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該怎麼辦?

怡寶的快樂童年


您好,孩子多大年齡了?如果孩子的行為過於異常,調皮、情緒不穩定,孩子可能存在多動問題,這時候家長除了管不了,還應該對孩子進行科學的調理和干預,幫助孩子恢復健康。


兒童多動症又名兒童多動綜合徵、注意力缺陷障礙、注意力不足多動障礙、輕微腦功能失調、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綜合徵、多動性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患,好發於兒童與青少年並可持續到成年或終身的腦神經發育疾病。

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引發多動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主要方面:

第一,神經遞質失衡

神經生化和精神藥理學研究發現,大腦內神經化學遞質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存在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延遲或大腦皮質的覺醒不足。

其次,家庭和心理社會因素

父母關係不和,家庭破裂,教養方式不當,父母性格不良,母親患抑鬱症,父親有衝動、反社會行為或物質成癮,家庭經濟困難,住房擁擠,童年與父母分離、受虐待,學校的教育方法不當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為發病誘因或症狀持續存在的原因。

孩子出現多動症問題主要在於腸腦神經功能失調,會影響多巴胺、血清素等快樂神經遞質的分泌,導致孩子情緒緊張、焦慮,坐不住、缺乏學習興趣而無法集中注意力。

 什麼是腸腦呢?

  眾所周知,神經細胞存在於大腦中,是思考和記憶的細胞,實際上它們也存在於腸道,腸道被5億個神經細胞包圍,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大腦中樞神經,所以我們也稱它為“腸腦”。也就是說,我們人體有兩個腦,一個是脖子上的顱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腦;一個是分佈於食管、胃、小腸、大腸內層組織中的腸腦,它包含神經細胞、神經遞質、蛋白質,還有複雜的運行線路。在胚胎時期,大腦和腸腦本是一個整體——神經脊,發育的過程中,才逐漸分開,但是仍然通過迷走神經定期進行溝通。

腸腦主要通過分泌神經遞質和平衡神經遞質濃度來調控情緒。而一旦腸腦神經功能失調,就無法正常分泌神經遞質,從而誘發不良情緒。所以,腸腦神經功能的正常運轉,是我們維持正常情緒的基礎。

  研究結果顯示,多動症孩子的腸道內存在著不同於正常孩子的細菌,這些細菌可能是通過改變相關代謝物的濃度,影響神經遞質的功能,進而影響到相關腦功能。

針對孩子多動症問題,目前有效的調理辦法主要是採用營養干預+專業康復訓練的方法進行調節,營養干預方面可以選擇金優營養系列的金優1號smart one智優益生菌,通過smart one智優益生菌,調理腸腦神經功能,恢復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遞質分泌,提高大腦多巴胺、血清素濃度,消除不良情緒讓孩子能夠在平靜、愉悅的情緒狀態下,專注地去學習。此外,還包含牛磺酸、磷脂酰絲氨酸等重要成分,能夠促進兒童腦組織和智力發育,提高神經傳導和視覺機能,提高記憶力。提高大腦機能,集中注意力,改善記憶力,平衡不良情緒,緩解大腦疲勞和壓力。幫助孩子增加營養吸收,增強免疫力。此方法已經幫助很多孩子擺脫了多動困擾。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孩子成長健康、多動問題、注意力問題、語言問題、大腦發育等相關方面的問題想要諮詢,歡迎關注: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下方留言或評論,會盡快幫您做專業指導!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孩子不聽話是必然的,每個寶寶都有他的小脾氣,如果是叛逆期的孩子那就更沒得說了。

