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半死不死的“汽車4S店之王”龐大集團又復活了!

12月10日晚,龐大集團披露了重整計劃,並得到法院批准。最終,原實控人龐慶華“淨身出戶”,而32萬名普通股股東,則因為破產清償的順序問題而血本無歸!

在此之前,龐大集團2018年的虧損已經達到了61.55億,因無力償還區區1700萬借款而被申請債務重整。

歷時7個月的博弈之後,病入膏肓的龐大及其重整投資人帶著一紙承諾書,慢慢坐上了股價的“輪椅”,上升到1.35元/股的同時,暫緩渡過了“面值退市”的驚天劫……


圖:ST龐大(601258)月K線圖:

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01

龐大破產並非是個例,事實上,整個汽車經銷行業都日薄西山。

根據有關自媒體的統計數據,2019年上半年全國44%的汽車經銷商處於虧損狀態,而僅有29%的經銷商盈利,總量不足9000家。

但龐大能夠頹廢到這種地步,實在有點不匹配昔日行業“龍頭”的身份。

比起泥沙俱下的龐大,直接競爭對手廣匯汽車的“質地”似乎要好得多,借殼上市後的2015年到2017年之間,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加速上漲,累計增長134.23%至21.01億。

但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便攀上恆大這顆高枝,廣匯汽車的業績剛性亦難抵乘用車產銷大勢的下滑。2018上半年,公司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12.03%至18.48億,為借殼上市以來首降。最終全年的淨利潤錄得16.27%的減少,廣匯汽車交付給了新晉二股東恆大一份略顯黯淡的成績單。

廣匯汽車、龐大集團的盈利難問題,是我國汽車經銷行業形勢嚴峻的突出寫照。

要知道,2018年中國市場汽車銷量為2800萬輛,同比下降3%,而更為令人不寒而慄的信號是——這是中國汽車市場二十八年來首次真正意義上出現負增長。

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購置稅的推出、進口關稅的不確定性、成品油價的連續上調以及部分地區國六排放標準提前實施等,這些都是車市“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直接原因。

當然,根本原因無需贅述——房價對其他大宗消費支出的擠出效應愈加明顯。居民個人負債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老百姓“假觀望,真沒錢”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02

巧合的是,繼去年的“龍一”廣匯汽車得到了恆大真金白銀的馳援之後,今年更加病入膏肓的“龍二”龐大集團,似乎也迎來了“吉祥三寶”為其紓困解難。

重整計劃的執行,獲得喘息的龐大集團則暫時避免了破產清算的命運。重整計劃指出,根據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龐大集團本部賬面總額為302.1億元,按照市場價值法、清算價值法進行評估的評估價值總額分別為97.7億元、50.2億元。

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當然,無償受讓股份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根據接盤方的承諾,龐大集團未來3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合計須達到35億元。

35個億淨利潤,如果能實現,就真的堪稱“死馬”醫成“活馬”的典型案例了。

根據龐大發布的2018年財報,去年公司營業收入420.34億元,同比下降40.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1.55億元,同比下滑3003.23%。

而進入2019年,情況絲毫沒有好轉。龐大集團2019上半年新車銷售5.01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71.22%。前三季度的營收下滑了56.44%,而淨利潤則為虧損20.71億。

照這麼看來,龐大今年的年報可能會非常不樂觀。要知道去年前三季度虧2.388億的龐大集團,年報的虧損是61.72個億。今年的龐大,加上年末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基本上鉅虧接近或超出去年,幾乎是板上釘釘。

想要“逆襲”實現3年35個億的利潤,靠龐大目前的經營能力肯定是完不成的,只能寄希望於大刀闊斧的改革,當然還得要乘用車市場回暖這樣的先決條件來助陣。

第一個前提依然雲裡霧裡,好在第二個條件已經曙光初現。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1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約為193.68萬輛,環比增長5.1%,暫時止住了連續下滑。

剛剛從資本市場拿到“免死金牌”的龐大,也許看見了自己未來的一線生機。但想要像三年前那樣,攜汽貿行業“地王”的匹夫之勇與廣匯汽車這樣的精兵強將短兵相接,恐怕已經不再現實。

03

龐大和廣匯,曾經幾乎平起平坐,現在卻落得接近200億市值的差距,一個已經攀上恆大這樣的高枝幾乎高枕無憂,還有一個還在渾渾噩噩應對著債權人的圍堵,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好學生”與“壞小子”,到底是怎麼拉開差距的?

