺,沿习至今。 根据清高宗实录:163,505,453,1500卷,赵邦诏曾担任过:四川松潘镇副将,广东右翼镇总兵,福建提督,御前侍卫,护军统领,前锋统领,步军统领等职。

提督尊称军门,为一省或数省高级武官。官衔为从一品正二品,那时,全国只有十五个提督。提督比总督略小,比巡抚稍大,因此三者并称封疆大史。步军统领全称为:提督九门五营巡捕统领,实为清皇室禁军统领。火申制造假币,提督邦诏随帝亲查被困,邦诏施计,救帝出火府,尔后将假币剿毁之。

台湾高山族发生暴乱,乾隆派广东右翼镇总兵赵邦诏率军平定,这事台湾史料也有明确记载. 在邦诏显赫期间,他的至亲也接连诰封:其父瑄:武义大夫,其伯瑛:武显大夫,其哥邦俊:武义大夫,其妻张氏:一品诰命夫人,族弟邦恒:奉政大夫等。

这些官衔与政绩似乎有点不对称,那赵邦诏究竟是怎么死的呢?让历史回转到1765年······

乾隆三十年,缅匪入侵云南,云贵总督刘藻三路围剿失利。乾隆严旨诉责,刘藻畏惧自杀。乾隆三十一年,乾隆调大学士。陕甘总督杨应琚接任云贵总督。九门提督赵邦诏,云南提督李时升为副将军,二征缅甸。待失地渐次收复后,缅甸境内土司纷纷归附大清,杨应琚奏明乾隆,乾隆帝默许了他的开疆扩土计划。

当时缅甸正对泰国用兵,看战事危机,急忙抽调精兵反扑,中缅几经交战,清军不支,战火逐步移向国内。 乾隆查阅地图,发现杨应琚上奏的大捷全在国内,随派侍卫博恒之子傅灵安前线视察,查得结果惨败。乾隆盛怒之下将李时升斩杀于北京,赐杨应琚一死。 邦诏战时身染瘴疫,失利后回归故里。

乾隆召他进京,他称病重不能奔波,这恰恰违背了乾隆的意愿,给乾隆一个违旨抗命的接口,邦诏最终也难逃被赐死的命运。 乾隆三十三年至乾隆三十四年,乾隆先后调派悍将明瑞,傅恒南征缅甸。结果是明瑞兵败被困自杀,傅恒仅赢得勉强议和之结局,战后回京忧惧而死。

直到乾隆五十三年,缅甸国王派使臣朝贡大清。这或多或少给乾隆挽回了点颜面。龙悦之余,翻阅前案奏折,感悟对邦诏等赐死不妥,逐下旨平反。在邦诏原提督的官衔上添加三级,尊称军民提督,并赐以金头厚葬,故邦诏出殡时依次抬出九副灵柩,成了百年不解之谜。乾隆曾下旨:无论文武百官,途经邦诏故里,须敬拜之后才能启程。这算是给将军维护国土的最终肯定吧。(汝州温泉镇张寨村赵氏二十世赵留现述)

 

四、文学作品中的赵邦诏

进士坟在崆垌山下,距镇子四五里路程。坟冢占地近二百亩,后人年年添土,已经形成一座坟山。里面埋葬着一位前清时期的九门提督,是个武进士。武进士是上天为假帝王出世安排的开国重臣,只可惜假帝王终究未能出示,重臣最后也只能成为武进士。

老人们说,这里原本是要出一个真龙天子的,文武大臣包括娘娘都在这方圆百里内诞生,所以就先出了一位阴阳先生。先生为别人看了一辈子茔地,最终目标是为自己选一处龙穴。临终之前,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吩咐说等他咽了气,用一领苇席卷着,一根麻绳绑起,抬着直奔崆峒山去,走到哪里麻绳断了,你们扭头就跑,万万不可回头张望,切记切记。说完,先生撒手西去。 三个儿子痛哭一场,着手准备爹爹后事。开始也想按爹爹的遗愿从简而办,但三个儿子不知道先生内心隐藏的秘密,总觉得一根麻绳就把爹爹打发了,会引来乡亲们耻笑,说娃子们不孝顺,往后咋在镇里为人。于是哥儿仨就达成了共识,决定为爹爹打造一副棺木,用温汤圣水洗净了身体,穿上崭新的寿衣,又请来一班唢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一路吹吹打打,抬起棺椁向崆峒山走去。