我家孩子也非常調皮,有時會特別氣人,讓他上東他偏往西,讓他打狗他偏抓雞,有時也是把我氣得恨不得拽過來揍一頓,有時我也會忍不住對他大吼大叫,失控狀態,可是不但一點不起作用,他反而更叛逆了。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冷靜一下了,必須得找一個對付他的辦法,光是發脾氣是不管用的,他不吃這一套。後來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寶寶在聽故事的時候情緒特別容易波動,講到感人的地方他還會大哭。OK原來他是吃軟不吃硬的😂,就這樣在給他講道理,教育他的時候我儘量找一些類似的故事給他講,他做錯事的時候我就心平氣和的慢慢的跟他說,他也會馬上去改了,讓他幫忙的時候我會誇誇他,他會幹的更起勁,現在感覺寶寶聽話多了,我的脾氣自然也平和多了☺。



娜姐愛生活


很高興,我能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

我還是那句話

脾氣太大源於你的脾胃差

當你脾氣很大的時候,去觀察一下你的脾胃是不是也不好?

還有就是小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

如果發怒已經解決不了問題,那你就這樣子做

假裝生氣一下,然後氣穩定裝模作樣說:“不要生氣,不要生氣,我家孩子喜歡溫柔的媽媽”

然後跟他說事情,這個時候他心裡會想我需要的是溫柔的媽媽,麻麻竟然溫柔的跟我說話了,那我就配合好他

其實聽話這個事情還是要分事情去處理的

比如說做作業這件事情,我家的孩子都是他催我

我每天為他做的事情是,為她的成績好高興,為他可以獨立完成作業而高興,我比他還懶,在這件事情上,永遠他都是在督促我

還有就是裝模作樣的,讓他去想可能的後果

比如,如果事情沒有完成會發生什麼情況?

如果今天作業沒完成,老師會怎麼樣呀?我可不敢想象,你覺得呢?

把問題拋給孩子

然後表達你的情緒

可以這樣表達情緒,天哪這個太可怕了!

試著做一個蝸牛,讓孩子去帶你

聰明的媽媽不是用暴躁的脾氣

而是利用完爆操的脾氣,用溫柔的態度溝通


野江湖郎中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溝通交流。

面對不聽話的寶寶,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說起這個,在我和我家小寶身上發生的最有趣。

我和我家小寶,細細想起來,當他不聽話惹我生氣的時候,他往往有他自己的溝通辦法讓我的情緒及時的得以控制。

他的辦法就是在我發怒之前,他會先和我約談,說:“媽媽,你要用非常小的、軟軟的聲音對我說話,我才會聽你的話……”這時,無論如何,我都會壓制自己,轉而用非常柔和的語氣跟他說話。這樣,我們都皆大歡喜,沒有“怒火”了。


職場雙寶媽媽


個體成長髮展過程中,情緒與需求滿足有密切聯繫。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認為:童年負性經歷可以對個體性格形成與心理發展產生持久影響,使他們對特定“內容”格外敏感,這是一種心理未完成情結的體現。此外,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個體某方面的需求長久壓抑,造成需求缺失的情況,加之先天遺傳或後天形成的特定人格特質,固化成某種情緒類型隨年齡增加,內心壓抑的負面事件帶來的情緒情感始終難以釋放。而我們習慣忽視並壓抑情緒,事實上,負面情緒仍會存在且不斷積累,當個體在生活中感知到類似情景、事件,認知自己與周遭世界的人物、事件變化發展的關係以及個體行為動機都會激發情緒波動,一方面表達情緒情感,另一方釋放壓力。本質上,情緒釋放對個體具有自我保護的作用,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對,也會對人們產生影響。


情緒的發生發展經歷3個階段:首先是情緒化自我宣洩。個體往往感覺自己在表達內容,求安慰,但我們始終難以應付。此時,可忽略Ta說話的方式、內容,只當做情緒宣洩。其次是情緒化目標轉移。在外受氣,卻對旁人發火,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得罪了他。最後是情緒泛化,行為失當。情緒帶著刀光劍影,誘發出現極端事件。火鍋店的事件,簡單的爭吵,服務員將火鍋湯倒在客人的頭上。


