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为去中国化执意废除汉字,全国上下为何表示反对?

众所周知,日本在古代深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早些时候,日本是没有文字的。直到汉字传入后,日本才开始使用汉字注音,或者直接使用汉字表意来记载自己的历史。相传,汉字是在公园5世纪左右随着佛经传入日本的,直到隋朝的时候,隋朝人记载,日本“无文字,唯刻木结绳。敬佛法,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

日本投降后,为去中国化执意废除汉字,全国上下为何表示反对?


而在古代,能够识得汉字的都是日本的贵族和官僚阶级,很多日本的史书都是使用汉字记载的。后来,日本人根据我们的草书和偏旁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最终定型成为了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

日本投降后,为去中国化执意废除汉字,全国上下为何表示反对?


二战结束后,许多曾经是我们藩属国的国家都宣布要废除汉字,例如越南,韩国等等。这些国家此前使用的一直都是汉字。为什么他们要废除汉字呢?因为在古代,他们一直都是我们的藩属国,二战结束后,他们为了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彰显自己的存在感,才要废除汉字的。而当时的日本,也学着跟风,宣布要废除汉字,然而这一举动遭到了日本举国上下的反对,因为在日本的文字中,汉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些重要的词汇和人名必须用汉字书写。其他的语气助词,音译词等等才可能用平假名或片假名书写。

日本投降后,为去中国化执意废除汉字,全国上下为何表示反对?


正因如此,汉字在日本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数量十分的有限,这就导致在彻底废除汉字后,日本人在书写过程中,有些语句完全无法表述清楚。而当时日本的文学家们更是怨声载道,他们表示,如果放弃汉字,单纯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记音书写,这种方式书写出来的诗歌是毫无美感可言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不仅如此,放弃汉字会导致词义混乱。

日本投降后,为去中国化执意废除汉字,全国上下为何表示反对?


无奈之下,日本只能退而求其次,减少人们书写汉字的频率,最终,日本在1946年颁布了“当用汉字表”,规定1850个常用汉字,除此之外不得教授和使用任何汉字,还因此改写了教材和报纸等等。然而,日本人却感到,这种使用假名注音代替的粗暴方式,在书写上十分的不便。

日本投降后,为去中国化执意废除汉字,全国上下为何表示反对?


最终,在日本各界的呼声下,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终于放宽限制,将常用汉字表改为1945个汉字,而且也不再禁止使用其他汉字,而在2010年,这一汉字表中汉字的数量更是提升到了2136个,相比之下,在我国掌握3000个汉字就已经能够基本上进行无障碍交流和阅读了,可见汉字对日本影响的深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