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區橫瀝鎮:搭建“1+3+16+47”管理體系,做老百姓“貼心人”

南沙區橫瀝鎮:搭建“1+3+16+47”管理體系,做老百姓“貼心人”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有你們在我們這些老人家可是方便了很多啊。”“既幫我們辦業務,還會整改簡單的城市部件破損,城市會因你們變得更美的......”這是群眾對橫瀝網格中心最樸實的讚美。

橫瀝鎮將原網格辦、來穗中心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巡查隊伍進行整合優化,按照一員一格或多員一格的原則組建成立了一支73人的專職網格員隊伍的中心。結合各村(居、場)面積、地域性質、地理空間分佈和轄區樓宇建設等情況,將全鎮作為1個大網格,並劃分上中下橫瀝3個片區網格和16個村(居、場)中網格,再細化為47個基礎小網格,搭建起“1+3+16+47”網格服務管理體系。並於7月1日正式運行;在橫瀝鎮黨委、橫瀝鎮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網格化服務管理指揮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地籌備當中。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愛心搭橋,真誠服務

橫瀝鎮太陽昇村第一網格員,加入網格中心工作時間不久,但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彰顯了重要的人生價值。在日常入格巡查中瞭解到網格內很多老人年齡偏大、居住地離菜市場較遠、行動不方便等實際困難,於是主動了解長者愛心餐上門服務報名所需證件資料、報名流程等,在入格巡查時主動向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宣傳指引,並協助老人帶齊證件資料到村委辦理有關業務,為轄區老人提供了極大便利。社區網格員真心真意為群眾辦實事,很好地體現了“貼心人”的形象,強化了社會化管理,增強了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協助七旬老人進家門

“伯伯,你怎麼了?看你有點疲憊的樣子,是不舒服嗎?”橫瀝鎮兆豐社區第二網格員日常巡查中發現一老人家臉容憔悴,便主動上前問候老人瞭解情況。經瞭解,陳伯今年70多歲,由於年紀大了,記憶力衰退,今早出門忘記帶鑰匙和手機,無法聯繫上班的家人,導致被困在門外。老人顯得有些疲倦,網格員便安撫老人家緊張的情緒並扶到旁邊的石板凳上休息,認真查看了現場,發現陳伯陽臺門沒有上鎖,就向鄰居借來長梯爬上二樓,從二樓進入屋內幫助老人開門,老人得以進屋休息。臨走時,老人家拉著網格員的手,一個勁的道謝。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令行禁止,有呼必應

收到群眾的求助電話,反映社情 民意,網格員都努力將問題仔細分析,處置問題放在首位。近日,接群眾反映,一患病行動不便老人希望能夠申請一把輪椅到房間外走走,網格員便在日常巡查中到該老人家中查看情況。經核實,老人今年72歲,與配偶一起居住,眼睛失明患有視力二級殘疾,且身體肥胖行動不便。日常活動都在一個房間裡完成,近日天氣炎熱,居住環境較為雜亂,網格中心把該網格事件轉交至相關職能部門申請並繼續跟進後期申請進度。此外,網格中心聯繫到該村的社工,希望在日常中多到老人家中探訪,給老人更多的寬容與關愛。

通過網格走訪,與群眾近距離接觸,瞭解群眾所需,傾聽群眾所言,不僅能夠解決群眾的困難,而且切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積極發揮社區網格的作用,營造以人為本的社會氛圍。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橫瀝鎮網格中心成立以來,先是組成了網格事件處置工作聯絡員隊伍,召開專題部署會議,並建立了微信工作群開展各類網格事件的流轉處置工作。

網格員積極轉變工作思維,以往村居問題的解決路徑是村民發現問題後反映到村居再上報職能部門,現在是網格員主動發現問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直接解決;以往村內常有衛生死角垃圾堆積、河涌漂浮垃圾、廣告亂髒貼等現象,現在垃圾堆積及時清理,村容村貌、環境衛生變好了,“牛皮廯”小廣告少了。以往城市部件損壞,很久才會被發現,流傳至部門處置又一段時間。現在網格員每日巡查發現城市部件損壞,馬上拍照上報處置組派單處理,大大加快了流傳速度。

南沙区横沥镇:搭建“1+3+16+47”管理体系,做老百姓“贴心人”

通過網格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互補,讓社會服務管理走向常態化和精細化,社區網格化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在全鎮努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