若個體未經歷負面情緒體驗,隨年齡增長,會喪失情緒處理能力,也會懼怕負面情緒衝擊。這種情況存在於社會方方面面,人們始終試圖避免情緒的發生,控制情緒,認為情緒釋放是不能容忍、不負責的行為,但這樣卻得不償失。心理學認為,負面情緒的發生,是個體自我覺知與心理建設的契機。抓住情緒的助長機制,核心是覺察與成長,目標是放下與接納。通過對身體感知,瞭解自身行為模式,改善認知。以“接納自己”、“原諒他人”的方式,“釋懷”未完成情節,調節情境應對方式,也就不會出現情緒傷人傷己的情況。當負面情緒越少,那些正向積極的自我實現、愛的需求動機就會綻放光彩。


檸檬心理


情緒與期待不被滿足有關,也跟處理情緒的能力有關。

這反映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與技巧狀態,還反映了家長的情緒調節能力。

從家庭教育的觀點來看,隨著孩子年齡的不同,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及教育策略就要不同。

孩子越小,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養,是基本社會規則和生活能力的培養,比如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等。往往這時的教育手段是要孩子遵守,所謂"聽話"。

隨著孩子的長大,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自我管理能力越來越強,他的生活範圍擴大,他要求自主的界線也就越大。這就需要家長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比如交什麼樣的朋友、怎麼對待自己的學業等。這時的教育方式就需要從要求轉變為建議與協商,再要求"聽話"往往引起反抗。

所以說家庭的教育必須跟孩子的成長相匹配。


從家長的情緒調節能力來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的角度。

情商的創造人丹尼爾高曼指出情商包含四個層面:自我覺察、自我管理、人際覺察和人際技能。也就是說要有覺察自我情緒的能力和管理情緒的能力,同時也要有覺察人際間情緒及關係的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反思自己的情商水平包含哪些層面?程度如何?

所以遇到孩子不聽話,自己控制不住情緒的事情,如果能慢下來,問問自己------

我要孩子聽什麼話?

這個要求合理嗎?

如果能發覺自己有情緒,那太好了,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我要怎麼處理這個情緒呢?


提三點小建議:

1.面對激烈的情緒,積極暫停,換一個地方平復情緒;

2.理性地看家長跟孩子的衝突,找到雙方的合理性;

3.在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嘗試有效溝通。


最後一點小提示:

所有的改變都是循序漸進的,有好的開始,也會有曲折的過程。

做有效能的父母是個慢慢修煉的過程。

有開始,就堅持!


心理諮詢師李彥


首先,暫且不要管脾氣是怎麼上來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它。下面這些方法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帶娃常用的,適用於已經處於生氣狀態,但還沒爆發時。

1、捏石頭法:感到生氣時在手心放兩顆小石頭,用力捏緊再鬆開,重複三次,這樣會減少怒氣值與暴力衝動;如果怕手疼,可以換成捏棉球等,來不及準備的時候直接握拳也行。


2、深呼吸:通過做深呼吸來緩解情緒,雙臂也要緩緩配合,這樣不僅能幫助平靜心情,孩子以後看到你有類似的動作時也會意識到你現在正在自我調整。

3、離開現場:通過以上方法後還是忍不住自己的火氣的話,那就暫時離開現場,避免再次衝動,去陽臺透氣、去臥室發洩、去室外運動。
4、打掃房子:一時無法平復內心的話可以進行“大掃除”,利用收拾的時間來冷卻怒氣,整理自己的情緒,而且乾淨舒適的環境會讓自己更放鬆。


其次,如果已經對孩子發過脾氣了,那就趕緊採取補救措施,雖然不一定能彌補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但家長絕不能“知錯不改”。

1、觀察孩子。冷靜下來時要第一時間檢查孩子,有些家長在盛怒之下會採用暴力教育,當事情發生後要看看孩子有沒有受傷,及時治療;絕對不能讓孩子獨自一人出門或者待在危險的地方,避免意外發生。

