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三大聚焦”系民生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年初以來,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脫貧攻堅、特殊群體、群眾關切,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脫貧攻堅,完善兜底保障政策

堅持做到應保盡保。通過實施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兩項補貼”等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社會救助範圍,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享受低保待遇26381戶54148人,發放資金8307.85萬元;享受特困供養待遇7728人,發放資金3074.7萬元;享受臨時救助待遇8031人,發放資金930.1萬元;享受“兩項補貼”殘疾人26794人,發放資金1318.3萬元。

社會救助標準成功提標。城市低保月標準提高到520元,農村低保年標準提高到3860元,月人均補助分別提高到274元、166元。農村集中、分散特困人員年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7000元、5020元。累計投入3.9億元,保障了9.7萬戶低保家庭和1.8萬名特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城鄉困難群眾收穫了更多實惠。

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制訂下發《濮陽市專項整治低保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實施方案》,重點排查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脫保”“漏保”問題。截至目前,累計排查人數933586人,將434名“脫保”“漏保”人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

聚焦特殊群體,完善關愛保護體系

全面落實“兩項補貼”政策。發放補貼資金5800萬元,惠及3.2萬名困難殘疾人和5.1萬名重度殘疾人,並鼓勵各縣區逐步擴大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標準。

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建設。完善了15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站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社區康復。

加強留守老人關愛保護。對全市留守老人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基本數據信息,採取電話(視頻)問候、上門訪問等方式開展巡訪,有針對性地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監護、權益維護等基本服務。全面落實高齡津貼政策,百歲老人高齡津貼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累計發放高齡津貼4675萬元,惠及高齡老人68706人。

實施困境兒童分類保護。兩次提高孤兒養育標準,機構養育、社會散居孤兒養育費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350元、950元。健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建立留守兒童信息庫,先後組織開展防溺亡專項行動、“護翼行動”關愛保護項目。

聚焦群眾關切,健全基本服務體系

完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繼續做好市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招標運營工作,解決市城區“三無”老人的基本養老問題;加快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項目建設,完成了35個建設任務,已投入運營11個,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濮陽縣、清豐縣福利中心於6月底投入使用,縣級福利中心實現全覆蓋,成為縣城區養老體系的有益補充;投入1489.34萬元,完成了52所敬老院年度提升改造任務,集中供養特困老人的生活環境更加溫馨、舒適;在敬老院設置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和農村貧困失能、半失能老人照護單元,創新開闢瞭解決特殊困難群體照護、養老的新路徑;規範1137所農村幸福院運行管理,指導開展適老活動,為農村老人搭建了養老服務平臺。

加快社區建設,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指導各縣區建設“一有七中心”規範化社區42個,聯合市委組織部等6個部門出臺指導意見,推動完善村(居)民自治機制,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起草了《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凝聚社區建設工作合力。

推進婚喪禮俗改革,倡樹文明鄉風。出臺關於推進婚喪禮俗改革助力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通過推行婚嫁彩禮“限高”倡導標準、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開展拒絕高價彩禮婚前登記承諾等方式,引導群眾抵制婚喪陋習,避免因婚因喪致貧返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倡導文明祭祀祭掃,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節日期間,全市實現無焚燒、無燃放,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因工作成績突出,在今年4月召開的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上,市民政局被表彰為“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在今年8月召開的第十八次全省民政會議上,市福利院被表彰為“全省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省民政廳2次印發文件參閱我市界線管理,以及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方面的做法。我市還先後在全省推進婚喪禮俗改革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會、全國婚俗改革會議上作典型發言。(記者 段利梅 通訊員 程申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