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说翻拍的《误杀》不如原作,是很得罪人的一件事。

可是它和原作以及翻拍的两版在豆瓣及IMDB上,确实只有它的评分最低。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评分未必能够百分百客观,但起码是一个标准。


如果没有看过原作,《误杀》好看不?

客观说除了结尾外,翻拍得都不错,被赞为国产电影翻拍典范并不为过。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豆瓣上的评分从公映前的7.5分逆势上扬到7.7分,说明看这部电影的大多数人对它还是比较满意的。

12月13日上映的贺岁档《误杀》,例行的宣传除了搞了多场点映外,就是推广由萧敬腾主唱的片尾曲《亡羊》。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能够在贺岁档期内同时和四五部中外大片正面“抗衡”并取得票房领跑,口碑作用不可小觑。

出演片中警队高官的陈冲演技炸裂,成为整部电影最大的惊喜。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整部电影来说,情节紧凑,节奏干净利落,算是国产片中比较优秀的类型片。


可大多数观众欣赏的紧张刺激的部分,其实也恰恰是本片翻拍的最大弱点。


《误杀》完全照搬了原作情节:


一个普通家庭误杀了一位警届高官的儿子。为了保护妻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父亲利用自己异常丰富的观影经历中汲取的知识,和警方展开了一场猫鼠游戏,最终成功为自己和家人脱罪。


《误杀》同原作相比,提其精炼弃之冗长,在很多人看来正是电影应该有的紧凑,环环相扣。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可这样的《误杀》虽然精彩,但却如同春晚上几番审核删减的相声,只保留了直接逗你乐的金句,却少了幽默应该有的包袱。

因此,《误杀》好看,但太干巴了,同原片比,显得骨感。

原作(仅指《误杀瞒天记》)时间上比之长约50分钟,有冗长之嫌,但是在剧情铺垫上更为饱满,悬念制造和观众情绪更加熨帖,一切推理都水到渠成。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试举几例。


《误杀》中恶警在店中故意提起找到了失踪的汽车,维杰(两片中的名字都一样)听到后一惊,结果面目表情被坐在对面的陈冲一眼看出破绽,直接带走。

情绪铺垫和情节转折激烈、直接,观众看得惊心动魄。

而在原作中,恶警是站在镜子前,一边观察吃东西的维杰,一边故意对小吃店老板说车的事。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结果维杰不经意的不安表情流露被他看在眼里,在心里拿定了维杰就是凶手的念头,才去报告给上级。


这样的展现就比《误杀》中铺垫得细致、合理了一些,恶警虽恶但业务能力还不算太差,为接下来恶警去报告打下基础。

而《误杀》中观众需要脑补恶警已经先行认定是维杰,然后通知了陈冲饰演的高官,陈冲赶来坐阵。

再比如弃车的事。《误杀》中维杰是误打误撞来到了一个湖边,看看四下无人,于是推车沉入湖底。一千部电影白看了?哪个毁灭证据这么随意。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而原作中,维杰是之前听人说附近的矿山废弃了,形成了堰塞湖,已经被关闭。

于是在出事后决定去这里毁灭证据。这样处理就显得自然多了。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在原作中,女警官先是仔细聆听了手下对维杰一家的审讯,又亲自和几位证人交锋,才断定维杰一家撒谎,但苦无证据,进而暴力逼供。

每一环节的推进都合情合理。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但到了《误杀》中,陈冲从维杰的眼神中就断定他有问题,找不到证据时怒吼出“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影院里一片欢笑。

从维杰的悬疑推理片观看记录中她进而断定他是在用电影知识来掩饰“罪行”。

这样的警界高官断案,只有武断,不令人信服。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因此,虽然《误杀》的节奏快了,但只是利用镜头语言快速剪接,观众的情绪因而被急速带动,如果细琢磨,漏洞不少。


而原版是警方抽丝剥茧,维杰处处设防,一攻一守,才显得张弛有度,精彩纷呈。比《误杀》饱满了许多。

《误杀》的原版是印度导演吉图·乔瑟夫(Jeethu Joseph)自编自导的《较量》,2013年上映。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当年《较量》是以4500万卢比的制作成本拿到了近5亿卢比的票房,成为南印度影史上最卖座的“马拉雅拉姆语”影片。

因此在印度国内就曾经两年内两度翻拍。国内观众最熟悉的一版是来自于2015年第二版翻拍的《误杀瞒天记》。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一部电影为何在一个国家要两年内三度拍摄呢?这要从印度电影市场的格局说起。

大多数国人只知道印度电影有个宝莱坞,其实宝莱坞只是北印度的影视基地。

宝莱坞电影用的是相当于中国普通话的印地语,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电影也都产自宝莱坞。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而印度全国各地使用的方言不同,印地语只在北印度普及,而在南印度,还有四大电影生产基地。


分别是托莱坞(Tollywood)、考莱坞(Kollywood)、莫莱坞(Mollywood)和桑达坞(Sandalwood)。

原版的《较量》来自莫莱坞,而《误杀瞒天记》的女主角饰演者塔布,来自南印度的“托莱坞”,原版《较量》的另一个翻拍版也正是托莱坞出品。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相对宝莱坞,南印度的几个影视基地规模和影响小很多。