行至崆峒山前,突然棺椁重如泰山,累得抬重的人们气喘吁吁,满头直冒热汗。实在坚持不住,只好放下棺椁休息。岂料棺椁刚一着地,陡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雷鸣电闪,天崩地裂,吓得人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呆风停石住,跑出二三里开外的人们回头望去,看见落棺的地方平地起了个土骨堆,像是一座小山。人们惊魂未定,毛骨悚然。真龙天子就这样被断送了天机,到底未能出世。

这时候,为保真龙天子打天下的武进士降生人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承担着上天重任的小孩儿刚一落地就会说话,喊叫着要饭吃。这以后,他就天天叫饥,一家人的饭,全让他吃了,还是喊着不饱。

十二岁那年,他背上一块礼肉去舅舅家拜年,舅母知道他饭量大,就准备下一大竹篮蒸馍,又熬了一大锅粉条菜,让他一个人坐在小屋里吃。舅舅和舅母在窗户外面偷看,想知道外甥究竟是怎么个吃法。这一看不要紧,夫妇俩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们分明看见,小桌旁蹲着的是一只小老虎,张开血瓢大嘴,不一会儿就把馍和菜全吃光了。

舅舅又掂来一桶米汤,外甥毫不推让,一口气就全部喝进肚里。舅母问他吃饱没有?外甥说,不是老饱,但也饿不死了。往后,舅舅经常要给姐姐家送些粮食,生怕饿坏了饭量惊人的小外甥。随住年龄增长,外甥练就一身好武艺,参加京城会试,校场比武三天,就看出了粮饭没白糟蹋,被点为头名武进士,把官做到九门提督。武进士死后,在家乡选下茔地,后代香火旺盛,坟院与日巍峨。

这些年,很难再看到有武进士的后裔们来为老祖宗上坟扫墓,进士坟里人迹罕至败落萧森。但是满坟院遮天蔽日的大树和齐腰深的蓬蒿,依然耀武扬威着武进士当年的阴魂,使人望而生畏。

有人看见,进士坟里经常有鬼怪出没,红鼻子,绿眼睛,脑袋像一个大菠萝,专吃爱闹人的小孩儿。于是,妇女们常拿进士坟吓唬小孩儿,“再哭,把你扔到进士坟喂老扒子。”镇子里人都忌讳进士坟,除非万般无奈,谁也不愿从此路过。

(摘录自申甲由短篇小说集《茵陈》。申甲由,汝州庙下镇人。现为河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党汝州支部书记。)


五、民间传奇“赵帮赵”

张寨赵邦兆是一只虎星,力大无比,饭量过人;从小常常叫饥;一家人的饭,总是不够他一个人吃······后来下武考场,连中三级,最后点中武进士,官拔九门提督。【评论】张砦“赵邦兆坟”,亦现存于世,很可能实有其人。

(摘自田萍遗人遗著《田萍丛书》之五《传奇杂录》。田萍遗人者,汝州庙下镇王明泉是也。《田萍丛书》是先生在1982年“已逾七十”时所完成的一部书稿。先生已作古。书稿见存于今汝州作家申甲由处。)

  


六、汝州籍九门提督与聚民渠的传说

汝州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汝河两岸,土地肥沃,在农耕社会,是汝州重点产粮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没有化肥、农药、优质种子、没有普及机械化和极其少量水浇地,一亩地,只能打一百多斤粮食,很多百姓,一年到头吃不到白面馍,解决不了温饱问题,遇到灾荒年份,就会引发饥荒、动乱。所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是历代政府头等大事!汝州文史记载,旱灾最多,水利建设在古代,是极其重要。汝州哪里有水浇地,哪里就是物阜民丰之地。今天,汝州哪个自然村人口在四千口以上,它形成都是有原因的,基本都具备水浇地、水打磨等农田灌溉条件,旱涝保收,能养人,能留住人。

汝河西高东低,东西落差二十多米,历代州官皆重视引汝灌溉,清乾隆中期,沿汝上下行粮之渠有十五道,如聚民渠、仁义渠、新泽渠等等,解放后,开通的有青年渠、跃进渠、幸福渠、丰收渠、陆珲灌渠等等。今天,宗伟给大家,讲述一个聚民渠与九门提督的传说故事、、、、、、

汝州城东南十五里的虎摇头,背山面水,物阜民丰,历来就是风水宝地,村西四队菜园地,村东南阳岗等,出土过许多夏商周时期,人类生息的铜器陶器,在汉代曾是成安国古都,(西汉元鼎五年,汉武帝诏封韩千秋之子韩延年,为成安候,置成安国)。唐宋盛世之时更是达官显要,安家置业颐养天年的首选之地。 明代正统叁年(公元1438年),知州沈公庭开通聚民渠,使虎摇头一带,旱涝皆庆有备,物阜民丰。聚民渠渠口位于今汝南戎堂西,止于后铺东归汝河,绵延十五于里。

