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帮实扶摘贫帽 驻村扎点拔穷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四川新闻网广元12月16日讯(侯 东)

旺苍县、苍溪县、得荣县、开江县

柏杨村、黎明村、钟岭村、东红村、曲贡村

檬子小学、开江职中、苍溪职中

“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

“四川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

“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广元市对口帮扶先进集体”

“广元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长达9年的对口帮扶、5年的精准扶贫,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在改善民生、产业转型、扶志扶智等方面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投入资金650余万元,参与帮扶师生400余人次,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脱贫、摘帽、奔康捷报频传。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际,记者深入贫困一线,体验扶贫生活,直面脱贫群众,展现帮扶成果,推出系列报道。

(一) 旺苍:产业转型引领农户致富奔康

11月25日,旺苍县檬子乡柏杨村迎来了立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周书记你们来了啊,快到家里来烤火、喝开水哦!”记者跟随信息学院派驻柏杨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周仕国刚到村上,村民易光文老远就热情地打着招呼。虽然寒气袭人,可老易的说笑声里却荡漾着暖暖的幸福。

真帮实扶摘贫帽 驻村扎点拔穷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柏杨村党群服务中心

攀谈中得知易光文今年的蜂蜜又大获丰收,他随手掀开身边的一个蜂桶,密密麻麻的蜜蜂不停地从木栅的缝隙里爬进爬出。易光文是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住到了村委会安置点,在信息学院的帮扶下,持续扩大养蜂产业,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还能在家照顾父母老人,实现了不仅“搬得出”而且“留得住”“能致富”。

“这几年信息学院帮扶我养殖蜜蜂,现在老家新家一共有一百多桶蜂子,通过合作社一年要卖好几大万块钱。”

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邻居吴映泽在学院的帮扶下种植高山乌天麻和养蜂, 2018年搬入新居,如今种养殖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完全没有问题。

“事实证明,学院在帮扶中坚持“林上蜜蜂养殖+林下天麻种植”的绿色产业高质量转型思路是正确的,运用“村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是正确的!”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周勇对帮扶举措十分肯定。

真帮实扶摘贫帽 驻村扎点拔穷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党委书记周勇与帮扶的贫困户吴映泽交流

为着力念好“林字经”、打好“生态牌”,改变传统家庭种养殖、自给自足的产业发展模式,学院帮扶工作队先后组织召开贫困户专题会议、村组干部会议、村委一事一议会议,谋划制定了“林上蜜蜂养殖+林下天麻种植”绿色产业转型升级道路,构建完善“专合社+贫困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利益链接机制。通过支部带群众、大户带小户、非贫困户带贫困户、示范户带普通户等多种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大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渠道。

真帮实扶摘贫帽 驻村扎点拔穷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产业扶贫基地

“信息学院帮助我们搭建了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柏杨村党支部书记余波介绍说,“过去蜂蜜一斤只卖三四十块钱,现在能卖到一百块,还畅销全国各地。”

目前,在学院帮扶的柏杨村、黎明村和钟岭村,已建成建成高山蜜蜂、天麻、猕猴桃和脆红李等4个种养植基地,实现72户贫困户全覆盖。2019年蜜蜂养殖数量达1500余箱,预期产值将突破50万元大关;高山天麻种植规模达到5000棒、高山猕猴桃、脆红李种植规模达到200余亩、预计实现产值20万元。特色产业让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单一的现状得到彻底扭转,持续增产增收能力明显增强,80%以上的农户建立了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家庭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预期效果。

“近年来我们学院在帮扶上在做了大量工作,今年是旺苍县脱贫摘帽年,我们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将与檬子乡政府一起形成合力,争取打赢脱贫攻坚漂亮仗!”对于即将迎来的旺苍县脱贫摘帽大检阅,周仕国信心满满。