但仍然有一些优秀作品涌现,譬如前两年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巴霍巴利王》就是托莱坞出品的。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印度是世界上电影产量最高的国家,年产电影近2000部。但这2000部并不都是原创作品,而经常是托莱坞拍了一部,然后莫莱坞又买来版权再拍一部,因为各自使用的语言不同,有各自受众。

譬如让国内年轻观众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的宝莱坞作品《三傻大闹宝莱坞》,考莱坞也买来版权拍成当地语种版的,结果国内翻译的时候直接改成了《三傻大闹宝莱坞2》了。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最开始的两版《较量》都是小语种电影,在各自区域内流行,到了《误杀瞒天记》就变成占据主流的印地语,影响力陡然增大,就直接杀向了海外。

而且宝莱坞出品的《误杀瞒天记》,演员阵容也远远超过前两版。


男主角阿贾耶·德乌干(Ajay Devgan)是在印度国内的明星地位不逊于三大汉(阿米尔·汗、沙鲁克·汗、萨尔曼·汗)的巨星。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片中饰演他妻子的演员施芮娅·萨兰(Shriya Saran),虽然出生在北印度,但却是统治南印度电影的影后。

饰演警界高官的女主角塔布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超级大牌,有着印度“宝莱坞女神”的称号,曾6次获得印度奥斯卡奖影后奖,而且近年来出演了数部国内观众非常熟悉的电影。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在李安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她饰演男主角的母亲。

片中她有一句非常有分量的金句:科学解决外在的问题,信仰解决内心的困惑。这句话让Pi受用终生。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今年她又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大银幕上。

在4月份上映的印度口碑神作《调音师》中,她饰演一位蛇蝎美人,美艳动人又心狠手辣。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误杀瞒天记》是塔布2015年的作品,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表演,她在片中的角色对标的就是《误杀》中的陈冲。

尽管陈冲的表演已然爆棚,但是同塔布相比还略逊一筹。

这一筹表现在,颜值上陈冲略逊。当然这不是一部看脸的片子,但是塔布一身胸器的“制服诱惑”出现在犯罪现场时,仍然是最大看点。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这一筹还表现在气场上,陈冲亦略逊。塔布眼神犀利坚定,说话简短果断,肢体语言少,冷艳又让警队下级们不寒而栗。

陈冲平素表演中,风情多过霸气,霸道女总裁的形象并不擅长,但她不愧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影后,一颦之间气场已然陡涨一米八,真不枉老戏骨之称。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塔布的很多角色也风情过人,但高冷成分更多,演此类角色更加得心应手,霸气更多的是自然流露,印度女星获奖记录保持者的演技更是名不虚传。


当然《误杀》不如原作,并不局限于以上。

《误杀》中肖央饰演的维杰曾经炫耀着对小食店老板说,“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陈冲也曾对自己的部下说,当你破过1000个以上的案件,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离奇案件!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这两句台词成为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提纲挈领,你可以理解为李维杰的意思是没有我搞不定的,陈冲的意思则是我没有搞不定的。


原作中,男主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痴迷观影,在走投无路时才想到日常积累的观影知识,用来与警察周旋。


而且男主在事件发生前他经常整夜整夜地看电影不回家,导致妻儿有难时不在身边,他心存愧疚,誓要保护她们,每每出言让她们安心。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误杀》中则是男主把这个当做本事,当成生存的模式。他也有自己的誓言:我没什么本事,能做的就是在关键时刻挡在你们前面。

话题真诚,但让人缺少安全感。

当然《误杀》的结尾是最大的丢分点了,这是所有人都承认的。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我们知道尽管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被我们从印度放到了东南亚某国的“赛国”,但是有罪必须伏法还是我们应该遵循的。

因此很多国产电影都丢分在最后的字幕上,《少年的你》为啥之前撤档,是有原因的。

要么就是必须更改结局,就像当年内地版《无间道》中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一出电梯就被捕了,而港版中他成功洗白自己。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误杀瞒天记》以及之前两部,结尾都是男主角继续隐藏了埋尸的秘密,保全了全家。

《误杀》的结尾有人说是李维杰发现官二代是活埋致死,并且看到女儿已经开始涂改试卷分数来欺骗家长,为了心灵慰藉,教育孩子,止息暴乱,毅然自首。

让观众少些对审查标准方面的反感,告诉观众我们不是因为审核,确实是他自己感到不安才去自首的。


为啥《误杀》不如原作,因为它就像春晚的相声,精彩但是太干巴


可这些从道理上就说不过去好吗?

仅仅一个心理不安,就得用自首作为代价?那之前的所有挣扎岂不是全部白费。


这不是典型的“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可是对女儿的成长起到了什么警示作用吗?

况且官二代临死前在棺材板上抓挠的血迹,做下DNA验证,不就水落石出了吗?都能看出对方看了几部电影就来对抗老警察,怎么这样简单的破案证据都错过了呢。


倒是影迷们很冷静,简单的评语就一语中的:你的生命有限,请把时间浪费在研究电影上。

更形象的是“天一碰见了四年级辍学生”。

确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有那么一刻,那个败类官二代是让人想到歌唱家李双江的逆子李天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