首先我覺得,龐大的“類地產”發展模式,有些劍走偏鋒,甚至有些違背宏觀經濟的常識性錯誤。

“囤地擴張,規模致勝”的發展路徑,是建立在經濟上行,汽車市場整體景氣度提升,行業銷量增速能夠抵消固定資產投資支出和相關借貸成本的情況下才有意義。

或許在十年前,市場政策吹暖風,GDP數據對車市也很買賬時,這一招能吃遍天,因為很多房地產公司都是這麼走來的,舉債擴張,槓桿套白狼。

但十年後的今天,孱弱的車市成為了經濟下行的第一個放大器。政策刺激放緩,再加上汽車保有量的問題,汽車消費增量銳減十分迅速。

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而汽車經銷模式由於話語權最差,往往是在產業鏈中“最後”分配利潤的,業績對汽車銷量波動的彈性最大,防禦性最差。如果逆勢進行不計成本的擴張,新增的汽車銷售利潤很快就會被巨大的購地和建店成本支出攤薄掉。

你可以看到,在新車銷量難以繼續為經銷商帶來收益增量的情況下,廣匯汽車選擇向售後市場、二手車交易市場轉變,保持營收微增長。而龐大集團卻只能通過賣店瘦身獲得週轉資金來續命。鈍刀子割肉的情況下,效果非常不濟。

在美國等汽車產業的發達市場,售後、金融、二手車等才是提升利潤率的關鍵。據說美國汽車經銷商的毛利率中有60%是來自維修服務和金融保險等業務,而這也是未來存量博弈局面下,中國汽車經銷商轉型的重點方向。

當龐大集團意識到這一點,開始盤活僵化的資產,轉型輕資產運營時,已經“船大難掉頭”了。前期重金購來的地皮和動產賣也賣不掉,相當於把車企,地產的流動性風險一股腦兒裝了自身的架構之內。

“類地產”模式在某些時刻固然可行,但也要看菜吃飯。如果誤判經濟形勢甚至行業大盤,踩錯入場點而不懂“止損”,那就會發生“高位加倉,一把虧光”的慘劇。

第二點,龐大對現金流的管理太不重視,錯把行業痛點當優點來利用!

汽車經銷是什麼樣的行業?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資金密集型。汽車經銷商需要提前向汽車廠商付款批量進車才能銷售,這種被動的模式就意味著企業必須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才能支持其運營發展。

龐大集團落魄到連一千多萬元的債務都換不起,資產負債率超過同行達80%,這就反映出其“飲水不思源”的致命性。

2016年底的時候,龐大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尚且還有234億,而到了2018年底時,只有僅僅20億。

在這種情況下,總負債還有300億的規模,這麼多消失的資產,一部分被龐大拿去自購土地建店,支付不小的運營開支用掉了,還有一部分,則是被銀行給抽了貸。當然,抽貸的直接原因,還是龐大的違規操作受到監管部門處罰,導致銀行也找上門來踹上一腳。

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廣匯汽車則好了很多,過去三年的資產負債表上,貨幣資金分別為216.4億,324.7億和253.7億,即便同樣有對寶信汽車、大連尊榮和深圳鵬峰等4S品牌的多宗併購,但廣匯汽車的貨幣資金並沒受到大的影響。

廣匯汽車的資產負債率也沒有龐大集團那麼高,過去三年始終保持在70%左右。這與龐大集團高達80%的資產負債率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