大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汝州大旱,人相食,树叶每斤100钱,民不聊生。汝河北岸的仁义渠堰长,地主恶霸苏天玉,却把渠口挪在聚民渠口之上,使得聚民渠干枯断流,时任聚民渠堰长的马云翼,遂将仁义渠堰长苏天玉告至州府,那苏家财大气粗,仗势朝廷有人,官司打到北京亦难分输赢,聚民渠形势笈笈可危,马公云翼一筹莫展,无计可使,某日,家人偶然提起,马庄村武举祁令德乃您的亲戚,有学生在北京当大官,况切他家亦有三倾良田,此忙,他焉能不帮!马公蟠然省悟,急赴马庄对祁公晓以利害,祁令德慨然前往,去找他的学生,你道他的学生是何人?乾隆爷,殿前二品带刀恃卫,九门提都赵帮诏!是咱老汝州西温泉镇张寨村人!是咱汝州少有的大官!

祁公到北京,赵帮诏把老师接入府中,山珍海味招待尊师,师生饭毕寒喧,赵帮诏问祁公:饭菜如何?祁公答,都好,只是菜有点咸,赵帮诏大怒,命人要剁去厨子双手,祁公急劝,赵帮诏方息怒火,赵帮诏遂问老师何事进京,祁公言及聚民渠诉讼之事一一与赵提督道来!赵提督怒曰:此地主恶霸,为非作歹,霸截水利,危害一方,待我奏书一封,禀奏圣上,要他狗头!

四月初六,乾隆帝下旨:聚民渠乃行粮之渠,有口在先,仁义渠渠口,不得私自更改,聚民渠官司胜诉。马家为感谢祁公恩德,为聚民渠立下新规!无论何时,祁家可闸绝户头堰,浇地,永不反悔!

聚民渠至今还在,造福汝南虎头村一带百姓。 聚民渠造就了,虎头村是目前方圆三十里内,人口最多的自然村,虎头水浇地盛产优质水稻,曾是汝州闻名的鱼米之乡,洛南公路汝河渡口,大闺女说婆子首选地。虎头人曾视聚民渠为救命之渠!九门提督赵帮诏与济民渠的故事,在汝南一代广为流传,好多老人,至今耳熟能详!

虎头人为纪念聚民渠官司诉讼,特将每年四月初六日定为会期,年年如此,时至今日,已二百年余,每年都要大戏三天,热闹非凡。以前,堰长巡堰,要坐八抬大轿,锣鼓开道,武佐校尉,前呼后拥,武旗飘飘,甚是威风!清代民国至今,我马姓为汝州望族,聚民渠堰长,历代多有马姓担任。解放后,村大队,组织群众上堰时的往事情节,尤历历在目,记忆尤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修水利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今天的聚民古渠,已堤岸崩坏,淤积堵塞,希望政府领导,清淤畅渠,兴水惠民!使聚民古渠,既发挥农田灌溉效益又涵养水源改善环境,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汝州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民风民俗等,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离我们远去,久而久之,终难逃被世人遗忘的命运。或许,只有通过文字记录方式,才能还原属于我们汝州的,这点记忆了。(汝州虎头村 马宗伟 供文 18738917668)


有关史 料 记 载:
一、清道光 《直隶汝州全志》

《选举志·武科目(仕迹附)·进士》:“赵邦诏,乾隆丁丑科进士,恩赏蓝翎侍卫。历任广东左翼总兵,署广西柳州提督,调授山东登莱总兵,诰授武显将军。”

《选举志·封赠恩荣》:“赵应举,以曾孙邦诏山东登莱总兵,诰赠武显将军。”又,“赵生彩,以孙邦诏山东登莱总兵,诰赠武显将军。”又,“赵瑛,以子邦诏山东登莱总兵,诰赠武显将军。”又,“赵瑄,以嗣子邦诏山东登莱总兵,诰赠武显将军。”