(二) 苍溪:民生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1月28日上午,寒风瑟瑟,细雨绵绵。在苍溪县东青镇东红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影忙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你看嘛,这就是我们帮扶的东红村发展的第二期柑橘产业园区,建设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一期二期共有一百多亩,将进一步壮大东红村集体经济,有效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信息学院帮扶干部党文毅向记者介绍。

东红村位于苍溪县西北方, 2014年精准识别为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221户71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114人(其中深度贫困户1户2人)。2019年学院预算专项帮扶资金30万元、规划帮扶项目10个,继续巩固东红村脱贫成果,持续改善民生,助力苍溪县高质量脱贫摘帽。

“做梦都没有想到啊,我们这偏远的农村也有了路灯,晚上明亮的很,走路方便的很。确实要感谢信息学院的帮助,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哟!”东红三组的村民王仕佳对学院帮扶的“光亮工程”赞不绝口。

2019年学院预算资金22万元在东红村实施“光亮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93盏,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同时学院还协调资金78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民生改善。

因病致贫的东红村四组的贫困户张贞林在学院的帮助下进行了改厨改厕,居住环境大变样。房前屋后也打扫得干净整洁,还在自家门前用铁丝网围栏建成了葡萄园,又储备了几十株柑橘苗要自力更生发展庭院经济。“那可以呀,好啊,帮扶我的那些事情好的很,前几天我住院王老师还打电话慰问我了的。”提起信息学院,张老太不停地说好。

采访当天,东红村三组的罗三芳老人正在家门前往屋里运沙灰,家里正在铺装地板,一家子忙里忙外地准备装修完毕迎接新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好哦好哦,那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哦!”问起现在的日子过得如何,罗老太开心地笑着回答。

近年来,信息学院在帮扶东红村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把全面改善贫困村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面貌作为“首要”工程,把好事实事办到贫困群众心坎上,让“民生改善”既有“温度”、更有“质度”,解决贫困群众出行、生活等基本保障。学院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和人才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大力推进“以购代捐”,深入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把培育帮扶村产业增长点,拓展产业发展渠道,增强帮扶村贫困户造血功能,实现持续增收。

在信息学院的帮扶下,东红村2017年高质量脱贫退出,如今正在致富奔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三)得荣:倾情帮扶激活村民脱贫大志

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茨巫乡曲贡村,是信息学院2018年新增的定点帮扶点。

11月30日,记者从广元出发,转乘火车、飞机,幸运地搭上了一辆便车,历时近10个小时当晚凌晨抵达县城。晕车、荒凉和贫穷,是踏上这片高原藏区的第一感受。

第二天一早搭了个便车直奔曲贡村,在村口碰到村支书曲登,在曲登家,酥油茶、奶渣饼尽显主人的热情好客。曲登介绍说,帮扶以后,从村到户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村民们的意识改变了,思想提高了,脱贫致富的愿意更强烈了,如今大家都感恩党和政府,感恩信息学院,都努力想着过更好的日子呢!

据了解,曲贡村共38户2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47人。当地的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掌握、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较差,过去大都安于贫困现状不求进取,“等靠要”的思想很严重。

两年来,学院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60余万元,加大教育扶持,改善人居环境,发展集体经济。已建成300余亩毛桃、花椒种植基地和1800平米的藏香猪养殖基地,改善了幼儿园条件,全村38户全部改厕、改浴。新建的村道文化墙上,“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走出脱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等标语格外醒目。今年暑假,数字艺术系的师生专程来打造的文化广场成为曲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学院全方位的倾情帮扶下,村民们脱贫的愿望被激活,致富的大志被唤醒。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嘛!”村民登吉在自家院子里开心地畅谈,身后就是新买的小汽车。“我养了几十头猪、牛,还有牛奶可以卖钱,又收购松茸、虫草、菌子,今年专门去成都买了汽车。”登吉对自己越来越富裕的日子感到非常幸福。

