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可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儲,解決政府債券流動性不足問題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12月17日在“地方債市場建設與發展研討會”上表示,當前政府債券流動性不足,其原因主要是多數政府債券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到期,並用於抵押融資,真正被買方機構階段性持有做高利率、高流動性、低風險配置的比例不多。

針對政府債券流動性不足的解決辦法,樓繼偉建議,可以考慮大規模發行特別國債。例如,發行特別國債購買當前一半的外匯儲備,向市場釋放10萬億元左右的國債。足夠規模的流動性國債可為央行提供貨幣政策操作工具,改變貨幣政策大多需要由央行操作對沖自身到期的情況。

“(央行操作對沖自身到期)這種貨幣政策操作方式成本高昂,市場還需判斷具體實現多少流動性淨回收和淨投放,政策透明度不高。而且,央票久期越來越長,央行常設的各種‘粉’的貨幣政策工具期限最長可達三年(TMLF),降低了貨幣政策操作的靈活性,這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其實是借鑑歐央行的做法。”樓繼偉稱。

樓繼偉還表示,需要指出的是,歐央行之所以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因為歐盟地區只有共同的貨幣政策,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也就沒有對應的國債,歐央行採取的措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樓繼偉還談了2015年新《預算法》對赤字、債務關係的處理的五點看法:

一,正確把握了只有一般公共預算才可列赤字、通過債務融資的原則。新《預算法》規定,各級預算由一般公共預算、政府基金預算、社會保障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組成,四本預算之間可以有調入調出,其中保底性的是一般公共預算,只有這一部分可以列赤字。

二,對中央預算赤字和地方預算赤字把握的原則是正確的,地方赤字只能彌補公益性資本支出部分資金的不足,這叫做“黃金法則”。

“所謂黃金法則,就是舉借債務不能用於經常性開支,因為經常性開支不能讓後代人受益,公益性的資本支出如果使用得當,會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推動了經濟發展,從而增加了還債的能力,符合代際補償的原則。這是對地方債的要求。”

樓繼偉表示,中央赤字沒有這一限制,因為中央財政在日常情況下要負責各地之間的財力協調和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要負責突出性事件的支出,如系統性風險發生,或者出現戰爭,但是日常情況之下赤字規模也必須謹慎。

三,中央債務餘額化管理,地方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的辦法是正確的。

“中央赤字產生是多元的,債務並不一定指向公益性的資本支出組合,實行餘額管理可以在不突破餘額上限內借新還舊,可以根據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變化確定發債久期的組合,使成本最少化,並考慮市場需求對收益率曲線各個時點調節國債的供給。”樓繼偉表示。

地方赤字是向公益性資本支出組合形成的,可以預測這些資本性支出對經濟增長、稅收增加的貢獻和產生的時間,從而限定發債久期。同時如果(地方債)實行餘額管理,不利於選擇適宜的資本支出標的,會失去紀律性。

四,經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經特別動議和批准程序可以創設的債務,比如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

五,對地方債的分配方式:根據《預算法》的規定,國務院編制中央預算決算草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報送備案的預算在一起彙總,形成全國預算報全國人大批准。

一般債由財政部根據地方公益性資本支出的需要和未來償債能力,提出各省級發債的限額和期限。特別是有反向掛鉤機制,某地方債務率較高,新分配的債務限額就少。方案經國務院批准後分配到各省,並要求各省按同樣的反向掛鉤的原則向市縣分配。

專項債的限額分配到省,由各省再分配到市縣,對應的是準公益性的資本性支出項目,需要有可預算的收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赤字率擬按2.8%安排,比去年預算高0.2個百分點;財政赤字2.76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83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9300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也為更好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創造條件。

據瞭解,本次會議由中國國債協會聯合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舉辦的地方債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砥礪前行一十載任重道遠譜新篇——地方債市場建設與發展研討”。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