二、《清实录》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夏。四月。○庚寅。上诣禹王庙、分水龙王庙行礼。○ 谕曰,李世杰奏:松潘镇总兵刘俸,旧伤举发,动履维艰,请解任调理等语。刘俸准其回籍调理。所有四川松潘镇总兵员缺。著穆克登阿调补。所遗员缺。著赵邦诏补授。(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千二百四 )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十二月。○己丑。上御乾清门听政。○谕曰:“富勒浑、雅德,前在闽浙总督任内,失察台湾吏治,营伍废弛及柴大纪骫法营私各款,是以拏交刑部治罪。昨朝审勾到时,念台湾远隔重洋,且富勒浑曾经饬查,未据该道等禀报,其未经参办尚有可原。业经从宽免勾,富勒浑、雅德,俱着加恩释放,令其家居闭门思过,自知感愧”。○两广总督孙士毅,奏报进剿安南贼匪情形。谕军机大臣等,此次官兵进剿,孙士毅分路前进,使贼无从掩袭后路。又豫派弁兵埋伏,歼毙生擒多贼。并砍竹扎筏,俾大兵直过寿昌江,余贼望风溃散。其沿途村庄人等跪迎道左,孙士毅不但不受其馈献,且赏给银牌,明白晓谕,夷众凛遵悦服。所办悉合机宜,军行伊始,即能多有斩获,贼匪定当破胆。事机顺利,从此长驱深入,直抵黎城。如阮惠等尚敢前来抵拒,即可就势生擒,解京办理。计此旨到日,将届封篆,距新岁不远,为迎祥集福之时。著将年例福字一个、荷包金银八宝一分,并油糖一匣、鹿尾三个、鹿肉野鸡一分、随报赏给,以示优眷。○壬寅。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谕军机大臣等:“前因进剿安南官兵打仗得胜,降旨普赏一月钱粮,并令孙士毅查明出力者加赏一月钱粮,以示鼓励。本日召见广东右翼镇总兵赵邦诏据奏:‘此次调派粤兵内,其自台湾剿贼回营,又复告请前赴安南者甚多’等语。该兵丁出征台湾,回营未久;一闻调兵进剿安南,不惮远涉、踊跃请行,甚属急公可嘉。着传谕孙士毅即查明前曾出师台湾兵丁、今复自请前走安南者,于原赏钱粮外,再加恩各赏一月钱粮”。((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一千三百十八。亦见《台湾文献丛刊》)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九月。○丁酉。谕曰:长麟自简任封疆以来,办事认真,著加恩兼太子少保衔,以示奖励。又谕:广东左翼镇总兵员缺紧要。著德敏调补。以资驾轻就熟。所遗山西大同镇总兵员缺。著恩特赫默调补。其所遗员缺。即著赵邦诏调补。(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六)


三、清宫档案——军机处档折件

1.富勒渾,閩浙總督,乾隆45年12月26日,奏請以撫標中軍參將趙邦詔陞補浙江台州協副將 。該部議奏。乾隆46年01月15日。

2.陈辉祖,闽浙总督,乾隆46年06月19日,奏请以赵邦诏委护总兵印务。

3.【题报】广东右翼镇总兵赵邦诏,调补左翼总兵官员缺。于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十六日前来接署,随即卸交左翼总兵官镇篆。【内容】 兼署广东左翼总兵官印务两广督标中军副将,臣德敏谨题:为恭报微臣卸交镇篆日期事,窃臣前奉两广督臣福康安檄委兼署左翼镇总兵印务,业将署事日期,恭疏题报在案。嗣因前左翼镇总兵唐述先,往京中途病故遗缺。钦奉上谕,广东左翼镇总兵,系水师要缺。着该督于粤省总兵任内,拣选壹员调补。所遗员缺,着黄大谋补授。钦此。兹奉署两广督臣郭世勋咨会,内开照得左翼总兵员缺,现经恭折具奏,请以右翼镇赵邦诏调补。所遗右翼镇篆,查得惠州协副将尚维勷,堪以署理。并咨右翼镇与尚副将交代清楚,先赴署事等。因兹,总兵赵邦诏于乾隆伍拾伍年玖月拾陆日前来接署。臣随将广东左翼总兵官关防壹颗,王命旗牌伍面,杆副未用火牌参张,及节奉上谕、书籍、文卷等项,差委护镇标中军游击朱朝振赍交,接收外臣就日卸署。所有微臣卸交镇篆、日期,理合恭疏题报,伏乞皇上睿鉴施行。谨具题闻。

(说明:以上档案,采自百度,引用者当加以核实。又,文中愿无标点,系笔者试加注,故仅供参考。)

