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虛作假!欺上瞞下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曝光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查處的8起典型案例,其中,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委原書記劉鄉在國家貧困縣脫貧摘帽驗收檢查中弄虛作假被通報處理。作為國家貧困縣的“一把手”,本應實事求是地對待脫貧摘帽驗收工作,然而劉鄉竟然總結迎檢“過關訣竅”並以文件形式印發,用一種半公開方式組織全縣造假“摘帽”。

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困難地區如願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踏上了致富的道路。但從各地通報案例來看,不乏一些渾水摸魚者夾雜其中,在脫貧驗收這一環節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出出“自導自演”的鬧劇,企圖通過弄虛作假來矇混過關。

有的提前規劃迎檢路線,並在沿途“精心”設計以應對檢查。比如陝西省山陽縣兩嶺鎮原鎮長邢庭忠在負責三合村新農村建設工作期間,在原定新農村產業發展項目未實施情況下,為應付上級觀摩驗收,同意該村組織群眾在3畝土地上除草、翻地,蓋上玉米稈並插上“三合村豬苓基地”牌子“造假迎檢”。

有的打起了“狸貓換太子”的主意,用冒充頂替的方式通過驗收。比如武漢市新洲區茶亭村黨支部書記左明甫在落實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中,明知貧困戶左明華的危房改造超標準建設,無法通過驗收。為了完成任務,安排本村村民左文華(非危房改造戶)的房屋冒充通過驗收,在政策落實過程中弄虛作假。

有的越俎代庖,用代填代簽脫貧表格等方式“幫助”貧困戶提前脫貧。比如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白安村村主任王西軍為了讓貧困戶王某達到脫貧標準,竟然在填寫脫貧調查表時“造假”,將王某的個人信息隨意填寫為耕地面積2畝,生產經營性收入1800元,當年人均純收入3560元,並代替王某簽名填寫了脫貧確定書,使其“脫貧”。

還有的對扶貧項目驗收負有審核把關職責,但卻流於形式,為下面弄虛作假提供可乘之機。比如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住建局未按照省裡規定鑑定項目和執行標準,審核驗收手續不全,塗改資料信息,審核把關流於形式;區水務局提前將加蓋公章的大量空白《精準扶貧農村飲水安全證明》發放至鄉鎮,由村幹部隨意填寫,督導檢查不到位,導致一些貧困戶實際飲水方式與飲水證明內容不符。

不難發現,一些黨員幹部之所以“造假迎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平時工作不紮實不用心,但是又想借“迎檢摘帽”出風頭、樹典型,因此自然而然地打起了製造“亮點”、糊弄檢查的主意。談到自己造假的原因時,邢庭忠表示,正是因為自己平時工作不用心不盡力,導致原定的新農村產業發展項目並未在本鎮實施,得知上級要來觀摩驗收,為了得到表揚、不因沒有實施挨批評,他便選擇以“應景造勢”來應對。

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負責把關驗收的上級單位在對扶貧項目進行檢查驗收時走馬觀花,不深入實際瞭解困難群眾的真實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弄虛作假者的僥倖心理。更有甚者,在檢查時明知走的是“經典路線”,看的是“虛假盆景”,但仍“欣然處之”,將臨時搭建的場景、虛報編造的數字當成實際的工作成果予以驗收通過。

黨紀處分條例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損害群眾利益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為想在脫貧驗收中矇混過關的黨員幹部劃出了紀律紅線。從本質來看,在脫貧驗收中欺上瞞下、弄虛作假其實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雙輸”行為。即使有的黨員幹部能夠靠作假一時通過驗收,取得了所謂的“政績”,但本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不會說謊,究竟有沒有達到脫貧標準群眾心裡最清楚,造假行為遲早會被查處敗露。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消費的是國家扶貧政策的公信力,損害的是黨和政府形象,有扶貧幹部表示,就是因為之前的扶貧項目弄虛作假、矇混過關,讓當地部分群眾對國家扶貧政策產生牴觸情緒,嚴重影響了後續幫扶工作的開展。

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扶貧不是一句空口號,脫貧攻堅事關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需要廣大黨員幹部摒棄“形式脫貧”“虛假脫貧”“政績脫貧”等花架子,拿出紮紮實實的舉措,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