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房價!北上深還在漲 大批城市暴跌

(原標題:最新房價來了!北京、上海、深圳還在漲,卻有大批城市跌了!)

中國基金報 莫飛

11月全國70城房價出爐了!

臨近年末傳統“旺季”,房地產市場銷售仍未有明顯的回暖行情。12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全國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有44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10月為50城。不過從一線城市看,新房銷售行情漲跌不同,其中廣州依舊環比下跌,但北京上海深圳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卻出現了小幅回升的態勢。而在其他城市中,唐山和銀川以環比漲幅1.9%領漲全國。

二手房市場的分化行情仍在持續,上演了“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其中北京二手房連續5個月環比下跌,而深圳則以環比上漲1.4%領漲一線。

據悉,在北京有業主降價240萬卻依然難以成交,而在深圳卻出現了業主中介聯合捂盤漲價的故事,上演了一波房地產寒冬下的“另類”行情。

新房價格下跌城市增多

一線城市出現小幅回升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全國房地產市場銷售仍未有明顯的回暖行情。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70城新房房價有44城環比上漲,相較10月的50城,減少了6城,這是繼9月上漲城市減少2城、10月上漲城市減少3城後再次減少。同時,在整體的漲幅中僅有9城漲幅超過1%,其中銀川、唐山以環比1.9%的漲幅領漲全國。

不過,一線城市新房銷售行情卻各有漲跌,其中廣州依舊維持跌勢,但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則環比出現了小幅上漲,其中廣州下跌了0.5%,而北京、深圳、上海則分別上漲1.7%、0.2%和0.3%,北京新房銷售漲幅領跑一線。

從漲幅來看,北京漲幅比10月上升了1.9%,但深圳、上海的漲幅則較10月回落了0.2和0.1個百分點,增幅正在收窄。

最新房价!北上深还在涨 大批城市暴跌

一般而言,每年下半年正是樓市迎來“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但從近期房地產銷售情況看,“旺季不旺”的特點非常突出。儘管不少房企已經採取了相應的降價促銷的策略,但樓市整體的反映相對平淡,市場觀望情緒濃厚。

據國家統計局今日同時公佈的數據顯示,1—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489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2%,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

最新房价!北上深还在涨 大批城市暴跌

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6%,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11.9%,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14.1%。商品房銷售額139006億元,增長7.3%,增速持平。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0.7%,辦公樓銷售額下降11.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13.5%。

二手房市場分化持續

深圳依舊領漲一線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開始的“分化”走勢,在二手房市場表現尤其突出。

數據顯示,11月70城二手房房價有32城環比上漲,相較10月的31城,微漲1城,相較於9月的40城減少8城。

一線城市二手房的分化行情更是明顯。其中11月北京、廣州環比分別下跌0.4%和0.2%,上海和上月持平,而深圳卻依舊大幅上漲,環比漲幅為1.7%。從近期情況看,深圳二手房價格漲幅依舊領跑全國,而北京二手房價格卻出現連續5個多月下跌。

最新房价!北上深还在涨 大批城市暴跌

造成深圳樓市二手房暖冬行情逆襲的原因,主要和政策因素相關。11月11日起,深圳市稅務局上調“豪宅線”,普通住宅的標準不再有價格的規定,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4㎡以下的房子均為為普通住宅。這有利於降低剛需族的購房成本。

11月6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決議便利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豁免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所需的在本地居住、學習或工作年限證明,以及繳納個人所得稅及社保條件,港澳居民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待遇。這也意味著全面放開港澳人士在大灣區的購房資格。

上述兩大政策直接支撐著深圳樓市的持續漲勢,尤其是二手房市場的“另類”行情。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孔鵬解讀稱,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各有漲跌,二三線城市漲幅與上月相同或回落。

11月份,各地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一城一策、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保障了房地產市場總體穩定。初步測算,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35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5%和0.3%,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1和0.2個百分點。

孔鵬指出,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略有擴大,二三線城市漲幅分別連續7個月和8個月相同或回落。

“房住不炒”基調不變

地方“鬆綁”可能性較低

種種跡象表明,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的降溫態勢明顯。儘管有不少消息傳出有地方進行政策微調、“鬆綁樓市”的信號,但隨後又被證實並未出現明顯的放鬆動作。分析人士認為,在“房主不炒”的整體背景下,政策調控從嚴仍將持續。

12月10日,江蘇張家港傳出消息稱,不滿2年的房產可以正常過戶,當地執行兩年多的“限售令”已經取消。張家港市房產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於次日向媒體表示,已經停止上述操作,並恢復原來的過戶政策。

12月11日,長沙市發改委發文,對商品房價格的構成進行規範,並將商品房的平均利潤率限定在6%-8%。消息再度引起輿論關注。12月12日早間,長沙市發改委回應稱,這是長沙2017年新政有效期滿後的延續,且僅適用於成本法監製商品住房。

12月12日,深圳傳出商住公寓“只租不售”政策取消,該政策變化被理解為利好樓市的重要消息。但隨後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解讀稱,這一政策對深圳樓市的影響微乎其微,實際是政府對規劃建設政策的調整,對房地產供應結構的一種供給側調整,不能誤讀為深圳樓市調控放鬆。

事實上,從目前的政策基調來看,“房住不炒”背景依舊不變。11月16日,央行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11月25日,央行又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中強調,繼續嚴格遵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政策定位,完善“因城施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抑制投機性購房。同時,加大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支持和規範,促進形成“租售並舉”的住房制度等。

據最新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預計,未來兩年將是樓市調控的關鍵期,樓市調控的機遇窗口將在2025前後關閉,住房發展的巨大潛力和預期將在2025年前後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