四、《赵氏家谱》记载

汝州温泉赵氏始祖曰赵御卿。赵御卿原籍山西洪洞,约在明英宗正统年间率家人迁居与河南鲁山张良镇(留侯镇)西北之小赵楼村(今曰小周楼村),是为鲁山张良赵氏始祖。明代宗景泰年间,赵御卿考中状元,招为郡马(即皇帝侄女女婿),为京官(职务不详),约卒于明孝宗时。其后有十一世孙曰魁吾字应举者早殁,约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其夫人王氏携亲生之子生彩、生炳、生煌及女儿升仙,移居汝州张寨村,赵魁吾遂为汝州张寨赵氏之祖。生彩有子四,曰瑛(字紫玉)、瑄(字宏璧)、瓒、琮;生炳有子二,曰玫(字文生)、琛;生煌有子一,曰琪;瑄无子。瑛有子二,曰邦俊、邦诏,邦诏过继给瑄为嗣,邦诏即赵御卿之第十四世孙暨赵魁吾之重孙(玄孙);玫有子二,曰邦秀、邦宪;琪有子二,曰邦才、邦贤。

赵邦诏字风来,约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清乾隆年间。康熙朝中武进士,为京都侍卫,雍正朝加封两广总督,乾隆朝召进京加封御前侍卫,承九门提督,恩封军民提督,家中曾保存有乾隆圣旨,门额御题金字红匾。

(据2000年2月汝州温泉张寨赵氏所家谱整理。)


五、汝州温泉张寨赵氏祖茔存碑抄录


张寨村赵氏祖茔有两处,一在村西北约二里处的牛涧河南岸(今属温泉镇翟楼村民耕地),现存坟头十余座。赵留现讲,此为张寨赵氏老坟,原有占地面积为18亩,共计埋葬张寨赵氏一世祖至四世祖(即始祖赵魁吾至四世赵邦诏等)坟茔16座。整个墓园气势宏大,松柏森森。特别是赵邦诏墓前有石人、石马、石望柱、神道碑等设施,解放初尚存,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平坟运动中方渐次毁弃。赵留现,指着坟茔前仅存的一通墓表(即五世祖赵景渠墓表,)说,此为从村东,另一处祖茔,临时移栽于此。村东赵氏祖茔,今已荡然无存,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平坟运动中被毁掉。以前,两处祖茔,都存有很多墓表、石刻,惟幸存这一通。赵景渠系张寨赵氏第四世祖赵邦诏之侄、赵邦贤之子,是为第七世。因附拓录墓表文字如下:

皇清太学生显考赵公讳景渠字敬西府君

妣赵母王氏太君生妣赵母王氏太君

合葬之墓

先考太学生赵公,讳景渠,字敬西,先祖书升讳邦贤之三子,曾祖含元讳珍之孙,高祖大章讳生煌之囗孙也。祖居鲁邑张良镇。自始祖魁吾讳应举早殁,始祖妣王氏,率伯高祖生彩、叔高祖生炳、高祖生煌兄弟三人,迁于郡城西四十里许,卜吉于张家寨聚庐而托处焉。始祖妣氏王,高祖妣氏宋、氏史,曾祖妣氏马,祖妣氏刘,俱葬于牛涧水南偏。因祖茔地狭,析葬于此。

先考博学多艺,又精岐黄,环乡诸君子,咸以忠厚称。配元妣氏王,生妣亦氏王,生儒文焉。又娶张氏,生子七,皆已囗。又娶闫氏,生子乳名辛酉,学名瑞霖。自始祖迨瑞霖,谱牒已七世矣。厥后兰丛桂馥,恢前人而光大之者,固不敢知,但绳绳继继,越百世而本支不紊于后之雲,仍尤不无厚望焉。

奉祀男儒文孙瑞霖立石

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仲春之月 穀旦

温泉镇张寨赵氏祖茔仅存之墓表

——赵邦诏之侄赵景渠墓表

汝州赵邦诏,乾隆朝二品武将的传说与真实


综上所述,赵邦诏之作为中国历史、汝州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人物,不惟有民间传承,而且见诸于《清实录》、《汝州志》。然由于,这些都属于史料碎片,故不能完整呈现其事迹、身世。更由于,未引起学界、史界和地方政府的关注,赵邦诏及其家族的坟茔,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或将在近期的汝州温泉开发建设中,被彻底铲除。

汝州张寨赵氏是簪缨世家,故其祖茔中,不仅有赵邦诏这位显赫的清乾隆二品武将大员,而且还有“功名”成员多座,是为研究清代历史、民俗、高官葬制、功名人员葬制、平民葬制等,不可多得之文物。资料显示,二品大员在清代屈指可数。武显将军,为清武散官名,享有者惟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大臣、八旗副都统、护军统领、专城副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专城副都统镇守总兵、銮舆使等极少数人物,是称赵邦诏墓茔珍贵之至。(汝州杨占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