2019年是得荣县脱贫摘帽年,采访当天就是迎接“省检”的第一天。“我们所有的帮扶资金、帮扶项目都已经在今年10月份全部到位,作为必检的曲贡村,我相信过检没有任何问题!”驻村帮扶干部孙健自信满满。

返回县城的路上,记者徒步了近7公里没有也拦到一辆可以搭乘的顺风车,有些沮丧和劳累。但一回想起曲贡村整洁的村容村貌,村民们幸福的笑脸,走在宽阔的通村大道上,疲惫感荡然无存,而当初荒凉与贫穷的印象瞬间转化成村民们致富奔康的美好愿景。

(四)扶智:构建阻断贫根代际传递机制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为扶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之一。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信息学院发挥高校优势,先后与旺苍县、苍溪县、得荣县、开江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对口帮扶精准扶贫框架协议》,始终突出扶智主题,加强教育帮扶,把脱贫攻坚的“活水”浇在扶贫的“根”上,阻断着贫困的代际传递。

“信息学院对我们学校的帮扶力度很大,帮扶措施很多,比如派老师来支教、领办我们的物联网专业、协助我们申报示范学院、捐款、捐物等等等等,做了很多事情,对我们学校的建设和帮助都很大。”11月28日,记者同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伏兴成围坐在火炉旁边聊起帮扶工作,他掰着指头如数家珍。

为帮扶苍溪职中,信息学院选派了干部挂职担任苍溪职中副校长,选派教师担任职教咨询专家,到苍溪职中对口支教。同时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推进苍溪职高协同进步。签订了专业领办协议,帮助苍溪职中开展省级示范建设,制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投入帮扶资金15万元,扶持苍溪职中智慧农业实训室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信息学院按照省经信厅的安排从 2016年起对口帮扶开江职业中学。将对口帮扶开江职业中学工作纳入学院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和党政工作要点。先后投入35万元,规划建设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各1个,购置教学计算机12台。与开江职业中学签订了《智力扶贫、精准帮扶协议》《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方向)专业领办协议》。

“信息学院在帮扶中把我们开江职业中学吸纳为广元职业教育集团和四川电子信息职教联盟成员,共建共享校企合作、专业师资、职教研究成果等优质资源,全面提升了开江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开江职中校长刘海洋对学院卓有成效的帮扶大加赞赏。

走进旺苍县檬子乡中心小学的校门,穿过门禁管理系统,远远就能看到对面教学楼墙面上的LED显示屏,正播放着国学经典古诗词。门禁管理系统、LED显示屏正是信息学院帮扶檬子小学的内容之一。

学院在帮扶中创新提出实施“檬芽助学”工程,按照一定标准为帮扶村贫困户在读子女发放“檬芽”助学金30万余元。出资23.8万元为檬子小学开发应用家校互动管理APP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校园LED显示屏,捐赠各类图书10000余册。免费接收帮扶村贫困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持续举办了贫困儿童“走出山区、体验高校”行活动。 “檬芽助学” 工程被评为旺苍县2019年9月10件“满意的民生实事”之一。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学院在帮扶中始终坚持“智志双扶”,大力实施教育科技信息帮扶,有力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能力,用知识的力量构建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效机制。

“教育扶贫是长远的、可持续的、根本性的扶贫,一个人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能解决一个家庭的贫困问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真正地迈入小康社会。”信息学院院长敬代和如是说。

(五)驻村:帮扶干部架起脱贫摘帽桥梁

“东哥,抱歉实在没时间来接你,随便问问场镇上的人都晓得我住在哪儿的,下午要迎接组织部的检查,正在加紧准备材料呢。”11月25日上午,记者驱车百余公里来到信息学院帮扶的旺苍县檬子乡,到点就享受到了如此“不热情”的接待。

上二楼右手边就是驻村工作队的办公室了。茶几上、沙发上分门别类地堆放着各种帮扶工作资料,没有专门的办公桌,打印机就放在地板上。两名帮扶干部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做事一边回答记者问话,少有时间抬头。旁边的茶盘里还留着他们下村剩下的必备干粮。

