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不怕殺威棒,為何被竹片打得求饒?看明白這段才知武松真英雄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是怎樣一幫人?如果你沒讀過原著,只是對這幫人略有耳聞的話,也許只知道他們快意恩仇的一面,甚至多數人對於《水滸傳》的瞭解還不及書中幾個關鍵角色,比如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沖風雪山神廟,甚至就連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名氣都要比《水滸傳》本身要高得多,無可厚非,不是每個人都樂意去讀略微枯燥的古文小說(事實上《水滸傳》中的文字已經算是通俗易懂的白話了),所以多少對於書中角色的理解都有些刻板,他們會籠統的將“好漢”理解為“好人”,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書中的好漢絕對不算是好人,只能說他們是一幫在亂世中為了活命而不擇手段的狠人。


武松不怕殺威棒,為何被竹片打得求饒?看明白這段才知武松真英雄

(武松、魯智深劇照)

就拿書中人氣最高的武松和魯智深來說,可以說他們是書中所有好漢中形象最為正面的兩個了,然而武松卻也有不光彩的一面,比如他在孫二孃那兒得了雪花鑌鐵刀之後是在蜈蚣嶺殺了一個無辜的道童,原因卻只是那道童抱怨了幾句武松吵到自己,武松便拿他“試刀”,而魯智深雖沒有武松這麼過分,卻也是搶走了破瓦罐寺老和尚的稀粥,那些老和尚卻是因此而餓死,如此看來,你還認為他們是好人嗎?

武松不怕殺威棒,為何被竹片打得求饒?看明白這段才知武松真英雄

(鮑旭劇照)

武松、魯智深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李逵、鮑旭這等殺人如麻的魔頭,王英、周通這種強搶民女的無聊,時遷、段景住這些以偷盜為生的賊人了,書中描述的人物其實都不是那種臉譜化的好人或惡人,當然,這話是針對主要角色而言,所以當你讀到一些角色前後表現出的人設不同的時候不要驚訝這是人設崩塌或者是劇情漏洞,就好比武松在書中的表現。

武松不怕殺威棒,為何被竹片打得求饒?看明白這段才知武松真英雄

(王英劇照)

在原著的第二十八回中武松在面對殺威棒的時候就十分坦然,原著道:“五六個軍漢,押武松在當面,管營喝叫除了行枷,說道:‘你那囚徒,省得太祖武德皇帝舊制:但凡初到配軍,須打一百殺威棒。那兜的,背將起來。’武松道:‘都不要你眾人鬧動,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我若是躲閃一棒的,不是好漢,從先打過的都不算,從新再打起。我若叫一聲,也不是好男子!’兩邊看的人都笑道:‘這痴漢弄死,且看他如何熬!’武松又道:‘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兒,打我不快活。’兩下眾人都笑起來。”

武松此時為何如此淡定?在筆者看來這並不是視死如歸的覺悟,而是武松認定自己根本不可能被這一百殺威棒打死,所以無所畏懼。

然而過了兩個篇章之後,武松卻變成了一個認慫的人,原著道:“知府方才坐廳,左右緝捕觀察,把武松押至當廳,贓物都扛在廳上。張都監家心腹人,齎著張都監被盜的文書,呈上知府看了。那知府喝令左右把武松一索捆翻。牢子節級將一束問事獄具放在面前。武松卻待開口分說,知府喝道:‘這廝原是遠流配軍,如何不做賊,以定是一時見財起意。既是贓證明白,休聽這廝胡說,只顧與我加力打!’那牢子獄卒,拿起批頭竹片,雨點地打下來。武松情知不是話頭,只得屈招做:‘本月十五日,一時見本官衙內許多銀酒器皿,因而起意,至夜乘勢竊取入己。’與了招狀。”

如果是剛讀《水滸傳》的朋友可能要說了,“武松這是人設崩塌”,“武松怎麼一會兒堅強,一會兒軟弱”,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會有,這很正常,而歸納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沒讀明白。

武松不怕殺威棒,為何被竹片打得求饒?看明白這段才知武松真英雄

(韓信劇照)

​這次武松捱打其實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數目,是張督監為了讓武松招供而採取的極端手段,換言之,無論武松嘴多硬,對方也不會說“惜你是條好漢,看樣子真不是你偷的”之類的話,因為張督監就是為了要打死他,武松又豈會不知?與其被打得半死再招供,倒不如早點兒認了罪,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若被打死了,又有誰會替他一個落魄之人叫冤?

當年韓信受過胯下之辱,後卻能夠擊敗霸王項羽,古來成大事者都是能屈能伸,武松這次認慫反而顯得他有智慧,是個英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