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寺塔: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珍品

嵩岳寺塔: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珍品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改为闲居寺,有僧徒700人,殿宇1000多间。隋文帝时,改名嵩岳寺。唐高宗和武则天游嵩山时,曾以此寺为行宫,并为该寺护送镇国金佛像一尊。北魏至唐代是嵩岳寺最辉煌的时期,华丽的皇家建筑和帝王的宠幸是天下许多寺院所不能比的。自金元以后开始走向衰败,寺院的豪华建筑毁损殆尽,唯嵩岳寺塔独存。

嵩岳寺塔: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珍品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是嵩山地区历史上建造的第一座塔,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形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岳寺塔: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珍品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塔身中空,呈筒状,正十二边形密檐式砖塔。总高36.9米,周长33.72米,塔壁厚2.45米,各塔层之间均有壸门、棂窗、雕兽等,精巧独特,雄伟壮观,形制独特。全塔由地宫、台基、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台基随塔身砌作正十二边形。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砖铺甬道。该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为分界。其下段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较简单;其上段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四个正面券门与下段门道通,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单层方塔形壁龛,各转角处砌壁柱。中部是十五层密叠的重檐,用砖叠涩砌出,檐宽逐层收分,外轮廓呈抛物线造型,其匠心来自中国的重楼。最高处有砖砌塔刹,以砖构成,其形式为在简单台座上置俯莲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该塔塔心室作9层内叠涩砖檐,除底平面为十二边形外,其余皆为八边形。塔下有地宫。

嵩岳寺塔: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