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房的人都成了房奴,那些不買房的人,最後都成了什麼?

買房的人,多數是房奴——為了房貸給銀行一輩子打工。而沒買房的人,連房奴都不如——資產總額肯定比房奴差百萬以上(一套房最少一百萬)。

看似非常矛盾的結論,但是事實如此。揹負著房貸的感覺,的確非常不好,為了穩定地還貸,不出現斷供,就會害怕丟失眼前的或者穩定的工作,不敢輕易跳槽,不敢甩手不幹。每天一起床,就是100元打底的支出費用(按照每月3000房貸來計算)。這樣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工作上,就必然唯唯諾諾,患得患失,而多數人無所作為。

反之,如果不買房,則連“房奴”都不如。

沒有買房的人,心態恰恰相反,看著房價天天漲,自己還沒有一套自住房,還在租房,天天盼著房價暴跌。真的房價跌了,依舊買不起,卻依舊盼著房價在下跌基礎上繼續暴跌。

如果從三四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對比,三四線城市一套房打底100萬,而近年來,漲幅在50%以上,也就是說,你做了房奴,最少跟上社會平均資產水平上漲了50萬的身價——而房貸總額和隨著每月逐步還,壓力是逐步下降的,最少對於房價上漲帶來的50萬是賺的;而如果在一線城市,比如,我的朋友,11年從深圳西鄉置換到深圳龍華(水榭新城),西鄉的房產賣掉1萬出頭,買龍華的房產2.6萬,反而因為置換付出了1.6萬,100平就是160萬,而如今水榭新城房價最高已經10萬,而西鄉的房價估計還在4-5萬,對比賺了500萬

回過頭來對比,我在四線城市買房是15年,房價140萬,目前230萬,漲了60%左右;而15年如果在深圳坂田買房,房價約3萬不到,目前6萬上下。那麼,對比在四線城市和深圳坂田買房,同樣的100平,就差了300萬減去90萬=210萬,差了一套房的總價出來。

再對比,如果同樣11年,不買房的人總有100萬,用作存款;而買房的人拿100萬買了房:

如果是在我這個城市,11年的房價在7-8000,算8000,目前在1.58萬算1.6萬,那麼,買房的人11年的100萬賺了100萬;而如果在深圳,11年龍華的房價在2.5萬,目前均價在6萬以上,也就是2.5倍,11年100萬買房的人目前賺了250萬。

而同樣11年100萬的存款的人,暫且不計算利息收入,只算人民幣購買力,11年的100萬,目前的購買力約50萬左右。

那麼,對比11年同樣100萬的起點,在四線城市就是1.6萬房價算,是160萬,按深圳算是6萬為600萬,分別按照50:160萬=30%;50:600萬=9%

也就是說不買房的結果就是是同樣四線城市資產的30%和深圳的10%不到。差異分別為3倍和10倍——當然,11年擁有100萬隻是一個假設,事實上,多數人沒有能力在11年擁有100萬但是,這個假設的對比結論卻是一樣的,並不會改變這個“買房和不買房“的基本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