2、誠懇道歉,認真溝通。向正式孩子道歉,並保證以後不再動粗。誠懇解釋自己為什麼會打他或罵他,給出理由;如果是孩子的錯,那就直接告訴他以後正確的做法,告訴他自己的容忍底線是什麼;如果是因為工作或生活上其他因素的影響而遷怒於他,那就給自己制定規則,請孩子幫忙監督。

3、保證不再暴力教育或人格辱罵。這一點很重要,要再次提醒家長們。

最後,要在認知上提高並擺正自己的教育意識,做好情緒管控。

1、把“發火會傷害孩子”這一點刻在腦海及心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常常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其變得孤僻、冷漠、暴躁、自備,影響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

2、情緒管控從降低音量開始。對於像我一樣暴躁型的家長,我們不可能轉瞬間就改變自己二三十年來的壞脾氣,但可以試著慢慢改變,例如:我會在自己想批評孩子前提醒自己是不是真的要教育他,如果要的話千萬不要說那些粗鄙不堪的話語。另外,要降低說教的音調;還要指出改正方法和解決方向,這樣才不是對孩子的無理指責。

3、教育觀念要正確。孩子天性好動愛玩,做錯事是正常的,我們不要以本來就懂的原則去要求他,他是要你來教的,只要不是什麼大錯,當他第一次初犯時你需要做的就是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做,以及要怎麼做。

當然,原則上的東西和可以猜測會發生的事情一定要先教導,例如帶孩子去別人家玩,不要隨意動主人家的東西之類的規則可以先教。

4、讓孩子知道你的忍耐度在哪。有些孩子還小,可能沒辦法聽懂道理或理解哪些事情不能做的,那你就要培養他的底線意識:用手比劃或尺子等工具標出你的生氣值,告訴他你平靜狀態下是什麼度數,即將生氣的度數是多少;或者直接用言語提醒他。

5、弄清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

回到一開始題主說的自己生氣的原因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那麼你就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不聽話,是自己的要求太高導致孩子無能為力完成,還是孩子身體不舒服或者有專注力問題,沒辦法高效完成作業等,不要只是因為“不聽話”就對孩子亂髮脾氣。


平常也可以多看書,學習心理知識,跟孩子一起聽音樂或者耐心完成各項任務,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和內涵。


睿沃思Roywos


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家長朋友面對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難免會不受控制的大發雷霆。雖然很多家長都知道對孩子大發雷霆和大吼大叫不好,甚至適得其反,但就是控住不住自己。在這裡從兩個方面給您一點個人建議。


一、孩子的角度。孩子不聽話,你得了解他的需求和心理變化,他是無理取鬧,還是因為什麼事情而不聽話。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他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是不同的,這就得家長朋友多做做功課,瞭解你們家孩子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哪些東西是孩子比較敏感的雷區,他們忌諱大人去觸碰屬於他們自己的地帶,大人需要做的就是去尊重孩子;如果涉及到一些不該孩子去做的事情,家長朋友應該去正確的引導孩子,不要一味指責。

二、家長的角度。家長朋友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怎麼樣去控制你的的情緒?

1、試著調節你說話的聲調和語氣。在你控制不住生氣的時候,你的語調是不是比較尖銳?語速也很快?孩子是比較敏感的,你生氣的情緒孩子肯定已經感受到了,其次,情緒也可以傳染,你的生氣帶給孩子的是焦躁、不安和反叛。所以在生氣的時候,心理默數1,2,3,先降低自己說話的聲調,調節自己的語氣,讓自己平靜下來,而不是去給孩子發指令,這樣和孩子去溝通,孩子也願意和你去對話。

2、注意你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在你生氣的時候,對孩子是不是吹鬍子瞪眼?是不是手指著一些事物?想想你面對孩子生氣的時候,答案顯而易見。所以在控制不住生氣的時候,先注意你的表情,不要吹鬍子瞪眼,不要指手畫腳,調節好語調的同時放鬆你的眼睛和四肢。

