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膀胱癌+冠心病,這次又中招胃癌 這位杭州大伯是如何挺過來的

本報訊 晚期胃癌,本已是個很難處理的問題,更何況孫先生(化名)還有糖尿病、心臟粘膜瘤、血栓,以及3年前做過膀胱癌手術、2年前安裝過支架……所以,半年前,當孫先生得知自己得了晚期胃癌時,覺得這次凶多吉少。但讓他欣慰的是,如今,不但手術、化療都十分順利,眼看曙光就是前面。

“親朋好友都說,這是奇蹟。”孫先生特別感謝的是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綜合腫瘤診治中心(CCC中心)的醫護人員。“如果沒有他們的齊心協力,我絕對沒有重生的機會。”

孫先生今年55歲,生活在杭城城北,一直習慣在杭師大附院看病。五六年前,他在該院查出了糖尿病,認準該院內分泌科的醫生,他的血糖控制得挺好。然而3年前,他不幸患上了膀胱癌,最後經過該院泌尿外科專家手術,至今病情穩定。2年前,因冠心病加重,他又在該院心臟病中心放了支架……

孫先生說,他與杭師大附院好像有種特殊的緣分,每次健康危機,都有杭師大附院的醫護人員為他保駕護航。

自從放了支架需要長期吃抗凝藥,孫先生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就是每天觀察自己的便便。半年前的一天,孫先生看到自己的便便發黑,心裡咯噔了一下,覺得十有八九是抗凝藥致消化道出血了。然而,他上醫院做了胃鏡等相關檢查,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原來他的胃裡有個巨大的潰瘍,2/3的胃裡浸潤有腫瘤,而且胃周還有淋巴結轉移,晚期胃癌很快確診無疑。

晚期胃癌+糖尿病+膀胱癌+冠心病+……孫先生身上問題的複雜程度實在棘手。所幸,他最信賴的杭師大附院有個CCC中心,聚集了全院相關學科的高年資專家,根據複雜疑難腫瘤患者的情況制定綜合治療方案。

針對孫先生的情況,醫院血液腫瘤科、腫瘤內科、胃腸肝膽外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放射科、病理科、腫瘤研究所等10來個專科的專家坐在一起商量方案。最終商定,在穩定其他病症的情況下,先上化療,同時做基因檢測,如果找到相關靶點,就可以用毒副作用更少的靶向治療。

不幸中的萬幸,檢測發現血管靶向藥可能對孫先生有效果。於是,治療從單純化療轉為化療聯合靶向藥。4個療程後,孫先生胃裡的巨大潰瘍癒合,胃周的淋巴結轉移灶消失,腫瘤也明顯縮小。6個療程後,PET/CT顯示胃裡只有部分腫瘤殘存。

一個半月前,孫先生做了全胃切除手術。“手術說說就一句話,可當時那個驚心動魄也確實少見。”孫先生的主管醫生、杭師大附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小會說,“術前我們給病人做了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發現在他的左心耳有一個血栓,再加上左心房的粘液瘤,手術風險很大。所以臺上胃腸肝膽外科的主任在切胃,臺下心胸外科與心血管內科的專家一直候著,萬一有突發狀況,隨時準備搶救。還好整個手術過程都很順利。”

“醫生有高超的技術很重要,而醫患間的溝通與信任同樣不可或缺。這次我在杭師大附院治療期間,雖然住的是血液腫瘤科,但其他科的醫生不時來關心我的病情。”孫先生說著還撩起病號服,指著肚子上的手術切口說,“我有糖尿病,傷口癒合比別人要慢,內分泌科的醫生隔三岔五就來查房,有時白天工作忙就晚上來,有時甚至是週末來,看我的刀口癒合得多好,一點感染都沒有過。”

綜合腫瘤診治中心送30個義診號

“近年來,各種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都在不斷上升,腫瘤的治療本身就是不斷探索的難題,再加之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各種疾病的發生都年輕化,導致腫瘤患者同時有多種其他基礎疾病的情況越來越多見,面對錯綜複雜的病症,光靠一個專科醫生的力量畢竟有限,難免顧此失彼,有時患者好幾個專科醫生那跑下來,問到的醫院往往很不一樣,使得病人與家屬更加焦慮。”杭師大附院業務院長、消化內科專家李國熊教授說。

“醫院正是看到了這些複雜疑難腫瘤患者的困惑與需求,便決定成立CCC中心,把原先散落在各個專科的專家力量彙集在一起,全方位多層次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讓患者少跑路少費時少花錢就能得到更優化的治療。”

作為杭師大附院70週年院慶系列義診活動之一,CCC中心也推出了30個免費號子,有需求的複雜疑難腫瘤患者可以掃碼入群報名。 本報記者 何麗娜

本報通訊員 馮曉 金薇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