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是否构成犯罪

一、防卫过当是否构成犯罪

在现行的司法解释中,防卫过当也构成犯罪,负有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

进行防卫行为是为了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损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其目的主要出于反击和制止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这是防卫过当的前提条件。

事实上,防卫过当符合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仅仅是不符合第五个条件。防卫过当应具有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即正当防卫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和主观条件。这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均不可以防卫过当定罪,而是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如挑拨防卫、假想防卫、防卫不适时、防卫第三者等。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 防卫过当的量刑

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并没有明文规定。

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情况:

(1)防卫行为的起因;

(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

(3)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以及造成危害的轻重;

(4)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以及当时的处境;

(5)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

对防卫过当的嫌疑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审判实践看,对于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5条和233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对于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4条和第232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应当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如果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