3、給自己和孩子安靜獨處的時間。在你和孩子都生氣的時候,先不說,先讓自己冷靜,獨自呆一呆,想一想,問題出自你,還是出自孩子。

4、找出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比如跑步、和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讓自己在適當的時候放鬆放鬆自己,不要老讓焦躁、緊張佔據你的心,多練習如何讓自己平靜,在你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這些放鬆的練習也許對你有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需要了解教育相關的問題可以關注我,私信我,幫忙轉發,為我點贊。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塞上宇韻藝術教育


首先我非常想感謝這位家長,可以把這個問題拿出來和大家共同討論,因為在我們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有時候會發現,其實真正惹怒我們的並不是孩子做的這件事情本身。有的時候孩子一件事情做錯了,可是在這個場景下,我們會生氣,在那個場景下,我們不會生氣。這些問題的原因其實都躺在我們自己的內心當中,其實在教育孩子和引導孩子的過程當中,父母是千萬不能帶著自己已有的負面情緒去為孩子做引導,做指導的,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有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

有很多父母會認為:“我之所以會生氣,都是因為孩子惹怒了,他要是不惹我,我不就不打他了嗎。”還有的家長會說:“哎呀,我真是氣狠了,都怪我們家的孩子,他太不聽話了,他總是氣我,他又打人啦,他又考試不好好考啦。”等等,孩子的一些問題都會讓這些家長覺得自己的情緒得到了非常大的挑戰。問題當中提問的這位家長,雖然我不知道您是父親還是母親,但是我仍然覺得您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就是說,您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是由自己來控制的,而不是由孩子來控制的。

所以我想對這位家長說的是,不用擔心,因為自我察覺是改變的第一步,當您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就是改變可以開始發生的時候,所以說您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學習,您在未來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可能就不會再有這麼大的情緒方面的失控了。情緒管理其實也是需要方法和需要練習的,剛才在胡靜老師的小課分享當中,已經為各位家長提出了情緒管理的七大法則,各位家長感興趣的話也可以點擊我們的鏈接裡去聽。

因為情緒管理的方法其實多種多樣,那麼在這裡由於時間的關係,我為各位家長分享一個您處在情緒當下的過程中,如何快速的讓自己的情緒脫離出來,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我們叫他暫停法。

也就是說下一次當孩子又惹你生氣了,您又覺得自己無法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請您先暫停,可以做深呼吸也可以去喝一杯水,可以閉上眼睛去聽一首音樂,這個時間無需很長,大概30秒就可以。那麼大概30秒鐘的時間,給自己一個暫停,從當下的場景中脫離出來,再去處理問題、再去處理孩子的錯誤、再去就事論事的解決問題,相信在教育孩子和引導孩子方面您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那麼如果家長經常用生氣的方式跟孩子互動,不僅僅是不利於親子關係,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久而久之家長給孩子傳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讓孩子覺得說只要生氣,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發火,任何事情,任何困難出現的時候,孩子不會想著怎麼樣去解決,而是首先要做情緒的宣洩,相信家長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那麼更多的情緒管理的理論課和方法實踐在我們教育秀秀看的兒童心理指導師的教育培訓當中,都會有給大家傳授具體的知識,如果需要也歡迎您一會兒去我們的公眾號去了解更多的詳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現在的孩子都表現的非常有個性,特別是還有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溺愛,讓他們都產生了任性,不聽話的這個性格,如果父母的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出現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這時父母一定要轉移注意力,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教育孩子。對於孩子不聽話,父母平時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好孩子。

一、反思自己

孩子不聽話,父母在教育中肯定存在著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調整管教方式。

二、要多溝通

溝通是最好的方式,父母要多聽孩子的心聲,把他當作朋友來看待,取得孩子的信任,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要尊重孩子

父母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或打罵孩子,多尊重孩子,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平時對於孩子的做法和想法,要多鼓勵和表揚。

四、制定規則

父母和孩子要在家中制定好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