兩者一比,龐大的死因很明顯,一是由於買地建店的重資產模式在前期耗費了大量的經營性現金流,資產結構不合理導致其本來就處於“高危”狀態,而後期的突然死亡則是由於銀行抽貸導致融資渠道被掐斷,流動性一下子“歸零”所致。

有人說龐大是死於銀行“雪上加霜”,這個說法並不合理。因為龐大違規在先,簽訂了所謂的“股權收益權互換協議”而不披露。殊不知這是一種高槓杆融資方法,爆倉風險極高,而金融機構的風控部門看到龐大為了籌集資金搞出如此不要命的玩法,難道還有義務奉陪到底?

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龐大之死,死於對行業痛點的認知不深刻,甚至錯把其當“優點”來利用。

首先,買地建店的重資產模式就已經僭越了行業紅線,其次,為了支持這樣的玩法還拴上了高風險的金融工具來對賭,這無疑相當於槓桿上再加槓桿。最後,上市後的一年內拿著融來的各路資金大舉囤地建店,恨不得把所有的錢一年內花完,資本市場融資制度的便利成為了其眼中用來“梭哈”的籌碼。

銀行會在一年多內陸續抽貸242億元,說明已經意識到龐大在現金流管理上 “賭性深重”的問題了。

最後一點,廣匯與龐大,在經營和管理的角度上,似乎就已經分出了高下。一個急功近利又外強中乾,一個低調務實又居安思危。

我們可以看到,市場處在“多事之秋”狀態下的龐大集團,似乎總有些壤外不顧內。

你看他內部問題重重吧,卻從不考慮優先解決。比如裁員、惡意欠薪、減持套現、高管離職潮等問題,在龐大身上層出不窮,但並沒有看到有解決的跡象。

相反,龐大卻似乎很在乎其“外部”樹立的形象,不僅歷年銷售費用佔比遠高於廣匯汽車,同時還斷斷續續囤積了1.25萬畝土地,超過當下很多中小房企的土儲總和,並且在上市後一年內就用募資的數十億資金開闢了410家新網點,並把觸角陸續伸向了網約車等領域,無時不刻都在有意提醒人們其“大而不倒”的品牌形象。

甚至龐大在多元化上也“飄”的不行,絲毫沒有給人以“門外漢”剛涉足某一領域的謙虛感。以汽車銷售產業園項目為名,到處圈地建設,重資金運營且分離了部分主業而進行地產化,總是覺著汽車銷售市場不行,那麼土地升值的速度將會更快,這種固化的思維甚至在銀行陸續都拋以冷眼時都沒調整的過來。

同樣是多元化經營,廣匯汽車就明顯要比激進的龐大低調了很多,一方面,廣匯汽車在主業上去“粗”取精,走起了小眾路線,擴充超豪華、豪華品牌經銷網點,並竭力拓展汽車後市場,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保證主業的韌性不丟失。比如廣匯去年的二手車交易業務,做的就非常不錯。

恥辱!市值暴跌500億!昔日“車王”卻要靠救星幫自己“活下去”

第二方面,廣匯汽車十分注重藉助地產、電商這樣的“跨界力量”來緩衝資金和週轉方面的壓力,但卻沒有像龐大一樣,有了錢就在地產項目上越俎代庖,頻頻“秀肌肉”。而是移步換景,謹小慎微的態勢非常明顯。

最重要的一點是,廣匯把當年龐大眼中食之無味的汽車後市場給耐心經營了起來,已經積累了超千萬的基本盤客戶,服務流程實現完全閉環,相當於焊死了該方向的“護城河”,杜絕了幡然醒悟的龐大擠進來分一杯羹的可能性。

競爭對手遭恆大爆買,自己卻差點“面值退市”,龐大集團真的怪不得誰。於這個時代而言,龐大的破產正如千千萬萬“暴發戶”從“首富”到“首負”的南柯一夢一樣,並不值得太多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