“我们驻村干部每季度要遍访所有的农户,每个月要遍访所有的贫困户,这3年走过的山路可能比我过去30年走过的还要多。”周仕国感慨地说。他是信息学院帮扶的檬子乡驻村工作队队长,柏杨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已整整三年了,被旺苍县委组织部考评为2018年度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被省人社厅和省经信厅表彰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先进个人”。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为了更好的推动工作的开展,学院先后选派了多名干部长期驻扎在农村基层一线,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效的推动了工作开展。脱贫攻坚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这些驻村干部和贫困群众携手共进,攻坚克难。

“对于驻村干部来说,驻村就是‘驻心’,要始终坚持一心一意,用诚心、热心、耐心和决心这‘四心’来团结和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才能实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使命,我们信息学院的驻村干部是真正地做到了!”学院副院长刘凯这样高度评价驻村干部。

带着组织的信任,肩负使命与责任,驻村干部毅然背起行囊、告别家人,走向农村、走近群众,满怀信心地奔向脱贫攻坚的艰苦基层。他们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在一线帮扶结对、走访记录,工作压力大,“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

张家的庄稼被野猪毁了,李家的保险没有赔付到位,王家的婆媳又吵架了……驻村干部何毅不到一年时间,工作手册就满满地记了两本半。 “贫困原因不同,有的因病和残疾、有的因劳动力不足、有的缺乏产业技术、有的因负担孩子上学……没办法,我们只有随时记录掌握贫困户情况,才能做到精准二字。”何毅苦笑着告诉记者。

驻村干部党文毅在驻村日记中写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而我的奋斗,要从扶贫开始说起……我的青春,绽放在美丽的田野。”孩子不到1岁,妻子刚刚失业,自己周末还要去电子科大读研,20多岁的党文毅在组织的信任和妻子的支持下踏上了驻村帮扶的漫漫长路。“我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大潮中,我不过是一滴水珠,然而,正是这无数滴水珠,掀起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我骄傲,能够见证这伟大的一幕。”

深度贫困地区得荣县是全国倒数第二个通公路的县, 2018年5月,信息学院电气工程系辅导员孙健被派到得荣县茨巫乡曲贡村当了一名驻村干部。语言、交通、饮食、高海拔等一系列从没想过的困难和问题扑面而来,也曾有些怨悔想过放弃,可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最长的时候坚持了两个月才回家。“看着这个贫困村一天天变得美好,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变成更好,我因为自己是一名坚守在一线的驻村干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一切都是值得的。”尽管环境条件比当初想象中的还要艰苦,但如今的孙健已经与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

周仕国、何毅、党文毅、孙健,以及先后在旺苍县檬子乡驻村的干部吕良政、陈刚等,他们都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但也正是这些普通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才架起了信息学院与帮扶对象之间的桥梁,铺就了一条村民脱贫奔康的快速通道。学院所帮扶的4县5村3学校均取得了脱贫攻坚良好成绩,柏杨村、曲贡村2个深度贫困村将在今年实现村退出,4个县也将在今年全部脱贫摘帽,2所中职学校被评为四川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学院先后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广元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院党委组织部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论文《理念引领、智志双扶,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实证研究》被评为征文二等奖,学院教育帮扶项目“檬芽助学”工程被评为旺苍县10件“满意的民生实事”之一,学院精准扶贫案例被教育部规划发展司作为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推荐,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记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旺苍县、苍溪县、得荣县脱贫摘帽检阅的关键阶段。采访路上,记者看到了驻村干部匆忙的脚步奔走的身影,看到了人居环境的巨变帮扶成果的显现,看到了贫困群众自信的话语幸福的笑脸。信息学院必将咬定目标一鼓作气,精准发力苦干实干,彻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向这场全国脱贫大考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川信力量,历史也必将会记住所有的参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