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患絕症時,為何選擇最少的治療?巴金:“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我想死……”

這是一位85歲老人全身插滿管子,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躺在病床上,帶著氧氣面罩,喉部打了個洞,一根粗長的管子連向呼吸機,鼻孔插著胃管,……

在ICU病房裡可以迅速榨乾一個家庭全部積蓄:呼吸機、營養液、護工等等......

醫生患絕症時,為何選擇最少的治療?巴金:“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這是中國很多大病家庭的現狀,在人生的最後時間裡花掉幾乎所有的積蓄,受盡了痛苦,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有時,醫生們卻和我們普通人的選擇不一樣。

醫生自己如何選擇離開人間?

美國是癌症治療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當美國醫生自己面對癌症時,是如何面對和選擇的呢?

2011年一名美國醫生,叫肯·穆尤睿發表了一篇文章《醫生選擇如何離開人間?這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方式!》在美國社會引起巨大轟動。

幾年前, 查理---一位非常有名望的骨科醫生患上了胰腺癌!

給 查理 做手術的醫生是個業內名醫,他把胰腺癌患者的5年內存活率,從5%增加到15%,但是代價非常痛苦,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生不如死。

查理 拒絕了這位名醫的治療方案。第二天,他關掉了自己的診所,他放棄了化療和放療,也沒有再做任何手術,他把剩下的時間都用在了陪伴家人。

幾個月以後,在親人的陪伴下查理 在家裡病逝。在生命的數量和質量之間,他選擇了質量。

在美國,有些醫生重病後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

因為醫生們在工作中目睹過太多“無效治療”---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採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病人氣管將被切開,插上導管,連接到機器上,並被不停地灌藥。

一名醫生為患癌父親作的最後選擇

陳作兵,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身患晚期惡性腫瘤後把父親送回了老家。放棄了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特別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作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這是一個醫生對自己父親臨終治療方案的抉擇。


醫生患絕症時,為何選擇最少的治療?巴金:“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陳作兵(右一)和父親(左一)

“由於腫瘤晚期,全身轉移,無法手術。同事親友們提出一系列治療方案,以往都是我給別人挑選方案,現在輪到給自己的父親決定治療方案,我束手無策。”

陳作兵自己也做過許多次類似的搶救,即使是用最新的抗腫瘤藥物,一針劑幾千元,也不過是延長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生命,躺在重症監護室裡的病人意識似有似無,逐漸多臟器衰竭,有的腦死亡之後,家屬依然會讓醫生繼續搶救……

陳作兵送父母親回老家。父親回到村子很少人知道他患了癌症,陳作兵告訴親戚誰也不要提,讓父親安靜從容地過一段舒心的日子就好了。母親陪伴著父親,父親不再吃藥,不再打針,一直到去世都很開心,他也沒有像晚期腫瘤病人那樣變得很瘦。”

我們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安詳地離開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面對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安詳地離開。”

1999年,巴金先生重病入院治療。鼻子裡從此插上了胃管,進食通過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裡。胃管至少兩個月就得換一次,長長的管子從鼻子裡直通到胃,每次換管子時他都被嗆得滿臉通紅。長期插管,嘴合不攏,巴金下巴脫了臼。只好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維持呼吸。

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家屬和領導都不同意。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

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6年,死前他說:“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過:“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看看網友怎麼說:

悅:公公淋巴癌,老公堅持做化療,因為父母含辛茹苦養育他,供他上學,理智告訴他父親挺不過三個月,親情告訴他必須進全力救治,責任告訴他兒女要孝敬父母,義務告訴他不救治必眾叛親離。在妹妹婆婆的堅持下去兩個月化療,公公折磨得沒有人樣,止疼片吃到不頂事。這就是孝順,孝敬,逼迫下的過度治療!老人走了,留給孩子們痛苦得回憶!

你好:寧願有尊嚴的死也不願無質量的活,有時候家屬選擇搶救是畏懼輿論,有時也是為了一個對大家對自己一個交代,唯獨忘了那個生不如死的人。

白焰雲天:雖然很希望建立安樂死相關法案,但也不得不考慮到一些負面影響及人性之惡,可是能選擇的話,誰不想體面而有尊嚴的離世?


中醫怎麼看臨終關懷呢?


中醫第一注重神,第二是氣,就是能量,第三才是形體,當人的形體無法再恢復的時候,要保護人的神氣不受過多的干擾。


什麼是干擾呢?過多的探訪、過於嘈雜、過冷或過熱的環境,過多的移動,尤其是過多的侵入性檢查、治療。


人在臨終狀態的神氣非常的弱,因此也非常的敏感,這就使得任何一些細微的影響都會造成病人極大的痛苦。所以,只要病人能夠自主飲食、喝水,不存在嗆咳的情況,就不要做鼻飼,導尿管也是一樣,這些都會對人體正常運作產生干擾,也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萬不得已不要做。


如果要鼻飼,也要考慮病人的中焦脾胃是否能承受,這時候,溫熱的米湯、參湯比寒涼的營養液、果汁之類的要合適很多。


2003年,有一位江西的國家級名老中醫,九十多歲,年老體弱,家人以為老人處在彌留之際,送進了ICU,住了兩週,情況不好,後來用參湯、米湯混合,每天鼻飼三次,在中西醫合力之下恢復了。


西方設有專門臨終關懷的病房,它的環境跟普通病房不一樣,更像家,而且鼓勵病人放上自己喜歡的東西,如小傢俱、檯燈、照片,甚至模擬一些自然界的聲音和光線,家人也可以陪著他。國內目前這些部分還很缺失。


人都會有這個階段,而最後這個階段,也許是幾天,也許是幾個月。這個過程,如果有親友陪伴,喂水、按摩、說話、洗臉、揉揉身體,甚至給他念經、祈禱,這些部分才是臨終關懷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充滿關懷的交流,也是一個充分的、盡責盡孝的功課。有了這個過程,雙方都會很圓滿,很安心。最後病人走了,家屬心裡不會有太多的後悔和遺憾。


但是我們現代人有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一沒有時間,二沒有主見,也不敢擔責任。我碰到好多人更願意把病人留在醫院裡,他寧願多花錢,能讓自己安心一些。尤其是家裡有好多兄弟姐妹,好多不同意見的時候,會產生自保心態,而忘了什麼才是對病人更好的選擇,最後由醫生宣佈“人沒了”。這會是一個空洞,永遠都在。


按照中醫和道家的觀點,西醫認為的臨床死亡還不是真正的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後,三魂七魄才會慢慢離開身體,這時候神很虛弱,飄忽不定,但什麼都能感受到,所以在那個時候對身體的任何刺激,比如,進行擦身、換衣、防腐、冰凍……這時候的觸覺和痛苦比平常要大很多,但這時候家屬在精神上給予他的幫助,他也能感受到,這份感受也會比平常大很多。因為這個時候精神的連通性,比活著的人要靈敏很多倍。


如果病人有宗教信仰,在整個過程中,家屬誠心為病人唸誦經文,或靜心打坐,目的是保持雙方內心的安穩平靜,就能形成很好的感應,這個部分對於臨終病人來說,是最重要的。臨終階段,房間不要放電視、收音機、電腦等等,而且如果能夠安排單獨的房間最好,然後只安排病人喜歡的人、安靜的人探視,不想見的人就不要見了。不然對病人來說,就是傷害和干擾。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